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湾烟墩,深圳古烽火台

陈梁平

<p class="ql-block">  7月20日晨,我乘坐地铁5号线至赤湾站C出口,无缝搭乘B946公交环线,至赤湾工业区站下车,录得海拔70米,步行300多米到达小南山公园入口。沿着盘山园道,树木茂盛,空气清新,游人稀少。到达山顶海拔280米,蓝天碧海,视野开阔,极目远眺,能看到深圳湾大桥,港珠澳大桥,以及建设中的深中大桥。</p> <p class="ql-block">  赤湾烟墩是“赤湾四景”中有史可考的历史遗迹,但这个“著名”景点,一直鲜有人知。</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文物保护碑上面写着:“赤湾烟墩筑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明朝东莞所城最重要的一个烽火台,嘉靖三十年(1551年),东莞所千户万里率军抗击番夷,在此战死。”嘉靖朝廷兴海禁,正式驱逐“佛朗机”(指葡萄牙人),1521年8月爆发了“屯门海战”,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水师赶走了屯门的葡萄牙人。此后,赤湾港始从贸易港湾变为了海防前哨,但至明朝灭亡时,西洋船队再也没有侵扰这一带。网上有一篇《深圳的前世因缘》称,嘉靖三十年(1551年)秋,东莞南头人何亚八入海为盗,勾结西洋海盗商船进攻东莞守御千户所,千户官万里在南山烟墩阻击海盗阵亡。指挥使李茂材率兵增援,才赶走这批海盗。</p><p class="ql-block">  据《明清两代广东海防关城与炮台》载,1668年清康熙朝修建南山烟墩,为圆形,土堆成。参考这个说法,这个烟墩初时,也是圆形。说明现在看见的方形烟墩是后修的。烟墩原来的“基因”,基本上就是这个烽火台下的那些基石,上面的青砖应是20世纪修复时的材料。</p><p class="ql-block">  赤湾烟墩的南北两侧,有两块匾,北面一块是张之浚的“南国一柱”,柳体字,南面一块是何中贤的“两广门户”,颜体字。明万历元年明廷改东莞守御所为新安县。在《东莞县志》中可以查到,何中贤、张之浚二人的名字,他们分别为顺治时和乾隆时这里的县太爷,所以在此留有墨宝,可见当时的地方官员十分重视此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