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经幢,转寺转塔转佛堂。——记青海双寺

yin jun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  青藏高原,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自然也是最高神祉的驻地!</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青海第一件事就是去塔尔寺!他太著名了!</p> 塔尔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尔寺矗立于莲花山上,庄重威严。以红黄白为主基调,金顶经幡、酥油花壁画,极具藏族特色。</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p> <h3>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h3> <h3>  宗喀巴于藏历1357年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也就是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的院址,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h3> <h3>  宗喀巴遍访各地高僧朝拜各派名寺。终悟佛理,到处去讲经讲法。</h3> <h3>  他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想让他回家看看,但是他为了佛教事业只捎回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告诉亲人在他出生地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h3> <h3>  他妈妈与众信徒按他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h3> <h3>  后来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所以称为塔尔寺。</h3> <h3>  在藏传佛教中,达赖和班禅都是黄教的教派领袖,而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由此可见塔尔寺在黄教中的地位。</h3> <h3>  大金瓦殿位于青海塔尔寺正中,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 套兽和铜铃。</h3> <h3>  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i>我触碰着厚重的经卷,轻轻推送着经桶。在塔尔寺的晨钟暮鼓里,在跳跃闪烁的光影中,片片精灵飞满寺门。带着雪域的阳光和慈祥,膜拜在庄严肃静的圣坛前!</i></b><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p> 土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塔尔寺出来自然要看更大寺院。听说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座佑宁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夜宿互助县威远镇,宋时为牧马营。</p> <p class="ql-block"> 互助县世居着一个勤劳纯朴、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p> <h3>  互助县威远镇十字街中心矗立着一座鼓楼,始建于明天启四年,共分三层,是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木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物高大雄伟,飞檐翅楚,画栋雕梁。四角悬挂风铃,脊上饰以琉璃走兽,蔚为壮观。</h3> <h3>  “轮子秋”是土族人创造的一项体育娱乐项目,曾代表土族参加了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赢得了 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土族舞蹈“安召舞”节奏明快、场面热烈,是土族人欢乐的表达方式。</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span>里的青稞酒举世闻名</p> 佑宁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盛行。处处都有庙宇,但能同时看到两座上百年的古寺确是幸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佑宁寺则是土族宗教文化的结晶。这座坐落在深谷中的寺院,以其规模巨大和哲人辈出而令人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h3> 走着走着走到一个山洼里,眼前竟然金黄一片!好壮观的一座寺院!</h3> <h3>  佑宁寺明朝时期依山而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昔日的繁华至极,风头一度盖过塔尔寺,后来因为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灾难,逐渐衰落。</h3> <h3>  1732 年雍正帝下诏修复,并赐额 " 佑宁寺 "。</h3> <h3>  土族全民信奉藏传佛教。过去,土族地区寺院林立,名僧辈出。佑宁寺、却藏寺、甘禅寺是互助地区的三大寺院,还有白马寺、曼头寺、扎隆寺…… </h3> <h3> 特别是创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的被称为“湟北诸寺之母”的佑宁寺,其属寺在湟北地区和祁连山东段地区曾达到49座之多,其影响曾远达于内蒙古地区和新疆蒙古族地区,为藏传佛教在这些地区的传播弘扬起到了非常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h3> <h3>  章嘉佛、土观佛、松布佛为土族中最为著名的活佛,还有却藏佛、王佛、丹麻佛…… 特别是被清朝康熙皇帝封为“大国师”的章嘉佛,与达赖喇嘛、班禅博克多和蒙古国的哲布尊丹巴活佛并称藏传佛教“黄教四圣!</h3> <h3> 这里虽然建筑辉宏,但既不收门票也无需捐款。每一座大殿内部金壁辉煌,佛像熠熠生辉,酥油花比塔尔寺的还要艳丽。</h3> <h3>  精美的门环</h3> <h3>  佛堂中守值喇嘛彬彬有礼,高鼻深目温文而雅。</h3> <h3>  精美的窗框</h3> <h3>  精美的壁画</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佑宁寺景区路口一路向北,是刚修出来的柏油马路,驱车前行几分钟就能看见一条河流映入眼帘,这就是贯穿全村的衙门庄河,河水是由热尖山、郭隆沟和瓦窑沟的泉水汇集而成,多年来这条河一直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直到2015年村里通了自来水。沿河流继续前行,一位手持弯刀,催马扬鞭的将军雕像矗立眼前,这里就是寺滩村村委会所在。这座雕像是当地的“土主神”——尼达桑。</p> <p class="ql-block"> 据《佑宁寺志》记载:从前大地梵天成吉思汗的部将格日勒特带领部属来到这里,现在的霍尔(土族)人多为他们的后裔。</p> <h3>  格日勒特生前生性刚烈,勇猛过人,被称为“巴特尔”,因其业力和愿心威猛,死后化为大力精灵,隐身于郭隆山岩中。当嘉色活佛创建郭隆寺后,屡在嘉色活佛梦中显现身着蒙古服饰的原形。</h3> <h3> 嘉色活佛用法力将其降服后,封为当地“土主神”,命其守护土族七大部落(多罗隆阔)之地,土族信众尊称格日勒特为“尼达桑”,意思就是当地主人。尼达桑身着蒙古服饰的塑像现供奉于佑宁寺尼达康(土主神殿)内,信众对此塑像礼供、祈祷,十分虔诚。</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 站在这有着北欧风情的山角,看着眼前安静的鸽子,突然顿悟;李叔同、苏曼殊这些名家大儒为何脱世。是这神的世界有你想要的;心灵的宁静、安逸。</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