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缅甸北部重镇密支那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东岸,它北连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东邻中国云南腾冲,南有纵贯缅甸的铁路和八密公路与瓦城、八莫相连,是缅北的水陆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7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滇缅抗战史上历时时间最长、战斗最惨烈的血战。7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来到这片土地上时,最先联想到的就是这场战役,也触动了我翻阅这段历史、缅怀先烈志士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缅甸密支那</p> <p class="ql-block">密支那木脑纵歌广场</p> <p class="ql-block">密支那街景</p> <p class="ql-block">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后,以第18师团第114联队3000余人的兵力驻守密支那及附近地区,并修建了西、北两座机场,以截断中印航线,迫使中印航线改道为极端危险的“驼峰航线”,够成了与中国腾冲战区互为犄角的战略态势。</p><p class="ql-block"> 4月,刚入缅参战不到半年的中国远征军从曼德勒防线败下阵来,沿铁路线退向密支那。由于日军先于远征军占领了密支那,远征军被迫兵分两路:一路由远征军副总司令杜律明率领,穿越野人山原始丛林,退入云南;另一路由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和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率领,越过缅印边境,进入印度。随后,杜律明率领的其中一部新22师在野人山原始森林中转了三个月后也辗转进入印度。</p> <p class="ql-block">穿越野人山的远征军</p> <p class="ql-block">转战原始森林中的史迪威将军</p> <p class="ql-block"> 败退印度的史迪威将军不甘心失败,一心想再打回缅甸,随向蒋介石建议:一是在印度由他自己训练10万中国军队,二是由蒋介石在云南组建30个师。以期在适当时候联合夹击,收复缅甸。</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右)与蒋介石</p> <p class="ql-block"> 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中国远征军司令部随即改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将军任总指挥。先期到达印度的新编38师、22师一起编入驻印军。史迪威与驻印英军指挥官蒙巴顿协调印度当局,同意在印度比哈尔邦的兰姆伽建立中国驻印度远征军训练基地。1942年底到1944年,国民政府又空运了三个师到印度,美国也派遣来3000余人的志愿军和300多名教官,使得驻印军总计达6万人之多。史迪威还从美国空运来全副的美式武器装备和服装,使驻印军全部换上了美式装备,并亲自担任总教官,可见史迪威对驻印军训练的重视程度。</p> <p class="ql-block">从云南空运部队和装备到印度兰姆伽训练基地</p> <p class="ql-block">在印度兰姆伽训练基地加紧训练</p> <p class="ql-block">换发装备</p> <p class="ql-block">换成美式装备后的远征军</p> <p class="ql-block"> 到1944年4月中国驻印军的整编、训练和换装基本完毕,加之二战局势的变换,史迪威将军决定举兵反攻缅甸。要反攻缅甸,第一个战略要点就是必须先拿下密支那。史迪威将军不顾英军将领蒙巴顿的质疑和反对,制定了秘密突袭密支那的计划:组建一支由新30、新22师、第50师抽掉的部分兵力和美军第5307团三个营组成的中美联合突击支队,于1944年4月底由印度莱多口岸入缅,穿越悬崖峭壁和一百多公里的原始森林,劈道修路,秘密奔袭密支那。</p> <p class="ql-block">蒙巴顿爵士(右)与史迪威将军</p> <p class="ql-block">反攻密支那作战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16日,中美突击支队到达密支那附近并控制了巴马地渡口,切断了密支那通往孟拱的公路。17日凌晨袭占了密支那西机场。在得知已控制机场后,史迪威即刻下令已在各地机场整装待发的新30师两个团及几个炮兵、工兵连,自当日下午3时起,陆续空运到密支那。并于18日上午乘飞机飞至密支那视察部队。</p><p class="ql-block"> 迄5月18日夜,集结密支那的中美英部队共有美军三个营,英军一个别动队,中国远征军新30师、第50师、新22师的4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连。中美联军无论在士气上还是在兵力和火力上,对密支那日军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运抵密支那前线</p> <p class="ql-block">向密支那进军</p> <p class="ql-block"> 然而,战事的进展却非常不如意。由于中美联军指挥官梅里尔求胜心切,轻敌大意,没有进行战前详细的敌情、地形侦察和攻坚战准备,尤其是没有及时切断日军的增援、补给路线,以致周围日军得以源源不断的增兵密支那,从而使密支那日军兵力猛增两倍多,达到了3600余人。加之中美联军缺乏紧密的陆空联络和协调行动,最终导致密支那的奇袭战演变成旷日持久、屡攻不克、伤亡惨重的攻坚战。</p><p class="ql-block"> 例如,在18日攻打密支那北机场、19日攻打密支那火车站的战斗中,由于梅里尔指挥不力,导致机场、火车站得而复失,中美联军损失惨重。其中,19日夜,第三营营长郭文干率部增援攻打火车站途中,遭遇10多名日军伏击而牺牲,三营被打散,伤亡500余人,可见战事之惨烈。</p> <p class="ql-block">中美联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密支那前线战地医院</p> <p class="ql-block">密支那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面对困境,5月23日,史迪威偕新1军军长郑洞国,新30师、第50师师长胡素和潘裕昆,总部参谋长柏特诺来到密支那,调整指挥系统,由柏特诺代表史迪威在密支那设中国驻印军战斗指挥所执行指挥,由麦克姆任战地指挥官,统帅密支那的各部队。</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将军在密支那前线研究敌情</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中)、潘裕昆(左)和柏特诺</p> <p class="ql-block"> 这一调整并没能改变战局,更糟糕的是,柏特诺较之梅里尔更无实战经验和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而且胆小怕事,专横跋扈,自以为是,蔑视中国军官,求功心切,在5月25日至6月25日一个月的时间里,一意孤行地多次轻率发动大规模进攻,致使中美联军士兵伤亡惨重。最后还反污中国军队“作战不力,逡巡不前”,擅自将新30师师长胡素撤职查办,遣送回国,以推卸责任。柏特诺的行为引发史迪威的不满,6月25日,柏特诺被撤职,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实际担负起指挥权。郑洞国随即下令采取坑道掘进的战术,逐步向前推进,同时注重步、炮、空协同,大大减少了部队的伤亡。</p> <p class="ql-block">临危受命的新一军军长郑洞国</p> <p class="ql-block">7月7日,郑洞国、孙立人将军向中国军队下达总攻令,再度夺下火车站后,对密支那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中美联军逐步占据了战场主动,逐一攻破了日军防线,至7月18日转入巷战。激战至8月4日,中美联军完全占领了密支那及江对岸主要据点,肃清了各处的日军。4日黎明,日守军将领水上源茂少将开枪自尽。</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将军(右)与史迪威在密支那前线</p> <p class="ql-block">炮兵炮击密支那日军阵地</p> <p class="ql-block">新30师师长潘裕昆占在缴获的日军坦克上向“敢死队”下达命令</p> <p class="ql-block">中美联军的坦克部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时79天的密支那血战,共计歼敌水上少将以下官兵3650人,生俘187人,仅有第114联队长丸山大佐率少数残兵乘竹筏顺江逃往八莫。但占绝对优势的中美联军也付出了伤亡6000余人的惨重代价。</p> <p class="ql-block">在密支那战场缴获日军的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被生俘的日军</p> <p class="ql-block">位于密支那的第50师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使盟军获得战场主动权,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中国西南战略形式的得到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有了稳定性。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使“驼峰航运”不再经过危险的喜马拉雅山,航线重新变直了,飞行高度重新变低了,运载量变大了,而安全性则大大增加。密支那战役为滇缅抗战中驻印远征军反攻缅甸战役中进行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为最后收复缅甸开了好头,奠定胜利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驼峰航线</p> <p class="ql-block">驼峰航线的飞虎队员</p> <p class="ql-block">密支那大捷后不久,印缅远征军和滇西远征军在缅甸芒友会师,标志着滇缅抗战最后胜利到来。</p> <p class="ql-block"> 密支那大捷后,史迪威下令抢修印度莱多到密支那的印缅公路,与八密公路、滇缅公路相连接,史称“史迪威公路”。我们驾车行驶了一段现在还在使用的印缅公路,桥梁还是战时的钢架结构,损坏的部分用木架代替,只能小车通过,货车只能淌河而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这次寻秘之旅见到的那场战争留下的唯一痕迹</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密支那不仅是缅甸克钦邦的首府,同时也是缅北与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p><p class="ql-block"> 我矗立于下榻酒店的窗台,俯视被古老的凤凰树覆盖的密支那,眺望城外静静流淌的伊洛瓦底江水,眼睛里已搜寻不到一丝战争的痕迹,脑海里70多年前的那场血腥记忆已随江水远逝。</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密支那街道已是那么的安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就是曾经硝烟弥漫、枕戈泣血的伊洛瓦底江</p> <p class="ql-block">密支那附近的孟拱玉石场,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原矿产地</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下期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