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育评价 培养时代新人--《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建安区一高王洪涛

张红霞教授讲座日志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20日下午,河南大学的张红霞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讲座--《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把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家获益颇多。</p> <p class="ql-block">张教授结合河南省新高考改革,以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入手,结合新课标背景,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讲解。</p> <p class="ql-block">首先讲解了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的变化与要求。然后从四个层面对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解读和分析。</p> <p class="ql-block">一、综合素质评价</p><p class="ql-block">(一)综合素质</p><p class="ql-block">综合素质是一种同时包含了“学术能力”和“非学术能力”的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存在。其中,“学术能力”侧重学生在学术成就等智力方面的素养与表现,“非学术能力”侧重学生在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非智力方面的素养与表现。</p> <p class="ql-block">(二)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素质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以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活动。</p> <p class="ql-block">(三)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演变</p><p class="ql-block">1.1996-2001年为萌芽期</p> <p class="ql-block">2.2002--2013年为初步确立期</p> <p class="ql-block">3.2014-至今为规范完善期。</p> <p class="ql-block">(四)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演变的特点</p><p class="ql-block">1.破除“唯分数”的政策精神始终一以贯之</p><p class="ql-block">2.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中高考改革密切联系</p><p class="ql-block">3.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日趋科学合理</p><p class="ql-block">4.综合素质评价育人价值日益受到重视</p> <p class="ql-block">二、作业评价</p><p class="ql-block">(一)作业设计</p><p class="ql-block">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二)作业评价</p><p class="ql-block">作业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如学习作品,包括内容品质、呈现形式等,也要关注过程,如完成方案策划、素材收集、创意构思等方面的参与状况。在对作业质量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业要素或组成部分进行单项分析。依据作业意图,确定作业评价侧重点。综合运用质性分析和量化评定,更加重视书面或口头反馈,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p> <p class="ql-block">三、日常考试评价</p><p class="ql-block">”双减“要求下,以纸笔测试为代表的日常考试。</p><p class="ql-block">评价总体要求:</p><p class="ql-block">素养导向、诊断提高、量少质优、科学有效</p> <p class="ql-block">校内日常考试评价除了纸笔测试,根据不同学科要求还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如:</p><p class="ql-block">历史:通过设计综合的学习任务,如通读、演讲、书写展示、读书交流、戏剧表演、调查访谈等。</p><p class="ql-block">数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从探究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策路,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p><p class="ql-block">英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建立课堂所学和学生生活的关联,设计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和综合实践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如朗读、角色扮演、复述、书面表达、故事创编、调研采访、海报制作、戏剧表演。</p><p class="ql-block">不只是纸笔考试成绩,更需要表现评价.</p> <p class="ql-block">四、表现型评价</p><p class="ql-block">1.评价目的:调整和促进教与学</p><p class="ql-block">如,Cohen和Spenciner认为,表现性评价有三个突出的目的,一是确定儿童适合参与特定的课程和学习经验;二是基于他/她在课堂情境中的表现制订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三是评价儿童在整个课程中的进步。</p><p class="ql-block">2.评价内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达表现</p><p class="ql-block">如,Hart认为,表现性评价是基于学生的表现或表现样本及既定的标准而进行的直接、系统的观察和评价。</p><p class="ql-block">3.评价场域:贴近真实、活动的教育教学情境</p><p class="ql-block">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将其定义为“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p><p class="ql-block">4.评价方式:对学生实际操作和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p><p class="ql-block">如,Stiggins“表现性评价的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和作品展示”.</p><p class="ql-block">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能做什么”。</p> <p class="ql-block">5.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程序:</p><p class="ql-block">设计表现目标、开展情境任务、收集学生表现信息、确保评分可靠准确、科学运用评价结果。</p> <p class="ql-block">最后,张教授强调了评价改革的意识和追求。</p><p class="ql-block">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五个意识:本土意识、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创造意识、专业意识。</p><p class="ql-block">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基本追求:</p><p class="ql-block">1.在统一中凸显特色化发展</p><p class="ql-block">2.在技术化中牢记育人旨趣</p><p class="ql-block">3.在规范中开展创造性探索</p><p class="ql-block">4.在实践中提升专业化品质</p> <p class="ql-block">今后,我们也会不断关注并学习有关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学习“五育并举”评价体系,落实更精准的教育评价,让学生的成长看得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