多留余地铺明月,不筑高墙碍远山

教育情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福建省清朝时期状元王仁堪写的对联:多留余地铺明月,不筑高墙碍远山。其实,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有人说是比喻做人要谦逊,做人做事留一线余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早看到王宗琦老师的文章,十分认同。他谈到:其实这句话的意蕴不止如此,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多留一点余地和空间,让他们可以铺明月,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筑起高墙,禁锢他们的天性,阻碍他们自由的探索,不能以条条框框限定他们。如此,他们才能看到远山,才能看到更广的时空尺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宗琦老师最后指出:这句话意境深远,也可以把它当做一种人生的箴言,余地既是留给他人的也是留给自己的。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要学会慢下来,而不要凡是求满,我们才会有心境望远山。不筑高墙也是不给自己设限,不故步自封或不画地为牢及不断学习,以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对人对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回到现实教学工作中,地理教学留有余味的高级手段或境界已经很少见到了,更多的是必须出自教师之口达于学生之耳,学生已经没有思维的余地与空间,谈何明月和远山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更要命的是很多很多学校的校长及年级主任偏偏喜欢筑高墙及修陡坎儿,订阅许多隔壁老王模拟试卷,只在共性操作层面做文章搞模式,严重影响了师生复习的正确方向及效率。悲哉!许多孩子十八年没有看到心灵和思维中的明月和远山,比现实不见更加悲催了许多许多。真可谓:仰望没明月 平视无远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