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我因为文凭不够,所以一直不敢说自己有文化。但是,我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如果说,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位作家,那么,建国后战斗力最强的应该非王朔莫属。我看过王朔的采访录,他面对镜头非常直白:“拼命净化语言环境的时代一定是最坏的时代,坏蛋都是在塑造所谓的纯洁环境的时候产生的。”深以为然,现在在网上发表个想法动不动就会被和谐,可是呢?有多少冠冕堂皇的衣冠禽兽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对于王朔的作品,最初接触的居然是一本盗版书《王朔—谐虐卷》。里面有包括《编辑部的故事》部分,还有《顽主》,还有电影《甲方乙方》的小说版本在里面。我当时二十出头,师范还没有毕业,买这本书是因为我看过电影《顽主》,被那个三T公司的搞笑情节所吸引。那部电影是张国立、葛优、梁天和马晓晴主演,好像还有潘虹,米家山导演。因为这个我买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个叫做王朔的作家,还参与了《渴望》和《爱你没商量》的创作。起初读他的书,真有点读不大懂,他的思维方式与以往的作家不太一样,跳脱飞扬,而且情节莫名其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等到后来看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再对照王朔的原著,突然发现,这种写法真的太牛逼了。王朔对于世事参悟得太透彻,嬉笑怒骂之中,把国民的劣根性剖析到了骨子里。王朔也是真性情,自夸也好,批判也好,直来直去,文字语言一针见血,光明磊落,坦荡大方,读他的作品,越读越过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非常幸运,在我被王朔作品折服的同时,又一位中国作家的作品闯入了我的生活。他就是王小波,在生前不被所谓的主流认可,在死后还被认为是“文坛外高手”。无意中在青岛的一家书店里买到了他的《黄金时代》,直接就被震翻了。天啊,小说居然还可以这么写,天马行空,无章可循,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说不出的有趣。我真的感觉到了自己的无知,都不知道该用何种语言来表述他作品的伟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再后来,我配齐了王小波的全部作品,《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以及他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我很少读一个人的作品超过两遍的,但王小波的全部作品,我读了不下三次,其中《黄金时代》我读过五次,《三十而立》的开头我都会背了。好几次我喝多了吹嘘王小波的时候都会把《三十而立》的开头背一次,给他们一个震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因为王小波,有一个文学同盟,叫做《王小波门下走狗》,出版了同名小说集,我的书架上居然有。还有一个他的铁粉,叫做稻壳的,写了一本《流氓的歌舞》,我也有,奇书啊,笔法完全模仿了王小波,以林冲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就好像王小波在《红拂夜奔》中对于李靖的讲述那样,信口开河却又似乎有理有据,深深印证了“文字都是有灵魂的”这句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王朔和王小波,“荼毒”了我的灵魂和我的写作风格,从此,我再也不能“好好滴”写作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外国作家的作品,我是真的读的不多,第一部就是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神秘岛》。这本书我有着深刻的印象,那是我初一时候,第一次获得了进步奖的奖学金—三元人民币。欣喜若狂的我,冲进镇上唯一的一家新华书店,挑了半天,花了一块八毛五,买了一套三本《神秘岛》。或许是因为这套书来之不易,我读了好几遍,给我的一生都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所以,我女儿读初中的时候,我给她买了新版的《神秘岛》和《海底两万里》,没想到被人家嫌弃,一眼没看,后来送了人,也只能慨叹,我也是浪催的那一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西方外国作品,《福尔摩斯探案集》也是必读作品。老版的电视剧基本没有改动原有情节,直到卷福的新版问世,完全颠覆了原著的情节,不过,内在精神还是保留了。不管是老版本的传承,还是新版本的顺应时代,都说明了这部名著对于全世界读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我还读过《悲惨世界》和《基督山伯爵》,都是先看了电影后读的书。作品都是好作品,只不过我的水平太次,总是因为书中人物的名字或者是地点的名字太拗口,亦或是西方作品对于故事情节的铺排设定,让我不能很好适应,所以,西方名家作品我也是只读过这两部,后来女儿买了不少,包括《达芬奇密码》什么的,我一本也没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前苏联作品和后俄罗斯作品,包括那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我都没看过,保尔柯察金也只看过电影,情节都记不住了。不为别的,那些名词太难记了,看着看着就蒙圈,这写的是谁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至于日本文学作品,可能也只是推理小说能够吸引我。早些年有个大薮春彦,推理小说写得不错,还有些儿童不宜,我喜欢。这几年,东野圭吾的小说比较风靡,《白夜行》《红手指》《伽利略的烦恼》,还有那个《解忧杂货店》,都是我女儿买的,我也都看了。总之,就是岛国的文学作品也是比较变态压抑的,和他们的小电影差不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可我后来看大片吧,只看国外的,不愿看国内的,又是为什么呢?可能真的是国内文学作品在文字叙述上比较容易理解,拍电影的时候又显得太过幼稚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若是谈到魔幻文学作品,只能是《哈利波特》系列吧!我是2001年的时候,一个学生给我推荐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孩子无比激动,说此书如何神奇。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我硬着头皮读了这本书,我发现我确实不适合读国外作品,看得不很明白。但是没过多久,同名电影问世了,电影我是瞬间就看懂了,回过头再读书,才发现书比电影有意思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后来我凑齐了《哈利波特》系列,也看过了所有的电影作品,不得不说罗琳太伟大了,这个女人的大脑构造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等鼠辈需要吃多少核桃才能有望企及其一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真的没想到,《三体》问世了。作家是中国人,还是我们山西人,还是一个非主流作家。这部作品完全颠覆了我对生存世界秩序的认知,包括宇宙观。我在这里不再用自己幼稚的语言来介绍这部伟大的作品,请大家去书店买一套,回家认真研究去吧。霍金他老人家洞穿了宇宙黑洞,刘慈欣则是洞穿了宇宙规则,不服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因为从小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我比较偏爱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尤其是军事谍战题材的。读了刘猛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我就买下了刘猛的全部作品。看了《潜伏》,就买了龙一和兰晓龙的全部作品,《零号特工》《我的团长我的团》《暗算》《风声》……我都有,也全部读过了。怎么说呢,也就是读了一次,觉得也就值一次而已。《团长》我还是建议去看电视剧,康红雷导演的比兰晓龙写的要好,也可能是段奕宏和张译的演技太过出众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至于网络小说,我也有几部,《盗墓笔记》《藏地密码》,也就是看看而已,读完了也觉得没什么收藏价值,只能带来一时快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当代名家,比如路遥,《平凡的世界》我刚毕业就读过,这套书我还保留着。余华的《活着》我有两本,都是学生送的,可怜了孩子们的心意,他们都以为他们可爱的冯老师必定博览群书,实际上我压根没读。对于余华作品的了解,我全部来自于书评。莫言的《檀香刑》我也有,不过是我老婆买的,说真话,莫言的书我没读完整过,主要是我不习惯他的文字表达方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现在的我已经不读小说了,不是说没有好的作品,而是虚拟的故事情节已经不能再打动我苍老的内心。这个世界,感动也罢,悲情也好,只是蝼蚁般的我们左右不了生存法则时候的一种臆想。读的太多不是什么好事,容易被淹没在虚幻的世界里,忘却了真实生活的艰难。毕竟,真正面对现实的时候,才知道那有多么的无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