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三小学德馨团队交流分享</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先生有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暑假里,德馨团队的老师们开启了“读书”这场曼妙的旅行。</p><p class="ql-block">我们研读的是何俊伟老师的《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德馨团队7月20日进行群的交流分享,大家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并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我们德馨团队成员的读书体会和感受,欢迎围观哦!</p> <p class="ql-block">我在书中还看到这样一段话。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课前老师得先与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p><p class="ql-block">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备课时,往往是只读一遍课文,觉得有不懂的地方,便直接看教参寻找答案,而不是自己反复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惊喜,这样即使看了教参,也是机械的记忆,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学不会,不会学时,我便赶紧往教参上瞄几眼。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温故而知新”便走进课堂。</p><p class="ql-block">教师只有事先学过,会了、懂了,不是为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自己知其所以然,成足在胸之后,在学生需要启发帮助时,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点拨和帮助。</p> <p class="ql-block">学以终身。“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希望。”何老师从孔子一生学习的经历,发现孔子是一位终身学习者,学以终身,学以为师,学以成己。人生最大的智慧是等待与希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获得“兔子”的方法很多,但绝不是守株待兔。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必须通过不屈不挠的发奋学习,用汗水和心血浇灌自己的生命之树。不放弃学问,始终保持学习的姿势。废书不观,搁笔不写,你就要堕落了!心忘方入妙,意到不求工。享受学习的过程,建设属于自己的学习时光,乐以忘忧,不以为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才能好学。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思考和钻研,而不是被动等待接受知识灌输。作为低年级的一名数学教师,理解并运用这一条宝贵的教学经验是极为重要的。那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想,需要做到的有这么几点: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具有思维含量并符合各层次学生的问题:联系实际展开体验式教学;捕捉“闪光点”鼓励学生取得的微小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这样,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有创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传</p><p class="ql-block">孔子这句话强调了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教师应该以自己豁达的胸怀,自信的人生态度,乐观的情怀感染和教育学生积极面对人生,达观地学习和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p> <p class="ql-block">孔子的话语提醒着我日常的行为态度。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做事不能只追求速度而不求质量,我们要戒骄戒躁,需要有时间和耐心去学习,扎扎实实做事,沉下心一步步前行。</p><p class="ql-block">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从事教师行业也是十分受用的。在孔子的弟子眼中,夫子如日月,令人敬仰却远不可及,可见孔子在仁德方面是很有才能的。但他却懂得谦虚,不断朝着仁和义的方向努力,对自己从不满足。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仁,不让于师”,从中可以体会到孔子对弟子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使得孔子与弟子之间关系和睦。孔子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的教育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师生平等,共同学习。</p> <p class="ql-block">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传道授业”?又如何“解惑”?“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本领从哪里来呢?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育人者必须是个“学”者,自己好学、善学,才可以育人。孔子的“学”,不仅是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学做人、做事,让自己学问渊博,品行高贵。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弘扬。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就是因为“学高”“身正”而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桃李满天下,被载入了中华文化史册。后世都尊称孔子为“圣人”,是称赞他发愤好学、聪明智慧、学识渊博、人品高尚。</p><p class="ql-block">孔子说的“学以终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 终身学习在横向上要求学习形态多元化。对学习者而言,学习形态有学校教育的正规学习,有即时性和针对性的非正规学习,还有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非正式学习。在学习社会,人生无处不学,学习具有全方位性。</p><p class="ql-block">二、终身学习在纵向上要求把学习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途程。在学习社会,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无时学习,学习具有全程性。</p> <p class="ql-block">学而后教。何老师认为“默而知之”句,是孔子“为师之道”思想智慧的精髓。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做教师先做读书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道出了一个好学者、乐学者的感受。对待“犹恐失之”最好的办法是“读到”,敏锐地抓住它,需要圈画、批注,写下读书心得。孔子老师还提醒我们要做好知识的统整、分类与保存。不能学《小猴子下山》里那只可怜的猴子,见了桃子,扔了玉米;见了兔子,扔了西瓜,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阅读也是如此,何老师提醒人们,没有思考与写作的阅读,那是时间与精力的空转。就如同一个人到了深山宝库,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有获得。教师的学习方式决定自己的教学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p> <p class="ql-block">孔子智慧之精华,它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如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不时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能够为人师表了。关于教者而言,温故知新还有其特别的意义。教师不但要指引学生学会温故知新,更要不停反思进来的。雕刻行为和思想,这也是温故知新的一种形式。假如不过简单的重复自己的教课过程教师自己就没法成长和进步,只有不停的反思自己的教课思和行为才能探究出新的最正确的教科思想、策略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教师,是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读书的。于是,这个暑假,静下心来读了《论语》,对于第一章“善学乐教”方面的内容感受很深。善学,也就是善于学习,懂得学习的方法。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可见孔子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习每个人的长处。我们现在,其实学习的方式更方便了,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的网络、手机等工具,就可以向一些名家学习。比如可以一边做家务、运动等其他事,一边放名家讲国学的录音听。故现在即便很多从事国学教学的人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习国学,只要愿意学习,相比古代是方便更多的。而善学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懂得掌握方法。只有方法对了,才可以事半功倍。老师学习上有方法,教学上才会善于钻研,总结教法。我一定要好好读《论语》,好好学习,学习孔子,提高自己,教好孩子。</p> <p class="ql-block">学思结合,温故知新。从智学的角度看,孔子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标确立了新的鲜明的课改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的课改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论语》告诉我们学习要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思,这样才能为师矣,而现在我因各种原因疏于学习新知识,对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更是很难做到传而习,所以常常会感到非常的惭愧,作为一个老师,更应当做一个精进好学的人。学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学习,一种是被动学习。只有知道自己不知的人才会主动去学习,而自我感到什么都知的人往往会放弃学习,或采取一种在某种压力之下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时学习的知识会博学,被动学习时学习内容会有局限性。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尤其是在当今发达社会,网络、传统教育、自学等,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总是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不少未知领域或温故了旧的知识。</p><p class="ql-block">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义,他们把这种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在对人生的不断反省中,他们认识了生命的价值。在教学中我们要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得以及时学习,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修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p><p class="ql-block">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恕这个字。恕,即为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时,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孔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语,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利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教学态度。</p><p class="ql-block">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不能只是严厉斥责,而是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留下了自省的空间和主动改过的机会,为学生的未来撑起了一片晴空。</p><p class="ql-block">宽容作为一种处世智慧是一种教育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地开阔眼界与胸怀提高自身修养。要尊重理解学生,并给以台阶,既要让学生下得了台,又要让学生登得更高。这样学生还会还老师一个惊喜,师生间更多了一种默契,达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宽容,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给了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与过程,也赢得学生的感激之心和敬重之情。宽容能驱走怨恨,宽容能带来亲情,能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p><p class="ql-block">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做为教师要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志向,就要因材施教,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声。无论是率而对曰的子路,还是春服即成,浴于沂,咏而归的曾皙,都敢于真诚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年龄小可能没有很深的体会,而做教师的是有这种体会的。那么,做教师的有责任领好学生的每一步。让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初级到高级,一步一步走向成功。</p> <p class="ql-block">孔子智慧之精华,它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如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物质横流,人性冷漠的时代,让我们每个人停下那快节奏的脚步,手捧一本论语,寻找一份心灵的净土,洗涤城市的尘埃。跟着孔子找回我们所丢弃的本质:正直,仁爱。</p> <p class="ql-block">《论语》几乎涉及了我们在社会中的一切,大到国家兴衰,小到家内孝悌,从教育到治国,从人性到君子,无一不泛着智慧的光辉,我感触颇多。“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有道理的。《论语》涵盖了待人处事接物的准则,学习以及教育的要求,做人的品格为政的方法,礼的道理。试问一下,这样的《论语》又怎会不受人喜爱呢?任岁月的风霜侵袭,他历久弥新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阅读,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做快乐、幸福的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