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探 望</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骆伟裕</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探望,是社交的惯用方法。自疫情发生后,社会活动基本处于半停顿状态,“少聚集”成了日常的行为准则和防疫口号。这不,县组织部柳部长上星期五退休了,当天晚上,两三个部下偷偷地在某私房菜那安排了个小范围的欢送晚宴,参加晚宴的除了柳的家人外,就那三个部下和两个好友,人是少了点,但是“规矩”可没能省,除了洋白啤,还有饮料果汁,更有山区里没有的生蚝、扇贝、鱼生刺身,反正就是咋贵就咋点呗。</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半夜,柳部长被家人送进了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几天,病情好转了不少,可是,心情却越来越坏。他在想,自己在位时偶有生病住院,病房里总是那样的热闹,看望者络绎不绝,物品更是堆满了大半个病房,人参、鹿茸、虫草、燕窝比比皆是,以致后来他再入院治疗时不得不封锁消息。即使这样,仍有想方设法打听到消息前来看望的人。可现在,才退下来三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几天,除了他自家亲戚和小姨以及几位老同学来过,就再也没有谁来看望他了,就连欢送晚宴上的几个人也没出现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柳部长同一个病房,病床正对房门的那个老人家,则完全翻版了他在位时的那种现象,虽然慰问品和他当时相比是不屑一顾,但是每天总有几个人过来探望,尤其是昨天星期天,一茬接一茬的人过来探望他。县城不大,来探望老人家的人有的柳部长好像认识,大部分都是不认识。于是他在想,难道那老人家是什么高位要职的人?而且自己还不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柳部长不愧是做官的料,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并了解清楚。那老人家只不过是县中学的老师,他姓杨,来看望杨老师的都是他过去所教过的学生,甚至还有二三十年前的学生。他做了几十年的班主任,和学生交往多,感情好,有的更是两代人都是他的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慢慢的,柳部长似乎悟到什么,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走茶凉”吗?不过很快就推翻了自己的结论。不对啊,虽然现在是疫情防控期间,主管干部提拔任命的他住院,应该还有不少人过来探望的。就这样,他眯起眼睛靠在床头想着,最起码同单位的刘科长,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他肯定要来看我呀,还有他,还有他他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声清脆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推门进来的是一个手捧鲜花的女人,他马上有精神了,这个女人他认识,就是前个月为她丈夫提拔的事才求过他的某单位的叶主任。难得她用心,还来看我,呵呵,终于有人来看望我了!这让他心头一热。谁知叶根本就没看他一眼,径直走向杨老师床边,问寒问暖,原来她也是杨老师的学生。好一会,柳部长故意干咳了几声,这时她才发现同病房的他,忙打招呼问候。</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杨老师已病愈出院。下午叶主任夫妇又带了果篮等物品专程来看望柳部长,他很是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注:图片来自网络,图片与文章无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