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户外笔记(19)徒步寒石屋

书剑飘零

<p class="ql-block">2022户外笔记(19)徒步寒石屋</p><p class="ql-block">2022.07.17 星期日 多云</p><p class="ql-block"> 今天要走的又是一条避暑线路,从莱芜茶叶口上宅科村开始,一路钻山沟,翻过一座小山至寒石屋,返回上宅科村,最高海拔639米。</p><p class="ql-block"> 早九点到达上宅科,当地适时气温只有22度,昨天入伏,今天这温度明显不够科学。</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刚下过一场大雨,在城里的感觉总是迟钝些,只知道雨量不小,大到什么程度并不明晰,到山里一看就有些吃惊。眼前山涧的水流虽然不大,但是,在高出现在水面一米多的地方明显有最近水流冲刷的痕迹。有小桥的栏杆被冲毁,沿途看到多处梯田的石堰坍塌,这边的山体结构都还是比较稳定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局部小面积的塌方,这破坏力,与2019年的超强台风“利奇马”有得一比了。</p> <p class="ql-block">坍塌的石堰</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水量不大,但上部一米多的地方水流冲过的痕迹非常清晰。</p> <p class="ql-block">水流冲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近几年陆续看过的一些大师预测,关于疫情的,以及疫情结束前将有洪水的等等,还是有相当准确度的。</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曾经是最注重自然、最注重环境、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讲求天地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我甚至觉得,之所以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化传承了下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古老的东方智慧。</p><p class="ql-block"> 当苏格拉底衣衫不整的满大街找人抬杠,时不时争到面红耳赤的时候,他可能还不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位被称作老子的人,已经身体力行了一个叫做“无为而治”的学说,而且,在被人半是哀求半是胁迫的情况下,写下了一篇五千字的《道德经》,凭这五千字,就足以照彻寰宇。</p><p class="ql-block"> 当伽利略​天天盯着他引以为傲的望远镜,不时低头看一眼手中的图表,嘴里嘟囔着这个正确,这一个也正确,一直到第一百二十颗全都正确的时候,他感觉到的不是喜悦,而是颤栗,因为手中的这份星表来自中国,绘制于两千多年前。那时候没有望远镜,没有计算器,图表中每一颗恒星的方位,都是靠神奇的东方智慧推算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当西方现代医学为发明了人体麻醉术而欢呼雀跃的时候,​中国的“麻沸散”已经出现了一千六百年。</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中国实在是太强大了,你不想称王称霸都不行,​所以才有了四面臣服、八方来朝的大唐盛世。</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也正因为有了这千年的辉煌,才使得后人开始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直到一八四零年七月五号,英国人凭借着坚船利炮,仅仅九分钟就摧毁了定海清军的所有战船和岸炮。</p><p class="ql-block"> 这九分钟,终于把​大清朝野上下打醒了,许多有识之士开始走出国门,去学习现代科技。</p><p class="ql-block"> 这九分钟,也把朝野上下给打懵了,​许多人从此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外来的就全盘接受,凡是自家的就通通否定,成为了“九分钟后遗症”患者。</p><p class="ql-block"> 一直到了辛亥革命,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些个领军人物在欢迎“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同时,也喊出了“打倒孔家店”、“废除中医”的口号。</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西文化的一部分,中、西医原本是可以完美结合的。一个侧重于整体、侧重宏观,一个侧重于病灶、侧重于微观,假如能取长补短,自然是美事一桩,但却总有人必将中医诛之而后快。即使是到了几年前,何作庥、方舟子、司马南们也还嚷嚷着要取消中医,说他们是“九分钟后遗症”有些牵强,大概率还是利益使然。</p><p class="ql-block"> 十一点四十赶到了集合地点附近,在小河边的树丛中栓上吊床​午餐、小憩。身旁河水淙淙,树上蟪蛄蝉叫的正欢,空气中散发着绿草的清香。今年雨水充沛,草木疯长,庄稼茂盛,瓜果李桃也都精神抖擞。如果这个世界少一些贪婪,不再有杀戮,本着众生平等的理念,善待身边的一切,这个星球还是极其美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