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飘逸的云,闪亮的星</p><p class="ql-block">那是大自然的天空。</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天空,是翱翔的战鹰</p><p class="ql-block">是两双炯炯有神的眼睛。</p><p class="ql-block">大写的“人",青春充满豪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你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p><p class="ql-block">我轻轻的来了,不愿打搅你的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老同学为2022年八一节写的抒情诗,微信传给了我。这种发声,在大院子弟群中己蔚然成风。特择出其一节以飨美友...写的很漂亮哟。</p><p class="ql-block">我与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起玩耍的发小加好友。他可是个很有情怀的飞行爱好者,家在九里山机场导航台宿舍。81年才随父转业回家乡。六年前的同学聚会曾见过一面,之后多为通讯联系。</p> <p class="ql-block">今年四月,我因家里装潢事,慕名跑了趟九里山下的天悦华景小区,寻一位沛县老师傅。寒喧餐饮间,他提了个八卦题,令我尴尬的不知怎么回话。恍惚中觉得,‘以简单的一个肯定式,用查水表方式回答一个字,“是″,恐难以满足他的好奇。说不准他自小是不是′军迷",能说准的是,他毕竟是矿业大学毕业生啊。</p><p class="ql-block">疑问是:我现在住的这地,听说过去是个軍用机场。怎么会与大郭庄机场那么近?空中俯看,那可就是相连的二个点。</p> <p class="ql-block">九里山机场,从日伪时期就是军用机场。</p><p class="ql-block">1951年,中国空軍驻扎的是11师。接收苏制伊尔一10飞机约6O架,准备入朝作战。</p><p class="ql-block">之后,九里山机场就被空軍定格为了第五预备学校~培养飞行员搖蓝。跑道上飞的初级教练机,枝术含量也不够先进。但每年招飞,学员都必须经过这的初级学习训练。不毕业,就会失去正式进航校资格。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电影萨利机场的流传舰。也必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九里山飞机场,已经被鳞次栉比的楼房(小区干休所)所覆盖。占地一干多公顷的居民小区干休所,西起植物园,东至马场湖,南与二环路相联,早己兑净了军事管制区的神密色彩。</p><p class="ql-block">昔日飞翔的初6教练机,也大多陈列在了地市级的红色教育基地。这款年过"六旬"的老式初级教练机,已带着“飞行员初恋"昵称转入了民航。时至今日,它还能倚天赋的优良血统:双座,下单翼,前3点起落,单活塞式螺旋桨....拥趸世界航空市场。"酷象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斗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组收集到的九里山机场老照片。</p><p class="ql-block">机场的六十年代。</p><p class="ql-block">机场的1991。这些战士都在空军13航校(九里山机场)服役。记不清是汽场连还是通信连的。</p> <p class="ql-block"><b>初教一一6(文字来自展台介绍):</b></p><p class="ql-block">1958年7月27日首飞。1962年定型生产。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螺旋桨初期教练机,长期服役中国空军及地方航校。</p><p class="ql-block">1979年,初教一6型初级教练机,荣获国家级质量优质奖。目前己出口两百多架。颇具“使人有着战斗机上的飞行感觉"。</p><p class="ql-block">初教一一6参数信息:</p><p class="ql-block">冀展 10.18m。 机长:8.46m</p><p class="ql-block">机高:2.94m(停机状态)</p><p class="ql-block"> 3.25m(飞行呈水平状态)</p><p class="ql-block">翼面积:17.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起飞重量:1419千克。空重:1172千克</p><p class="ql-block">机内载油量:110千克</p><p class="ql-block">巡行速度:每小时170km,高度1km</p><p class="ql-block">续航时间:3.6小时。航程:640km</p><p class="ql-block">动力: HS一6,星型气冷9缸发动机。</p><p class="ql-block">285马力。配双叶自动变距螺旋桨</p> <p class="ql-block">初教一一6仪表盘。</p> <p class="ql-block">九里山下古战场。空軍营盘与陆军相比,范围大且人员本就稀少。纯粹军营的部队大院,虽立有八一小学,但流动性所带来的师资不足,两百多户人家明显的生源不足...孩子要读中学,只能按照“划片入学"的办学政策,到夹河街的第一中校。</p><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中七五届高中毕业生。与大院里的很多孩子都是朝夕相处的好哥们。这些同学真的是来五湖四海,有福建的延安的,有峨眉山的胶东半岛的,有合肥的山西的开始它们都住校,后来才改为中午穿荷塘过小亭,用饭盒在木工房旁边食堂蒸饭,傍晚再擦着林场边的羊肠小道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红小兵学軍时,我曾随学校去过九里山机场。当时允许每班选五名同学上飞机参观,我是其中之一。双脚踏在机身机翼安定面的金属结构,眼睛零距离的瞅着神鸟,真的欣奋。只是年龄尚小,对座舱内的设施是啥玩义也看不懂。只觉得双人坐在舱位里面积很小,仪表盘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开关,有一根操纵杆。遗憾没拍张照留个念想。恐当时纪律也不会允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中学,与大院的孩子忒熟了,机场地跑的也就多了。机窝里烤过玉米土豆,旋梯滾轮前比赛打过赌,高大的白杨树上逮过天牛知了,还挖过地角皮摘过野蘑菇。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让我们从汽車团~油库~气象台~工兵108~穿到航空修造厂~高炮家属院。只要没听到哨位令,那那都是玩耍的天堂。纪律只一条,不准靠近飞机。最难忘的是一位伯伯,他坐在筒陋的苏式石墙院,给我们讲故事。他可是从营千把号人中挑上来的唯一,仗的是身体棒。他可以驾驶飞机,在1500m的高空做螺旋动作,跟平常骑单车一样。远不像老师所说,飞行得学13门航空功课,毕业时各门必须80分以上。而是,“飞行时间长了,飞得次数多了,都一样″。</p> <p class="ql-block">工作后,我还能常从内刊报纸杂誌上读到有关九里山机场的报道。中国第一代女运输机飞行员,在这里训练成长。数年飞行训练中出现过无数险情,飞行员从来都是不顾个人安危,愣是把飞机从马场湖的上空再度拉起。每当训练日,有位离休的老领导,总喜欢骑着三轮偏斗在机场跑道上耍上好几圈,仔细巡视,驱赶飞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2022年7月12日的都市晨报中获悉:我市有四名优秀学子,被录取为海军飞行员,创造了全省第一。这些可爱的娃娃,可是经过“初检预选~全检定选~审批录取″三阶段,拔出的品学兼优尖子。他们的起步飞行同样是要经过初教一6机的。我的儿子是空军后勤学院毕业的,没人比我看着好苗子能够成为有出息的天之娇子,更感欣蔚的了。一段叫做成长的时光,会让我们丢失了多少回不去的记忆啊。</p> <p class="ql-block">仅以此文,把散佚己久的记忆铸成铅字留档,作为献给八一建军节的礼物。不求暴款,只求永逸。这算不算解答了那位工匠级老大学生的心中疑虑,我不知道。但我愿以此为抛砖引玉,激发出更多老同学热情,去回忆“軍旗下,我们共同成长"的那段人生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