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广河太子寺沧桑</b></p><p class="ql-block"><b>2020-02-12拉面家园</b></p><p class="ql-block"><b> 太子寺沧桑 钟鼎山 大夏变迁 甘肃省广河县清代时称为太子寺,是以县城南街堡子山下有一座太子寺而得名。</b></p><p class="ql-block"><b> 广河小程序</b></p><p class="ql-block"><b> 太子寺沧桑</b></p><p class="ql-block"><b> 钟鼎山</b></p><p class="ql-block"> 大夏变迁</p><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广河县清代时称为太子寺,是以县城南街堡子山下有一座太子寺而得名。历史上广河县曾先后称为大夏、诃诺、木藏城、定羌、太子寺、宁定、广通等。其中以“大夏”和“太子寺”最为出名,因为大夏与大禹联系在一起;太子寺与西秦及太子乞伏炽磐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广河县历史悠久,是齐家文化和半山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夏禹的家乡,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广河县在夏禹时期称为大夏。黄帝“分十二州,分诸侯,赐姓氏,封禹于夏,赐姓姒氏。统领州伯,以巡十二部。”[ 《御批通鉴辑览》清光绪壬寅三圣堂校正版] 帝舜时又给禹“封夏伯,故曰伯禹。天下宗之,故曰大禹,王即位,国号夏。王既为众所归,乃即天子位,因所封国为天下之号”[ 《御批通鉴辑览》]。所以,大夏是西羌活动中心和夏朝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夏朝之后,大夏地名一直留存在下来。据史书记载,今临夏地区,“春秋以前,皆为西羌,秦属陇西郡,汉武帝灭幵豪,置罕幵县,属天水郡,后改枹罕县,属陇西郡。”[ 乾隆四十六年王全臣主编:《河州志》卷一,《沿革》]西汉时,又从枹罕县析置大夏县。西汉末年,王莽曾改大夏县为“顺夏”。东汉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大夏县名。以后大夏县一直沿袭下来。西晋初年,曾撤销大夏县。晋惠帝永年二年(公元302年),张轨任凉州刺史时上表晋惠帝批准,在青海东南置晋兴郡,领晋兴、枹罕、大夏等十个县,又恢复了大夏县建制。晋废帝太和二年(公元367年),前凉兵攻克叛将李俨所居大夏、武始二郡。东晋十六国时期[ 东晋十六国,也称“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的西秦太子乞伏炽磐曾“筑城嵻琅山”,并以此为起点,再创了西秦国的辉煌。</p><p class="ql-block">西秦立于大夏</p><p class="ql-block"> 十六国时期,西秦政权的奠基者乞伏国仁,是陇西鲜卑人。前秦淝水战败后,乞伏国仁率部众脱离前秦,并于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自称大单于,被前秦封为苑川王,在苑川[苑川,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大营川]修筑“勇士城”,定国号为“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世袭用之。</p><p class="ql-block"> 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公元388年,乾归太初元年)国仁死,因其子年幼,群臣推举国仁的弟弟乞伏乾归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改元太初,并把都城从苑川迁到金城(今兰州西)。后来金城南门无缘自毁,乾归恶其不吉,又迁都于苑川。乾归太初二年(389年)十一月,枹罕羌族首领彭奚念投降乾归,乾归任命他为河州刺史,河州之地归入西秦。太初七年(394年),乾归击杀了仇池氐王杨定及前秦残部苻崇等,尽有陇西、巴西之地,自称“秦王”,立长子炽磐为太子,领尚书令。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乾归太初十年),“枹罕、金城、临洮、武始、河关皆陷于后凉。”[ 《续修导河县志》卷一,“沿革考”]</p><p class="ql-block"> 晋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乾归太初十三年)五月,后秦姚兴以五万大军攻击西秦,乾归战败,逃回苑川,遂走金城,又率数百骑逃奔到允吾[ 今永登。],造成西秦失国。乞伏乾归送其子乞伏炽磐兄弟及夫人于西平[ 南凉,东晋隆安元年(397年)乌孤与后凉决裂,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史称南凉。次年改称武威王,399年迁都于乐都,建立南凉政权。公元414年,秃发傉檀率军西掠时,西秦偷袭乐都,南凉灭亡,立国十七年。],作为南凉的人质。</p><p class="ql-block"> 西秦亡国,乾归父子投奔南凉。随后酒泉太守王德叛后秦,“自称河州刺史。”[ 《续修导河县志》卷一,“沿革考”]不久,乾归潜回长安,向后秦政权投降。姚兴看到乾归来投降非常高兴,任命他为河州刺史,仍领所有旧部,镇守苑川。后秦弘始五年(403年),炽磐也从南凉逃出,投奔了后秦,被姚兴封为“振忠将军、兴晋太守” [ 《晋书》卷一百二十五,载记第二十五,“西秦乞伏”]镇守枹罕。并加封乾归为散骑常侍、左贤王。自此开始,乞伏炽磐协助父亲发动了重建西秦的斗争。</p><p class="ql-block">筑城嵻琅山</p><p class="ql-block"> 后秦弘治八年(406年),乞伏乾归到长安朝见姚兴。姚兴早就担心乾归“终为西周之患”,便乘机将他留在长安,授以主客尚书。而以乾归之子乞伏炽磐“为建武将军、行西夷校尉,监抚其众,”[ 《晋书》卷一百二十五,载记第二十五,“西秦乞伏”]管辖河州。</p><p class="ql-block">弘治九年(407年)十月,深谋远虑的炽磐看到长安将会出现兵乱,于是他抓住这个复国的好机会,招集各部二万七千人,在今广河县嵻琅山筑城,准备抗拒后秦的攻击。据《晋书》记载:“炽磐以长安兵乱将始,乃招结诸部二万七千,筑城于嵻琅山[ 嵻山,又名热薄汗山,今广河县南山,即城内堡子山]以据之。炽磐攻克枹罕,遣使告之,乾归奔还苑川。”[ 《晋书》卷一百二十五,载记第二十五,“西秦乞伏”] 这是现在的广河县城堡子山筑城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嵻琅城筑城后,与大夏古城并存,互为犄角。乞伏炽磐以嵻琅城为根据地,攻打投降南凉的枹罕羌酋彭溪念,战败后退回到嵻琅城。第三年(409年)二月,炽磐再攻枹罕,终于得手。四月,乾归从长安逃出,父子相聚于枹罕。这时,鲜卑族五千余人归降了乾归。乾归收羌户一万三千,共收众三万,自己迁于度坚山[ 西秦度坚山古城遗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武川乡宋梁村左家沟沟口西场],留太子炽盘镇守枹罕。同年(409年)七月,乞伏乾归重新建立秦国,自称秦王,改元更始,复立炽磐为太子,并都督中外军事。据史料记载“炽磐勇略明决,过于其父”,在乞伏氏重建西秦国的过程中,炽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西秦复国后,不断同后秦、南凉、吐谷浑发生战争,通过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同时又不断从邻国境内掠夺人口,迁至苑川[ 苑川,今甘肃榆中县]、枹罕[ 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县及临夏市]、谭郊[ 谭郊,据《续修导河县志》卷一“沿革考”载:谭郊,河州西北百余里。今积石山县刘集乡崔家村有其遗址]一带,从此国势日盛。</p><p class="ql-block"> 更始三年(411)二月,乞伏炽磐,降羌句岜等部众5000余户于叠兰城[ 叠兰城,据《甘宁青史略》引《通鉴注》:“叠兰城在大夏县西南,嵻琅城东北”,距大夏不远,疑为今康乐县城。《临夏回族自治州志》载:“叠兰城,西秦时设兴国郡,阿柴驻守。在大夏郡东南。即今广河县南。”(下册,第937页)],以兄子阿柴为兴国太守以镇之,以子木奕干为武威太守镇嵻琅城。十一月,乾归派兵攻后秦略阳、水洛、徙民三千余户至谭郊,并派乞伏审虔领兵二万筑谭郊城。</p><p class="ql-block"> 更始四年(412年)二月,乾归把都城从苑川迁到谭郊。六月,西秦政权发生内乱。乞伏乾侄儿(其兄国仁之子)乞伏公府发动政变,杀死乾归及其堂弟、诸子十余人,唯有执掌军权驻守苑川的炽磐未遭此难。乞伏炽磐率兵讨伐,公府逃往大夏。炽磐派智达、木奕干率三千骑兵追至大夏。七月智达、木奕干在大夏击败公府。公府逃往叠兰城,依其兄阿柴。智达又攻破叠兰城,公府又逃往嵻南山。智达又追至嵻琅山,擒获公府及其四子。炽磐命将公府父子五人车裂于谭郊,葬乾归于枹罕,谥武元王,乾归在位二十四年。</p><p class="ql-block">西秦文昭王</p><p class="ql-block"> 乾归更始四年(公元412年,永康元年)八月,乞伏炽磐继承王位,称河南王,率文武百官2300余户,迁都于枹罕,改元曰“永康”,是为西秦文昭王。</p><p class="ql-block">自此以后的10多年里,乞伏炽磐充分发挥他的文武才略,东征西战,使西秦历史进入鼎盛时期。据史书《晋书•乞伏炽磐》记载,他“叱咤风云,见机而动,牢笼俊杰,决胜多奇,故能命将掩浇河之酋,临戎袭乐都之地,不盈数载,亟隆伪业”。他加紧充实实力,先后迁徙鲜卑、羌人5万余户至苑川(榆中),在攻克秦略阳、伯阳(今甘肃清水西南)、水洛(今甘肃庄浪东南)等郡后,徙居民3千余户至枹罕、谭郊。永康三年(414年),乞伏炽磐率兵袭破南凉都城乐都,俘凉太子虎台,并徙凉民1.3万余户至枹罕,将势力扩展到湟水流域。西秦对邻邦不断发动战争,先后掠夺并迁徙到枹罕境内的人口共达12.7万余户,约63.5万人。后来,这些人都融合到汉族之中,促进了河州地区的民族融合。</p><p class="ql-block">兵败嵻琅山</p><p class="ql-block"> 乞伏炽磐永康七年(公元419年),炽磐立其第二子暮末为太子,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境内,改元曰“建弘”。</p><p class="ql-block">宋文帝元嘉三年(公元426年,炽磐建弘七年)八月,蒙古人“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 《续修导河县志》卷一,“沿革考”部分],定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赫连勃勃派兵攻打西秦,双方战于嵻琅山,西秦兵败,“炽磐迁保定连城(河州东南)”[ 《续修导河县志》卷一,“沿革考”部分]。夏兵又进攻枹罕,不克而退。建弘八年(公元427年)乞伏炽磐病逝于苑川,子暮末继位,国内政治日益紊乱。元嘉七年(430年)十月,乞伏暮末在北凉的军事威胁下,派使臣王恺、乌讷阗出使北魏,请求派兵援助。北魏许诺把尚在大夏掌握中的平凉郡和安定郡封给乞伏暮末。乞伏暮末于是纵火焚烧城邑,捣毁宝物,统率部众一万五千户,向东前往上邽[ 上邽,古县名。本邽戎地,在今甘肃天水市。公元前688 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乞伏暮末的大队人马刚走到高田谷,给事黄门侍郎郭恒等人阴谋劫特沮渠兴国,反叛西秦。郭恒的密谋泄漏,乞伏暮末杀掉了郭恒。大夏国主赫连定听说乞伏暮末的大军将来进攻,发兵抵抗。乞伏暮末只好就地固守南安[ 南安,南安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县东南。],西秦的故土全被吐谷浑汗国占领,“是岁,吐谷浑[ 吐谷浑,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吐浑。公元445年,北魏打败吐谷浑,置枹罕镇。公元492年,魏孝文帝改枹罕镇为河州]灭夏,尽有其地。”[ 《续修导河县志》卷一,“沿革考”部分]</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南安的各羌族部落一万余人背叛了西秦,共同推举安南将军、督八郡诸军事、广宁太守焦遗为盟主,焦遗拒绝。羌族部众于是劫持焦遗的同族侄子、长城护军焦亮为盟主,聚众攻打南安城。乞伏暮末向氐王杨难当请求援兵,杨难当派将军苻献率骑兵三千人,赶赴救援,与乞伏暮末合兵反击各羌族部落军队的进攻。羌军溃败,焦亮逃回广宁,乞伏暮末进攻广宁。亲自下手令命焦遗诛杀焦亮。十二月,焦遗将焦亮斩首,出城投降。乞伏暮末为焦遗加封号称镇国将军。但西秦略阳太守弘农人杨显献出郡城,投降大夏。</p><p class="ql-block">西秦灭亡</p><p class="ql-block"> 元嘉八年(431年)正月,赫连定突袭西秦大将姚献,大败姚献军。随即又派其叔父、北平公赫连韦伐率领一万人攻打乞伏暮末据守的南安城。当时,南安城中正发生饥馑,人与人相食。西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等,逃出城去,投降了大夏。乞伏暮末穷途末路,万般无奈之下,乞伏暮末只好用车辆载着空棺材,耻辱性的口含玉璧,袒露肩背,绑上双手,出城投降。赫连韦伐把乞伏暮末连同沮渠兴国,一并押送到上邽。同年六月,赫连定斩杀了乞伏暮末,以及西秦皇族五百人,西秦亡。</p><p class="ql-block">初建太子寺</p><p class="ql-block"> 慕末继位后,在嵻城西南角修建了太子寺,以纪念其父乞伏炽磐。西秦灭亡后,吐谷浑虽然占据了河州,但是西秦的遗民依然怀念西秦文昭王和其他西秦王,到太子寺祭祀活动,“香烟缭绕,不绝于缕”。《广河县志》曰:“炽磐死后,太子慕末继位,慕末‘幼而好学,有文才’,他在嵻城建寺观追荐炽磐,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西秦灭亡后,嵻城一直存在下来,追荐炽磐的寺观则因炽盘生前近乎神话般的赫赫业绩而受到当地人的祀奉,并因为嵻城创建于炽磐为太子之时,故事也以太子命名嵻城,与太子寺并存,久之,太子寺也成了嵻城的代称。</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