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昨天下午踏进贵州地界,今天开启真正意义上的云贵之旅第一站。贵州省,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州山水有“世界盆景园”之称,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中国每一个省份都有不同的特色与美景,贵州被称为多彩贵州,大自然赐予贵州无数令人难忘的自然景观和景点,比如说黄果树瀑布、龙宫风景区、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丹霞等等,其中黔东南更是美景更为无数。</b></p> <p class="ql-block"><b>镇远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距离州府凯里市96公里,位于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市、五县接壤交汇之处,东界湖南新晃,南邻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市的石阡,是贵州省的东大门。镇远的地名有“边陲僻远之重镇”之含义,地处入黔要道,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四天(2014年5月22日、周四)</b></p><p class="ql-block"><b>全天继续游览镇远古城,上午游览镇远㵲阳河风景区,中午回镇远古城分散午餐,下午游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和镇远古城,当天仍宿镇远县城福佳乐大酒店,集中晚餐。</b></p> <p class="ql-block"><b>古城入口,牌楼上书“石屏巨镇”。镇远古城因为四面环山,这座山叫石屏山,是一座天然的石头屏障,所以就叫石屏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镇远古镇</b></p><p class="ql-block"><b>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下辖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20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镇远古镇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汉民族与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的融汇,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b></p> <p class="ql-block"><b>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正德三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b></p> <p class="ql-block"><b>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在中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描述:“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b></p> <p class="ql-block"><b>镇远祝圣桥位于镇远县城东中河山,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祝圣桥上第3孔第4孔之间,建有三层穿斗式,三重檐,八角攒尖,青筒瓦顶楼阁,名称“魁星阁”,又称“状元楼”。该楼阁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时任镇远知府汪炳敖在楼阁上题有三副楹联,其一幅是:“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搓撑头出;劈天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横副是:“河山柱石”。楼阁坐东面北楹联是:“人上翠微梯,蓬岛春聆天尺五;客来书画舫,桃花流水月初三”。横副是:“云汉天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镇远祝圣桥</b></p><p class="ql-block"><b>祝圣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名舞溪桥,由镇远土司思南宽慰使田大雅与镇远土知州何惠同奏请朝廷修建。后因田氏土司家族内部仇杀,致使改土归流,修桥半途而废。此后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重修,至崇祯元年(1628)才告竣工,前后历经约二百五十年时间,后屡塌屡修。清雍正元年(1723年)最后一次修复,其中一次修复竣工时,正值康熙皇帝圣诞,为向圣上祝寿,于是舞溪桥被更名为祝圣桥,基本坚好至今。</b></p> <p class="ql-block"><b>清光绪四年(1878年)镇远知府汪炳敖倡捐修,建魁星阁于滇黔学子进京赶考必经的祝圣桥上,希望能够魁星点斗,高中状元,故老百姓又称其为状元楼,位于桥的东起第三孔与第四孔之间的桥面上,该楼为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结构。那状元楼两侧“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的经典对联真实地记录了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六月等次缅人骑象赴京朝贡路过这里的重要史实以及名城镇远昔时曾为南方丝绸之路上水陆通衢的历史见证。</b></p> <p class="ql-block"><b>抗日战争时期,湘黔公路通车,祝圣桥成为抗战期间西南大通道上的骨干桥梁,每天都有若干辆运输从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中国的大量援华战略物资的美式十轮大卡车从桥上驶过开往华中华东前线,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矗立在㵲阳河畔的甘文焜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甘文焜(上图文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甘文焜</b><b>,辽东人,初以笔贴式在兵部任职,后迁礼部启心郎。顺治十八年(1661)即康熙元年改大理寺少卿。康熙八年(1669)五月,擢云贵总督。康熙十二年(1673)因撤藩事,平西王吴三桂反清,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遣马宝进犯贵阳,贵州提督李本琛归附。甘文焜曰:时势如此,贵阳不可守矣!镇远地势险阻,外可以召号荆楚,内可以堵御黔滇。在贵阳令妻妾七人自经(上吊自杀)后,与其子国城、笔贴式和善、雅良四骑奔赴镇远,舍吉祥寺。镇远副将江义受吴三桂指使,率兵围寺欲降之。文焜叹曰:“封疆大吏,当死封疆事,至此无可为矣!”望北拜后,手刃其子国城,整衣冠望北再拜,遂自刎,随从和善、雅良亦自经。</b></p><p class="ql-block"><b>据载,文焜入仕前,曾询终南朱山人,山人观其像曰:“一路功名到吉祥。”不意事事遂如愿,宫累至云贵总督,成为一代封疆大吏。仓促间误舍吉祥寺,终在寺内南霁云,张巡尽忠保节,时四十二岁。诏赠兵部尚书,谥“忠果。”后人在吉祥寺旁建“忠果祠”,以示纪念。</b></p> <p class="ql-block"><b>镇远古镇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俱高。其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古城垣建有战神庙、城墙、锋火台、堡屯、炮台等军事体系堡垒,镇远古镇是“山雄水美”之地。</b></p> <p class="ql-block"><b>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仅占地3.1平方公里的镇远古城就遗存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与府卫古城洹,吴王洞、四宫殿、古全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主要历史名胜包括青龙洞,中元婵院,万寿宫,祝圣桥,香炉岩,天后宫,府卫古城洹,吴王洞,四宫殿(东方战神庙),和平村,周达文故居,古城中的寺庙、庵堂、馆祠、亭阁、宫阙、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镇远古城是一个完全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b></p> <p class="ql-block"><b>镇远古镇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镇远古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传统文化的迷宫”、“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结合的胜地”。集文化名城、名山丽水、自然文化、民族分情为一体。因此也被誉为“完美的山水古城、难得的度假胜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方井巷</b></p><p class="ql-block"><b>来到贵州镇远古城游览,一定要去四方井巷逛逛,看看那些所谓的“歪门斜道”。有一种说法就是来镇远没到过四方井巷,等于没有去过镇远古镇。因为四方井巷在镇远十分有名,是古代较为典型的街巷。四方井巷巷口有一牌坊,上书“四方井巷”,牌坊下,还有古人挑水前行的雕像,栩栩如生。四方井巷依山而建非常有特色,巷道石板路拾级而上,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的,没有过渡的开发,整个巷子充满年代感,古色古香的原生态民居小巷,是镇远的一张名片。</b></p> <p class="ql-block"><b>巷道内的建筑依山而建,大多是修建在半山腰的吊脚楼、回廊等建筑,既有江南风貌,又是典型的山地建筑。沿着小巷往里走是一口修建于明朝的水井,呈正方形,如今都未曾枯竭,丰水期井水时长溢出。镇远的巷道也不止此四方井巷一条,基本每条小巷都有一口古井,形状各异,有深有浅,一年四季都不干涸。</b></p> <p class="ql-block"><b>镇远古城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石牌坊巷、四方井享、复兴享、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这些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古井遍布全城、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的形如猪槽,有清澈见地的自然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较有名的四方井、猪槽井、琵琶井、陈家井、园觉井、南门沟味井等。古井春夏秋冬盛泽不涸。</b></p> <p class="ql-block"><b>镇远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既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歪门邪道”就是镇远民居建筑中独具的特色之处。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它们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又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b></p> <p class="ql-block"><b>镇远民居建筑中最绝的就是“歪门邪道”了。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歪对着街道,即所谓“歪”门。在坡道上坎处左转右弯的巷道,称为“斜道”,这就是古城所说的“歪门斜道”。巷子的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但又能“财不露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炎帝简介(上图文字)</b></p><p class="ql-block"><b>炎帝即神农氏,诞生于新三石器时代,是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是创造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我国农耕文化的创造者,是“炎帝时代”众多民族的原始先民,作为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炎帝以其超凡的智慧,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奋斗精神,为开拓农耕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原始部落的先民们是以狩猎和来食野果为生,炎帝试验刀耕火种,稻谷的播种种植成功,为人类开创了耕作种植技术。《管子》载: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春秋》载:炎蒂其激如神,使民粒食,故天下号神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火神简介(上图文字)</b></p><p class="ql-block"><b>1984年6月27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火神庙又称炎帝宫,始建于清初,1875年迁建该地,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平方米。位于府城街西侧临街,石牌坊巷口,供奉炎帝,𣏌奉火神,不降火灾于人间,以保一方平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文物分布图和镇远古城区游览线路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档案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镇远展览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共产党镇远县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镇远县人大常委会和镇远县人民政府</b></p> <p class="ql-block"><b>美篇《云贵高原行(3)· 贵州篇 --黔东南镇远古城》完成,欢迎各位美友、农友、旅友关注,并分享、转发、点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