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鲁迅故里

沐子ligeng

<p class="ql-block">  来杭州赶上连日40℃左右的高温天气,计划去绍兴鲁迅故里也被搁置。今天突然有阵雨,气温些许下降,乘着凉爽一早做了核酸,便驱车前往,寻觅伟人幼年成长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里,在鲁迅纪念馆西侧,属清代建筑,故里有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鲁迅故居、土谷祠、长庆寺、鲁迅笔下风情园、鲁迅纪念馆等一大批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p> <p class="ql-block">  周家老台门,即鲁迅祖居,建于清乾隆年间(1711年-1799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由门厅、大厅、香火堂、座楼等组成,是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德寿堂”系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祖居的灶台是很有特色的,台面上除了两个大的灶火,上边还有四个小灶火,是用来做饭同时利用余火煮水吃,这样的灶台可以看出鲁迅祖上生活是节俭的。</p> <p class="ql-block">  灶台右边还有一个小灶台,是用来煎药和招待客人用的,这就是所谓的开小灶的由来吧。</p> <p class="ql-block">  这是祖居的储藏室,还有地窖。</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鲁迅祖先不仅是官宦世家,家境也是非常殷实富足的。</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祖居隔河相望。三味书屋明间额悬“三味书屋”匾,金柱配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均由梁同书书写。</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书屋中间设塾师寿镜吾座位,周围沿墙处及窗口均设学生课桌;鲁迅课桌位于书屋东北角,桌面右角刻有“早”字,是幼年鲁迅刻以自勉之作。</p> <p class="ql-block">  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建筑共分三进,由台门斗、大厅、侧厢及杂屋等组成。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这里,百草园就在其中。鲁迅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  鲁迅笔下儿时的玩伴——闰土,是在灶间认识的管家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地方,或采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或捉蟋蟀、玩斑蝥,有时挖何首乌的块根,有时摘木莲藤的果实,夏天在树荫下纳凉,听蝉鸣唱,寒冬在雪地上捉鸟雀。百草园的动植物,有可看的,有可听的,有可玩的,也有可吃的,对儿童来说真有许多乐趣。</p> <p class="ql-block">  中学课本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p> <p class="ql-block">  鲁迅笔下风情园环境优雅且寓古迹,为古城保存最完好的花园式台门。依次设立“绍俗祝福”、“越俗漫话”、“迎神赛会”、“男婚女嫁”四个主题陈列馆。它以鲁迅笔下的人物、风俗为载体,再现了绍兴独特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  绍兴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其与该地区传统街巷肌理保持统一。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 “鲁迅生平事迹陈列”采用编年体形式,以时间为序,在全面反映鲁迅一生业绩,以及思想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重点反映鲁迅与故乡绍兴的渊源关系,具有鲜明的绍兴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生活和成长的故土,是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人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p><p class="ql-block">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的奠基人,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