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一专辑(1)

乔剑坤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日,简称“八一”建军节。这个节日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重要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之际,部队和地方都会开展一些纪念活动,我们这个部队大院子女群更不例外,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纪念活动,用实际行动抒发“八一”情怀,讲述“八一”故事,传承“八一”精神。</p><p class="ql-block"> 作为军人家庭的成员,长大后又成为部队一员的我们,对部队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太多有关部队的元素从小植根于我们心田,如: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熠熠生辉的八一军徽、雄壮嘹亮的军号声、铿锵坚实的操步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拉歌声、纵看横看斜看都是一条线的队形阵形等等。部队家属和部队子女成了我们母亲和我们自己的代名词。我们在八一礼堂看过演出、在八一小学或部队子弟小学念过书,八一路、拥军路通向军营。许多父母干脆直接给孩子取名叫建军、八一、解放、海军、小兵、边防、援朝、军花等,以此来纪念“八一”建军节和孩子出生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每个人也都能讲述一些生动朴实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到军事行动,小到生活点滴。故事里的主人翁有我们的爸爸妈妈,有我们的部队,有我们生活的大院,有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虽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部队及部队大院是我们曾经的家,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家,这种情感已经成了我们脑海里剪不断、挥不去的乡愁,也是最美的乡愁。这份乡愁好似一杯酒,我们会时常品味;这份乡愁又是一生情,我们会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都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知道没当过兵后悔的大有人在,而当过兵后悔的人还真找不出来。一个刚走出校门的稚嫩青年,能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炼成一块好钢,他们不仅不会后悔,只会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每当退役军人听到有外部势力威胁我国时,他们都会发出“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这就是对当兵不后悔的最好诠释!</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95岁生日就快到了,在此祝老兵、新兵节日快乐!(编辑部 乔剑坤撰文)</p> <p class="ql-block">  云南省勐腊边防团的前身是河南省孟津县武装大队。</p> <p class="ql-block">  《孟津县誌》记载了孟津县武装大队从组建到扩建为孟津县独立团,再到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渡江南下。部队南下去了哪里?最后在什么地方落脚?期间都经历了什么?勐腊边防团的团史作了记载。作者整理本文是想把这支部队“从哪来?到哪去?”衔接起来,让读者全面了解勐腊边防团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部队从哪来?</b></p><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中共孟津县委在原孟津县抗日游击大队基础上发展武装,组建孟津县武装大队,卫恒任大队长,下辖2个分队,有70余人(枪),随县委、县政府活动在孟津西半部和孟津、新安两县交界处。隶属太岳五分区。</p><p class="ql-block"> 武装大队从组建到孟津解放前夕,主动出击与敌交战80多次,数百人以上的战斗8次,人民武装在战斗中日益壮大。</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王石庙凹战斗。</b>1948年3月上旬某日夜,孟津县武装大队和新安县民兵营在太岳五分区51旅一部的协同下,西自元庄,北由上院,兵分两路合击王石庙凹的国民党横水保中队,俘敌50余人,缴枪10余支,保中队被击溃逃窜。<b>寒亮战斗。</b>1948年3月,国民党瀍源乡长谢恒带领乡中队盘踞寒亮一带,欺压百姓、抢掠骚扰、颇为猖獗。3月15日,孟津县武装大队在太岳五分区配合下,分兵三路:一路由新安县养士东进直攻寒亮;一路往南至文公迂回侧击;一路北经古县至前官庄截击,俘敌数十人,缴枪数十支。 <b>柏树嘴战斗</b>。1948年3月下旬一天,孟津县武装大队按照太岳五分区关于攻打郭岭寨的战斗部署,围歼盘踞在郭岭寨的一股反动庙道和保中队。大队夜行至柏树嘴村时与保中队相遇,战至拂晓,歼敌数十人,俘敌1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数十支,余敌败退逃散。<b>大会战孟津全境解放。</b>1948年4月,“洛孟新三县剿共司令”、瀍源乡长谢恒,纠集孟津国民党兵残部、瀍源乡中队及庙道2000余人,盘踞在庙护村一带作垂死挣扎。孟津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宫文斌向五分区副司令员刘兆先请战,彻底歼灭谢恒,解放孟津全境。4月19日拂晓,分区组织武装力量1500余人,兵分四路向庙护挺进,包围马屯庙道会道徒及谢恒的残余力量。经过8小时激战,歼敌40余人,伤敌70余人,俘敌1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2000余件。谢恒的反动武装被全部消灭,孟津全境解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8年5月,孟津县武装大队与太岳五分区武装工作队到庙护集中整训,以此为基础扩建孟津县独立团。陈光任团长,辖7个连约700余人。次年2月,孟津县独立团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14军41师,4月渡江南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二、部队到哪去?</b></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整编为第二野军第四兵团14军41师123团二营,编5个连约800人。随大部队抵达安徽望江,渡江南下一路追击敌人。</p><p class="ql-block"> 1952年5月,改编为云南省公安乙团。编6个连队约750人,驻守云南镇康县。</p><p class="ql-block"> 1953年1月,改编为云南省公安67团 ,编制不变。驻守云南腾冲县,隶属保山军分区。 </p><p class="ql-block"> 1956年5月,改编为云南省公安39团。编14个连队,约1200人。</p><p class="ql-block"> 1957年5月,改编为云南省边防警卫2团。编5个连队、4个民族工作队约1200人。</p><p class="ql-block"> 1962年8月,改编为昆明军区步兵第2团,编制不变。</p><p class="ql-block"> 1969年5月,调云南中甸县驻防,隶属丽江军分区。</p><p class="ql-block"> 1969年12月,调云南勐腊县驻防,隶属思茅军分区。</p><p class="ql-block"> 1970年5月,改番号为云南省军区独立第1团,代号为0291部队。</p><p class="ql-block"> 1973年西双版纳军分区成立,改隶西双版纳军分区。 </p><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改番号为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团,代号为35507部队。</p><p class="ql-block"> 1986年12月,改番号为云南省军区边防第8团,代号沿用35507部队。</p><p class="ql-block"> 2000年,改代号为77330部队。</p><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云南省军区边防第8团,代号77330部队撤编。</p><p class="ql-block"> 至此,这支部队在最后的落脚地—勐腊县驻防长达48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三、部队经历了什么?</b></p><p class="ql-block"> <b>(一)金戈铁马,所向披靡(1949年—1969年)</b></p><p class="ql-block"> <b>渡江作战。</b>1949年4月23日夜,部队伴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声,从安徽望江突破白崇禧的长江防线,进入江西境内。<b>万年追歼战。</b>1949年4月24日,123团追击敌人于江西万年,歼敌300余人。部队进入万年城后,团派二营到相邻的余干县执行收缴地方保安团武器的任务。二营用了四天时间,收缴了保安团约一个营的武器装备。<b>王岗攻坚战。</b>1949年6月,随主力在江西武功山地区包围了白崇禧部一个师,最后将其歼灭。在此次作战中,二营受领了攻打固守在王岗约一个加强连敌人的任务。在兄弟部队的大力支援下,二营攻占了敌阵地,歼敌一部。<b>仁化韶关战斗。</b>1949年7月,在解放仁化的战斗中,二营歼敌46名,缴获各种武器9件。在解放韶关的战斗中,二营四连担任团的尖刀连、首先攻入韶关城内。仅四连在此次战斗中就歼敌76名,缴获步枪76支,轻机枪一挺。<b>大发岭阻击战。</b>1949年11月,二野四兵团为堵住敌军逃往广东雷州半岛,打破敌“南线攻势”,秘密占领信宜、茂名、廉江一线阻击敌人。14军41师在茂名的石坑岭、大发岭占领阵地,123团奉命进行大发阻击。11月27日,二营在战斗中勇猛出击,杀伤敌60余人。在此次战斗中,五连指导员于殿宽同志英勇牺牲,连长王聚才同志负重伤。<b>钦州战斗。</b>1949年12月,在广西钦州战斗中,为歼灭从钦州城里向外突围,企图借海上通道逃窜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二营四、六连在副教导员王汉臣带领下,以每天150余里的速度持续11个昼夜行程1600多里。于12月6日迅猛插进钦州西南的茅岭圩,经过激烈的战斗,切断了敌海上退路,迫使敌300余人投降。俘敌“华中长官公署”警卫团团长王天荣以下83人,缴获满载美式轻机枪、卡宾枪、手枪的汽船一艘,黄金90余两、大批武器弹药和其它物资。</p> <p class="ql-block">  <b>进军西南。</b>1950年1月,二营随大部队进军西南。2月至5月,在贵州安龙、册亨、丁效、盘县等地执行剿匪、护路任务。在此期间,顺利完成了警卫兵团政委宋任穷过境安全,以及押运粮草,剿灭小股土匪的任务。<b>顶效突围战斗。</b>1950年4月2日,二营四连奉上级命令,由连长安金章、指导员高生海带两个排和一个60炮班共100余人,乘八辆大卡车由安龙到兴义运粮。下午2时30分到达顶效街北口时,突然遭到数百敌人袭击。经过浴血奋战,四连打退了敌人三次强攻。战斗连续四个小时才击溃敌军,摧毁敌火力点多处,歼敌50余人,俘敌26人,缴获部分武器弹药,我伤亡6人。经审讯俘虏得知,四连在行军途中开饭时,当地叛变的保安团侦察了连队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情况,组织1600人,在顶效附近设了伏击圈,妄图将四连一举吃掉。在弄清敌情后,连长、指导员利用部队短暂休息间隙,进行战斗动员,并将部队转移到顶效公路西较为安全的地带进行休整,布置了突围路线。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四连跋山涉水急行军,在数倍于我的敌人鼻子底下,未发一枪一炮,顺利突出重围,直奔兴义。此次战斗涌现出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一排长李玉山,三发三中打掉敌指挥所的炮排战士王克荣(1956年参加全国“群英会”,曾先后4次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四连突围后与敌匪在贵州兴义、云南师宗、罗平一带周旋。并在师宗、罗平与边纵第24团取得了联系。在24团的配合下三打兴义,攻克江太营(为国民党国防部长何应钦之老巢)。四连最后与贵州境内的五兵团取得了联系,在五兵团的关怀帮助下,四连在脱离部队29天后顺利归建。<b>云南四县剿匪战斗。</b>1950年7月,二营随团主力进入云南,在易门、禄丰、安宁、昆阳四县进行剿匪战斗。战斗中正确贯彻了“军事进剿、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位一体的剿匪方针。部队分成短小精干的小分队全面开展搜剿,在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夜以继日的在深山老林奔袭,大力开展政治攻势,积极发动群众。短短四十天中,歼匪600余人,帮助当地百姓建立基层政权,创造了模范剿匪的战例,荣获十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军事进剿、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胜战的榜样”甲等模范连奖旗。<b>镇康、耿马剿匪战斗。</b>1951年1月,123团2营进驻云南边防镇康、耿马地区,以全营四个建制连3/4的兵力约380人,担任剿匪任务。全营集中四连、五连的兵力,采取武装侦察和秘密侦察等手段获取准确情报。先后奔袭了刷布厂、刺桐树、凤尾坝、小红岩等残匪据点,消灭李文焕部百余人、缴获骡马一百多匹、货物一大批。到1951年夏季,基本肃清了境内残匪。</p> <p class="ql-block">  1952年5月,二营整编为公安乙团,6月至11月,在镇康、耿马地区以全团五个建制连3/5的兵力约330人,担任设防、固守据点及剿匪任务。1953年1月至1969年5月,全团移防至腾冲县固东、古永地区。以五个建制连和团直属队1/6的兵力140人,担任警卫、巡逻国境线、对敌斗争任务;以全团4/6的兵力约480人进行营房修建任务;以1/6的人员坚持日常工作。同时指定以一连驻守东营盘,二连一个排驻守胆扎,三连驻守古永,四连驻守西营盘,团直、机炮连驻守固东等要点的设防任务。<b>三岔河剿匪战斗。</b>1953年5月30日拂晓,盘踞在境外的国民党残部70余人,由匪首王清书带领,携轻机枪2挺,大卡宾枪3支,小卡宾枪8支,步枪30余支,窜入腾冲县三岔河进行抢掠。驻守胆扎的二连前哨排接到民兵蔡顺木报告后,在民兵队长王兴亮及30名民兵的配合下,兵分三路出击围歼蹿入之敌。我军一路进至金卫家断敌退路;一路进至伦马河边阻击过河之敌;一路抢先占领横山高地;五班长王正位带3名战士在三岔河上的藤桥设伏。下午7时与敌遭遇后,班长王正位(河南孟津县人)待大部敌人踏上桥面时,果断命令全组开火,当即将30余名敌人打落江中。由于敌人疯狂反扑,王正位腹部受重伤,仍持机枪向藤桥冲击之敌射击,当即击毙匪营长孟开,副营长段大开以下6人,击伤3人,余敌逃脱。战斗持续约3小时,共毙敌21人,伤4人,俘1人,缴获重机枪1挺,大卡宾枪2支,步枪4支,子弹400余发,文件一批。班长王正位和一名战士牺牲,王正位被追记一等功,追授少尉军衔(现安葬于腾冲县烈士陵园)。滇西卫戍区和41师分别奖给“保卫边疆,艰苦的意志,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定顽强、孤胆作战歼敌的模范”锦旗各一面。<b>席草塘伏击战斗。</b>1956年6月,残匪组织小股力量入境破坏。在预先得知6名匪特将于近期入境的情报后,团命令四连在腾冲县席草塘设伏。当四连伏击分队坚持到第7天时,敌人出现了。小分队适时出击,毙敌5名,逃脱1人。此次伏击战斗的胜利,给了境外残匪一个教训,使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1960年10月,团参加了中缅勘界警卫任务。</p> <p class="ql-block">  1960年,蒋介石大肆叫嚣反攻大陆,加紧派遣敌特对我进行袭扰破坏,美蒋匪特活动猖獗,团坚持抓好边境反匪特斗争,至1969年下半年全团共捕获美蒋匪特100余人,为保卫边疆作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b>(二)戍边卫国,边疆“长城”(1969年—2017年)</b></p><p class="ql-block"> 1969年12月,部队从中甸县调防至勐腊县。这里是部队最后的落脚地,也是驻防时间最长、部队发展规模最大、献身边防故事最多,让广大退役官兵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称之为勐腊边防团。勐腊县地处云南省的最南端,有740.8公里的国境线,是云南省国境线最长的县。其中:与缅甸接壤63公里,与老挝接壤677.8公里。漫长的国境线,多民族多背景的边民,起伏跌宕的邻国关系,加上国际风云的瞬息变幻,注定了勐腊边防团防区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也考验着全团官兵的忠诚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1965至1973年,在我国抗美援越斗争中,勐腊县成为出境老挝,援越援老抗美的大通道。当年打击美蒋残余和老挝右派势力,稳定边疆,协助出国部队抗美作战,成了勐腊边防团的重要任务。此间,盘踞缅老泰边境的蒋残匪特,在中老、中缅边境频繁进行渗透,策反边民外逃,不时派出小股敌特蹿扰,制造政治影响。美军军机犯我领空,在边境侦察轰炸。入驻勐腊不久,就在南腊河口伏击了蒋残匪。</p> <p class="ql-block">  台湾当局迫于国际压力,不得不放弃对金三角蒋残匪的管控和供给,余下的蒋军残部只好自寻生路,无力继续与我为敌。一段时期,中老、中缅国家层面关系友好,勐腊防区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1975年,老挝、越南分别取得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随着国际风云变幻,世界格局发生重组。七十年代后期,越南追随苏联,妄图称霸印度支那,他们屯兵老挝,出兵柬埔寨,并与中国为敌,在边境制造事端。老挝被绑在越南的战车上,边防团当面出现了复杂局势。随着形势变化,中越、中老关系日趋恶化,勐腊防区战略地位提升。1976年2月,为应对形势突变,上级对勐腊边防团扩编,使其军事实力大为增强。1978年1月,昆明军区在岔河、磨憨、曼庄设立边境工作站接替团的三个检查组,团不再担负口岸边检等任务,工作重点转移到备战打仗上来。1978年11月,从全团抽调军事骨干90人组成骨干连开赴文山马关县,先后参加越南发隆、中越边境罗家坪大山等地对越作战。为配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团奉命实施战略佯动,牵制驻老越军,策应我西线主力的战役行动。1979年9月,越军379师进驻老挝乌多姆赛,直接与勐腊边防团形成军事对峙,大有重兵压境之势。团再次进入战时扩编,增编了炮营和多个连队,为全团有史以来最大的建制规模,部队随时准备执行作战任务。这一时期,团进行了775高地拔点战斗,零公里伏击战斗,宗恩与越特工的遭遇战斗,易武马叭军事行动。</p> <p class="ql-block">  在对敌实施军事佯动的同时,1981年10月,团成立了制氢站,向越南纵深腹地施放高空空飘气球,散发宣传品开展政治攻势,揭露黎笋集团在边境制造武装冲突的罪行,驳斥其欺骗宣传,削弱敌人斗志。这一战线有力配合了对越斗争大局,起到了军事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82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朝边界、中缅边界交接方案”规定,中缅边界63公里国界于同年12月31日起由勐腊边防团交武警西双版纳州边防支队,团不再担负该段国境线的防务。1984年4月16日,团炮兵营160迫击炮连赴老山等地参加了为时一年零一个月的对越炮击作战,威震敌胆,屡立战功,“勐腊炮”被军事博物馆收展。1984年11月27日,团派出侦察队赴文山富宁县田蓬参加历时8个月的对越侦察作战。从1984年下半年起,按照中央关于对老关系的指示,为缓解中老边境紧张局势,采取了允许边民互通往来,恢复边境贸易,进行边境会晤等方法,尽量避免了武装冲突。从此,全团防区再无重大战事,逐步恢复了边境正常秩序,团转入正常的部队建设和边防建设。</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1月,澜沧、耿马发生大地震,团机关率炮兵营赶赴澜沧、耿马参加抗震救灾。在56天的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多次立功。九十年代初,中越自卫还击战结束,中越、中老关系逐步改善。中老两国经过两轮边界谈判,于1991年10月24日签署《中老边界条约》,两国友好往来日趋频繁,防区再度出现和平繁荣景象。1992年12月,团炮兵营撤编。1992年4月至1994年12月,团防化排一个班参加云南省军区前线扫雷指挥部组织的第一次大扫雷行动,先后到麻栗坡县船头、八里河东山、董干和富宁县田蓬地区实施排雷,为保卫边民生命安全,打开对外开放通道作出了贡献。1997年12月至1999年3月,团特务连工兵排参加云南省军区组织的第二次大扫雷行动,主要担负为一线扫雷分队装卸管理弹药、扫雷器材和销毁各种地雷、爆炸物品等任务,荣立集体一等功。2015年10月,团派出李代明、杜富国等19名官兵,到麻栗坡县老山、八里河东山、扣林等地参加第三次大扫雷行动。仅组长杜富国就亲手排除2400枚爆炸物,后英勇负伤,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2022年7月获得“八一勋章”。</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三次大规模扫雷行动,还边境人民群众一个和平安宁的家园,为实现云南省“打通南门,走向亚太”的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了重大贡献。2017年4月,边防第八团随全军编制体制改革撤编。</p> <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勐腊边防团的前世今生。这支部队从1948年2月组建时的孟津县武装大队到2017年4月撤编时的边防第8团,经历了七十年的风雨历程。期间转战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九省区,参加了解放孟津,渡江战役,南线追击,云、贵剿匪等重大战役战斗无数,作战勇猛,屡建奇功。勐腊边防团作为一支从地方武装发展成为具有独立番号的团级部队实属不易,现在虽然撤编了,但这个团的军魂还在,功绩永存。</p> <p class="ql-block">  就如《团歌》里唱的:边疆为家,艰苦为荣,军民团结,情满南疆。勐腊的各族人民不会忘记,勐腊的山山水水不会忘记,勐腊边防团的老兵更不会忘记。当部分边防团老兵得知孟津县把小浪底镇庙护村的武装大队旧址建成洛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时,都很欣慰。</p><p class="ql-block"> (资料来源:孟津县誌,武装大队旧址展室,边防团团史及老兵回忆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作者向使用部分老兵的资料或图片而未署其名表示歉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