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生茂

牛(杨慧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慧渊</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期,大家要到峪口乡上庄沟开展一次采风,采风的主题是“红色传承·走进生茂”,采风点主要集中在生茂村。很多朋友应该去过上庄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北京”。稍微了解生茂村历史的朋友,也知道生茂村原先叫“田家庄”,因为抗战时期涌现出一位革命烈士——抗日联合行政村(田家庄等七村)村长刘生茂,为表彰和缅怀刘生茂同志的英雄事迹,祁县抗日民主政府将田家庄改名为生茂村,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需要指出的是,生茂村和上庄村原先都是独立的行政村。通过现在撤乡并村,如今的生茂村,不仅仅是原先的那个田家庄,还包括有岭北庄、深庄、上庄村、下庄村、东杜家庄、绵岭、温家贝、香庄、羊尖寨、砖八洞、下凹等11个自然村。</p><p class="ql-block"> 环顾祁县周边,一个县或者村庄以烈士命名的现象并不多。在晋中范围,以烈士命名的县叫左权县;在晋中周边,以烈士命名的村庄是胡兰村。县境内,以烈士命名的村庄唯有生茂村,而且一直沿用至今,这个是很难得的。</p><p class="ql-block"> 起初对峪口乡、上庄沟、生茂村、上庄村这些村落的认识,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很陌生的。第一次听说生茂村,是我在县委党史办(现史志研究室)工作时,通过单位的史料和老同志们介绍才了解到的,仅仅停留在文字介绍和口头叙述。后来,源于工作的性质和爱好,曾多次和文友们深入峪口乡、上庄沟采风,也曾带领家人们到上庄沟畅游,对它们的了解才得到了进一步加深。</p><p class="ql-block"> 从整体来看,峪口乡上庄沟和来远镇东峪沟、南风沟,这三条大沟是抗日和解放战争年代祁县的革命根据地。其中,上庄沟的革命遗址相对比较集中,也积淀了丰厚的红色文化。例如:祁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地(北梁村、岭北庄)、峪口事件纪念地(峪口村)、天居事件纪念地(天居村)、抗日时期县委政府驻地(侯家庄)、生茂乡驻地(生茂村)、小延安(下庄)、后方医院(上庄)、康克清工作驻地(上庄)、独立营驻地(下凹)……</p><p class="ql-block"> 上庄沟外围的红色文化遗址则主要分布在鲁村和段家窑一带,“一颗子弹打鲁村”成为祁县抗战史上的经典战例,马四儿民兵武工队在当时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组织,段家窑烈士陵园成为现在瞻仰革命先烈的重要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 上庄沟独具文化魅力,除了红色文化,还有晋商文化、名人文化、生态文化等等。大家可以翻一翻以前编印的《丹枫阁》,里面有关上庄沟的文章也不少,从《那片土地 ——寻找小北京的故乡》到《红色峪口》,更进一步夯实了上庄沟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小北京”上庄村,现已成功申报为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村内的戏台、道路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和改造。</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大家在采风前对生茂村有一个初步认识,现将《祁县地名溯源》中有关资料提供给大家,让我们跟随《祁县地名溯源》,进一步走近上庄沟、走近生茂、走近上庄、走近生态峪口。</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祁县地名溯源》</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生茂村</b></h1><p class="ql-block"> 生茂村,位于距县城东南35公里的山区,东与温家贝村接壤,西与杜家庄村隔河相望,北与岭北庄村相连,南与下庄村相依,包括深庄、岭北庄、下庄、温家背、香庄、 羊尖寨、绵岭、上庄、东杜家庄、砖八洞、下凹11个自然村。行政区域面积47.69平万千米, 211户390人。是一个典型的以畜牧养殖业为主的山区农业村。</p><p class="ql-block"> 《祁县志》(1999载:“生茂,原名田家庄。1941 年,岭北村村长刘生茂,在日军严刑拷打下,坚守机密,不屈不挠,壮烈牺牲。为纪念烈士,更为今名。”</p><p class="ql-block"><b>杰出人物 </b></p><p class="ql-block"> 刘生茂, 小名臭全则,是峪口乡岭北庄村人(生茂村辖自然村)。1938年11月8日,日军侵占祁县后,刘生茂任田家庄等七村抗日联合行政村村长(当时所辖7个自然村)。在县、区领导的培养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确保抗日县政府机关和县政府领导同志的安全,他将自己的家作为县政府领导的住处,并组织村里的民兵设岗加哨,还教育群众要严守秘密,提高警惕。既保证了县政府机关的安全,又使全县抗日工作顺利开展。他在担任村长期间,根据上级指示,为独立营和县委、县政府机关征收军粮和公粮,保障了供给,避免了损失。</p><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的一天早上, 日军再次到岭北庄村“扫荡”, 刘生茂组织民兵掩护群众转移。在转移的路上,他12岁的独子春根和他叔叔被日军机枪击中,当场惨死。 骨肉的离别,更激起他对日军的刻骨仇恨,他带领民兵,配合独立营拆毁白晋铁路铁轨,破坏敌人的通信设施。</p><p class="ql-block"> 同年,在距田家庄3公里的温家贝村,他召集各自然村干部和财粮主任布置送公粮的任务时,被日军包围,16 人被关进箭壑岩日军炮楼里(属太谷县)。日军得知刘生茂是抗日村长时,对他施以酷刑,但他严守机密,宁死不屈,壮烈牺牲,那年他39岁。为表彰和缅怀刘生茂同志的英雄事迹,祁县抗日民主政府将田家庄村改名为生茂村,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b>(1)深庄村</b></p><p class="ql-block"> 深庄村是峪口乡东北方向的最后一个村庄,位于岭北庄西南方3公里处,北与太谷县北庄相邻。深庄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是条沟,直通杜家庄水库。该村地处大山深处,山高沟深,故曰“深庄”。又说,这里曾经是深姓居住的地方,故称“深庄”。</p><p class="ql-block"> 该村有9户15人,以果树和农作物种植为主业,果树主要有苹果、梨、槟子等,农作物有高粱、玉米、谷子、土豆等。</p><p class="ql-block">深庄东面的山最高,因有三个峰顶,故名“三尖垴”,海拔1400多米。</p><p class="ql-block"> <b>(2)岭北庄</b></p><p class="ql-block"> 因该村地处山岭北面,故名“岭北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祁县抗日民主政府曾驻该村。</p><p class="ql-block"> <b>(3)下庄村</b></p><p class="ql-block"> 下庄村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处,东临温家贝村,西靠杜家庄村,南望羊尖寨村,北靠生茂村。有农户6户12人,是一个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山区农村。</p><p class="ql-block"> 相传,5000 年前先人就在这里制陶器,每天晚上,他们都会看到一盏红灯从山上“下”来,到他们住的地方,人们说是万年灯来了。从此,把这地方叫成下庄村。又说因该村在上庄的下方,故名“下庄”。</p><p class="ql-block"> 原来全村都是庞姓,后有了刘姓、赵姓。该村种植谷子、高粱、荞麦、土豆等传统农作物,水果有沙果、红枣、杏儿、苹果等,药材主要有柴胡、远志、黄芪、甘草、枸杞等。</p><p class="ql-block">下庄村附近有6座山头,即岭家坡山、圪咀头山、里西山、恶口谷沟山、堡只垴山、扳圪尖沿山,还有5条沟,即西只沟、东沟里、东巨沟、折烧沟、恶搭沟。村子的下面有一条河流叫“伏西河”,是祁县境内较大的一条内河。</p><p class="ql-block"> <b>下庄遗址</b>[新石器时代至夏代·古遗址·下庄自然村中]</p><p class="ql-block"> 遗址区域内地形为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台地。文化层厚0.5米- 1米。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灰坑底宽1米、高0.5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夹砂灰陶绳纹罐残片、夹砂灰陶篮纹陶片,夏代泥质灰陶绳纹陶片等。(《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名录》2010)</p><p class="ql-block"> <b>(4)香庄村</b></p><p class="ql-block"> 香庄村距县城东南44公里,坐东朝西背靠大山而建,三面是沟。东靠太谷县范庄,西依岭北庄,南连绵岭,北与太谷县相连。</p><p class="ql-block"> 800年前,先人在这里养羊。后来,村民发现庄子西北有个山头像香炉,他们说有香炉就应该有香,为了村庄的兴盛,就将村子命名为“香庄”。又传,因该庄建在山坡上,坡上百花盛开,散发出芬芳的香气,故名“香庄”。</p><p class="ql-block"> 该村有5户16人,以杨、王两姓为主。全村占地面积1200万平方米,有进山、南山、北山三座山,还有三条沟,即香炉沟、南货沟、北岭沟。种植有莜麦、土豆、 荞麦、黑豆、谷子等农作物。水果有桃、杏、香果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5)温家贝</b></p><p class="ql-block"> 温家贝位于生茂村东南方向,东望香庄村,西临羊尖寨村。有农户2户2人,是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山区农业村,因地处背阴处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康克清同志培训干部的地方,也是抗日英雄刘生茂同志活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 (6)羊尖寨村</b></p><p class="ql-block"> 羊尖寨村东靠温家贝,南靠上庄村,西临寺西庄,北临下庄村。有3户3人,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业。</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前,羊尖寨村有一名羊倌,每天在村南的山上放羊。 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羊群中只公羊 上山后就不见了。他东找西找也没找着,心里非常着急。傍晚下山时,公羊回来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开始留意这只羊的行踪,只见它朝半山坡走去,在一块石壁前用羊角一顶,石门开了,里面有个洞,洞里满是朱砂,那公羊用蹄刨、角挑,吃着朱砂。羊的一举一动, 更增加了羊倌的好奇。羊倌知道,朱砂是一种珍贵药材,也可以制成颜料。他用帽子取了些出来,埋在一处草丛里。他觉得发财的机会到了,就想着自己用羊角去顶开石门。晚上,他便把那只公羊杀死,取下了羊角。次日,他带着羊角来到石壁前,可无论顶哪里,山石纹丝不动,傻了眼的羊倌开始寻找自己藏的朱砂,此时满山遍野都长满了草,山坡上到处都是红色。从那以后,朱砂洞的传说就这样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因而这个村被命名为“羊尖寨”。</p><p class="ql-block"><b> (7)上庄村</b></p><p class="ql-block"> 上庄村距县城东南38公里,有38户120 余人,以刘、冯两姓为主,常住70人。东靠祁县第二高峰双峰垴南依古人称“下帻山”的七里畛,西与下庄村接壤,北与东杜家庄山水相依。因该村地处整个山沟的最上面,故名。全村以养牛为主业,兼种植土豆、谷子等,村民生活比较富裕。</p><p class="ql-block"> 该村形成于元代之前。传说,400多年前,村中刘氏祖先在京城经商、做官,致富后投入故乡的宅院建设。他们仿造京城的房屋式样,斥巨资请来能工巧匠,精雕细刻,先后建成宅院、宗祠、寺庙等建筑,造就曾被称为“小北京”的建筑群落。现残存五福堂、万寿堂、席珍堂、福寿堂、乐天伦、桂秀轩、兰桂轩、翔凤轩等20多个院落和刘氏祠堂、墓地、戏台等。</p><p class="ql-block"> 该村曾有下凹寺、主安寺、白云寺、法音寺。村里还成立有“三社”,即秧歌社、炮社、面社。</p><p class="ql-block"> 在祁县城东南方向约30公里处有座下帻山。这里明代还有原始森林,青山叠嶂,绿树成荫。每到日落西山之时,在别的地方早已看不到太阳,而帻山顶上仍能看到火红的夕阳,霞光万道,染红了整座帻山,即 “帻山晚照”的奇观。据传,古时候,这山里居住着对夫妇他们在这里繁行生息。到了老年,体力衰竭,再无力耕种、纺织,全靠两个儿子养活。两位老人如果都到一个儿子家生活,则负担太重。于是,两个儿子商定,一家领 一个老人去自己家赡养。儿子们觉得这样比较公平合理,儿媳们也不会有怨言。老人也觉得儿子能养活自己,也算孝子了,不好再提要求。其实,两位老人也有苦衷。</p><p class="ql-block"> 从此,情深挚爱的夫妇二人被分开度日。虽然两个儿子居住的两座山相隔不远,但要见面,还得绕着盘旋曲折的羊肠小道走十来里山路才能到达。对这两位老人而言,已是不可能的事了。时间长了,免不了互相思念。白天怕儿媳们笑话,夫妇二人只好在夕阳将要落下之时,各自站在自家的窑洞口,隔谷瞭望、对话,讲些别后思念之情及嘱托的话语,时间仓促,好多话总也说不够。每到夕阳落下,只好留着没有讲完的话,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开。天长日久,将要西坠的夕阳也深受感动,再不忍心因自己匆匆落下而中断两位老人未尽的谈话,故特别多赐予二位老人十几分钟的时间。这就有了“帻山晚照”的特殊景观。(《昭馀春秋》)</p><p class="ql-block"><b> 上庄戏台</b>[清·古建筑·生茂村上庄自然村中]</p><p class="ql-block">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57平方米,坐北朝南,建于高1.3 米的条石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无廊式构架,三踩单昂斗拱。台内设木制屏风,将戏台分为前后台。</p><p class="ql-block"><b> 上庄五道爷庙</b>[清·古建筑·生茂村上庄自然村中]</p><p class="ql-block"> 创建年代不详,据传为清代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33平方米,条石垒砌,面宽一间,进深一间,石雕单檐硬山顶,拱形门。前墙有浮雕吉祥图案装饰。</p><p class="ql-block"><b> 刘氏家族墓地</b>[清至民国·古墓葬·生茂村上庄自然村西北2.5公里]</p><p class="ql-block"> 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清至民国时期上庄村刘姓财主的家族墓地。墓区内地形为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台地。地表封土于20世纪90年代被推平。墓葬数量不详,断崖上可见5座石券拱形基室,墓室内白灰抹面,依稀可见壁画。地面原建有牌坊,现坍塌不存,仅存青石望柱1根,高约0.6米。墓区地面遍布探孔。(《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名录》2010)</p> <p class="ql-block"><b>  ○东杜家庄</b></p><p class="ql-block"> 东杜家庄北靠太谷县泊子岭村,东临下凹村,西临上庄村,北连绵岭村,全村13户19人。因该村位于杜家庄的东面,故名“东杜家庄”</p><p class="ql-block"> 村内有一颗大松树。 很久以前,上庄沟东杜家庄村西的一座大山头和一座小山头上,长满了大大小小几百棵松树,人们把两座山头分别叫作“大松树圪垯”和“小松树圪垯”。两座山头的松树四季常青,遥相呼应,像两个威武的门神,为村子挡住了来自空旷山野的西北风。在大松树圪垯的半腰处,长着一棵直径约1.5米的千年爬行古松,它的根部流着一股神奇的泉水。多少年来,就是这股泉水养育着祖祖辈辈的东杜家庄村人。</p><p class="ql-block"> 相传,元朝初年,有一姓韩的和一个姓李的,携儿带女从河南洛阳出发,向北沿途乞讨。进人山西境内,顺太行山到高峰壑脚下时,就被古松树根部的泉水吸引住了。舀起来一尝,甘甜可口,他们觉得全身轻松,心旷神怡。抬眼望去,泉水的下边是一条沟,沟的西面,从大松树圪垯到小松树圪垯中间是一片比较平坦的黄土地,沟的东面也是一片黄土梁,土梁的东面又是一条沟,其南面也有一片黄土地,北靠高峰壑大山;沟的北面也靠着大山。这里三面环山,山清水秀,适宜开荒种地,他们在此建起了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年间,东观有一姓程的大户, 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他们放弃家产,告别父母上了山,此后,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为了后辈儿孙吃水方便,联合韩、李两家,在大松树圪垯下面的沟里挖了一口五六米深的水井,将爬行古松下面的泉水引人水井。从此,人们就从井里提水。令人不解的是,泉水不停地往井里流,可是当井水升高到离井口约一尺处就不再上升了。</p><p class="ql-block"> 传说,县城内渠家旺财主的用人曾发现水缸里倒映着一棵爬行的松树影,太谷县曹家油坊的油瓮里也同样倒映着一棵爬行的松树。 渠、曹两家都觉得神奇,派人找遍了祁县、太谷的山山水水。最后,在上庄沟的东杜家庄找到了这棵奇松。</p><p class="ql-block"><b> ○砖八洞村</b></p><p class="ql-block"> 砖八洞村东靠下凹寺山脉,南临张登村,西临长崖沟村,北临上庄村,有1户5人,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为主。</p><p class="ql-block"> 相传,“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 曾住在洞顶山上。有一次,他牵着小毛驴驮着四座土山,根据山势,放在上庄村的四个方向,每一座山都为上庄村人提供了几十亩好地。张果老把四座大山放好准备回洞顶山时,天色已晚,大雾漫天, 还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当走到现在的砖八洞村时,人困驴乏,实在走不动了,便在这里的山崖下宿了一夜。后人为了感谢张果老的恩德,把这里叫作“钻八洞”,并修了座条石砌成的山神庙供仙人休息,庙宇现存完好。又传,古时该村是用砖砌的八个洞,故名“砖八洞”。</p><p class="ql-block"><b> ○绵岭村</b></p><p class="ql-block"> 绵岭村距峪口乡东南26公里,有2户6人,占地面积800万平方米。该村东依太谷黑峰村,西靠伏西河,南连上庄村,北接香庄村。</p><p class="ql-block"> 村庄坐北朝南,两面有钻鱼沟、羊坡沟两条沟。因该村处于绵延起伏的山岭上,故称“绵岭村”。</p><p class="ql-block">村民种植莜麦、土豆、荞麦、大麦、黑豆、谷子,水果有沙果、杏。</p><p class="ql-block"><b> (8)下凹村</b></p><p class="ql-block"> 下凹村东靠太谷县界,南临来远张登村,西临上庄村,北临东杜家庄村。全村有7户20余人,是一个以养殖和种植为主的山区村。该村因在双峰垴下的山凹处,故名“下凹村”。</p><p class="ql-block"> 高峰壑,又名“双峰垴”“双红垴”,位于下凹村西南1.5公里处,海拔1998米,是上庄沟最高的山峰。《祁县志》清康熙乙已( 1665)载:“亦名云伏垴。在上帻山东十余里。山顶高寒冬雪,虽盛暑不化。山分二支,转折东北者为绵岭,自施十八盘方至顶。转正北者为龙山,以首有龙嘴也。”古时候,在祁县城东南方向约4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其实,这山并不太高,但山势险峻,悬崖峭壁,苍松翠柏,层峦叠嶂,一年四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似一块巨大的白玉晶莹剔透。游人近前,如进入一个银白世界。在晋中平川,能看到如此秀丽的北国风光,真是奇特。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据传,本县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亲笔画就的“高山积雪”(《昭馀春秋》),乃“昭馀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村中有隋开皇年摩崖造像,是山西省第二批公布的文物保护项目。</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庄沟红色文化掠影</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段家窑烈士陵园(段家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祁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亭(北梁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庄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颗子弹打鲁村 旧址(鲁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居事件”发生地旧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峪口事件”发生地旧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板山战斗遗址<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祁县县委驻地旧址(侯家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日战争时期政府机关驻地(侯家庄)</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生茂乡办公旧址(生茂村)</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生茂革命烈士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生茂烈士墓</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生茂故居(岭北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日战争时期康克清在上庄村工作驻地</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放战争时期后方医院旧址(上庄村)</h3> <p class="ql-block">《劳动创造世界》匾</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劳动模范程殿明故居</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庄沟沿线掠影</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梁村胜天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杜家庄古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杜家庄戏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茂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延安——下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北京——上庄(组图)</h3> <p class="ql-block">  有关上庄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还有很多,有关上庄沟的故事也一直在延续。希望通过简短的图文介绍,促进大家对峪口乡上庄沟及生茂村的认识。希望峪口乡的明天越来越好,生茂村的明天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与《走遍祁县》栏目组寻访上庄村。</p> <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生态峪口朗诵会后,参观杜家庄水库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