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郭守敬纪念馆在西海北沿汇通祠内,为社科类专题人物纪念馆,1988年10月建成开馆。汇通祠始建于元代,最初名镇水观音庵,郭守敬曾长期在此主持全国水系的水利建设设计,乾隆年间重修,改名汇通祠。1986年复建。建筑造型得体,格调素雅,步入园中,小径蜿蜒,假山叠石,错落有致,登高放眼,可见清水悠悠,小桥卧波,林荫掩映。<br>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景观</h1><br><h1> 纪念馆分三个展厅,向游人展示了我国元代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郭守敬的生平功绩。郭守敬曾制定《授时历》,精确推断以 365.3425天为一年,并主持制造过简仪、仰仪、高表等十多种天文仪器。这些成果都比欧洲早300年。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水利方面,从“郭守敬与大都水利”展览中可窥见一斑。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水利建设,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完成大小百余处河渠泊堰的治理,对大都水利的建设贡献最为突出,曾主持开发当时为大都水源的白浮堰,开通惠河,促进了元大都的经济发展。馆内还展出有元代水关模型、元代粮船的铁锚和有关的书籍。此外还介绍了郭守敬在河北等地的治水功绩。</h1><br><h1> 游人至此,既可漫步于曲折小径之上,尽享园林美景,又可睹物思人,追念这位古代伟大的科学家。郭守敬纪念馆内部利用视屏、智能、模拟、多媒体等手段,诠释历史人物与其毕生功绩,弘扬民族创新精神。科普设施包括屋顶悬吊的抛物面形式郭守敬星图、铜条镶嵌制作的什刹海与元大都缩略图、移动屏幕介绍的郭守敬对元大都的规划资料、巨型沙盘演示的北京水网、砖刻高浮雕艺术形式的通汇河开凿图等。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郭守敬的生平大事,了解北京城建设之初的规划,了解我国历史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水平。</h1> <h1><b>游览了西海湿地公园我们参观郭守敬纪念馆</b></h1> <h1>简仪:简仪,是元代汉族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郭守敬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化为两个独立的观测装置,安装在一个底座上,每个装置都十分简单实用。简仪的结构和使用上都比浑仪简单,而且除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一览无余,故称简仪。简仪的创制,是中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的1598年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h1> <b>乾隆皇帝为郭守敬题写的碑文</b> <b>碑亭</b> <h1>浑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由相应天球坐标系各基本圈的环规及瞄准器构成的古代天文测量天体的仪器。浑仪的制造始于汉落下闳,到了唐代,由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了一架比较精密完善的浑天黄道仪。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将其简化,创制了简仪。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h1> <b>汇通祠碑亭</b> <b>重修汇通祠记</b> <b>复制的狮鸡石</b> <b>登山参观郭守敬纪念馆</b> <b>建在山顶的郭守敬纪念馆</b> <b>郭守敬石雕</b> <b>郭守敬成长历程</b> 简仪、浑仪模型。 <b>积水潭与元大都选址、水系 、布置。</b> <b>开发利用玉泉水</b> <b>卢沟和引水工程</b> <b>都城汇流大运河</b> <b>山东运河通南北</b> <b>运河古代船闸运作演示</b> <b>漕船直航积水潭</b> <b>积水潭上阅沧桑</b> <b>积水潭上阅沧桑</b> <h1> <b> <font color="#ed2308"> 在世界范围内,郭守敬堪称 13 世纪中叶至 14 世纪初期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水利、夭文、历法、数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赢得了古今中外的高度推崇;他潜心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闪耀着人类智慧的灿烂光芒。郭守敬的出现固然由于自身的夭纵奇才,也与大一统国家在特定时代各路精英风云际会、对外交旅空前广泛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再加上他把自己的科学研究与城市规划建设、农业生产发展、人民日常生活、南北经济文化融合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享誉世界的科学巨星。郭守敬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人生、独领风骚的科技成就,激励着中华民族以充分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不断开拓前进、创新发展!<br> 郭守敬主持规划、建设的京杭大运河,为业京近 800 年来的崛起,为首都交通运输提供了地理依托。依靠这条物流通达的水运航线,才能迅速调集举国资源营造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偏处国家陆地版图东北隅的首都由此增强了政令通达、控御全国的能力,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作为首都须臾不可阻塞的经济命脉,大运河承载的江南漕粮和其它物资,为国家机器服务。漕运兴盛带动了城市发展,元代的积水潭沿岸出现了以南北交融为特色的商业街市和文化景象,是大都最为繁华的城市区域。京杭大运河虽然由于交通发展与环境变迁不再发挥 旧时的漕运功能,但它伴随着中国历史进程造就的地域文化,在空间上展现为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文化带。郭守敬努力将西去的大运河改道北京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这部史诗大剧书写了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华彩乐章。</font></b></h1> 结束了郭守敬纪念馆的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