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齐家白陶鬲高22cm。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火烧沟红陶鬲高34cm</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关体量大小,无关年代远近,无关㓛用差别,无关价格贵贱,此刻齐家文化和火烧沟文化的两只陶鬲真真並立而在。</p><p class="ql-block"> 彩陶文化以仰韶、马家窑文化最为光辉灿烂,我以为是中华青铜文明之前人类文明的一个高峰。齐家及其之后的陶文化终为落日余晖,多姿多彩的青铜文化随之接踵而来,人类文明将迎来一片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齐家文化处于距今4400年前后的新石器晚期,铜刀铜镜等小件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已经步入铜石並存时代。齐家玉器是古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支,以造型简朴玉材优美呈现在世人面前。齐家陶文化尽管不可与光彩耀目的马家窑彩陶文化媲美,但其"型"的丰富多样性,赋予了其有别于马家窑纹彩绘画美之外的新风貌、新内涵,在古陶文化中别开生面获得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齐家玉铲17Cm、7cm</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种文化的兴起,昭示着一种文化的没落。青铜文化的兴起,陶文化随之退出历史的中心舞台,次之更多的沦为日常生活的用品。尽管也曾有秦砖汉瓦的挣扎,终不过是陶文化的灵光一现,已再无可能成为一种文化的内核和主角。至于瓷器的出现,决然不只是几百度窑炉的温差,外表形态到胎体的变化,那已然质的蜕变,一种新的文明文化形态自成一家,世界因之更加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齐家马鞍口陶罐高27c m</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世青铜器及瓷器的式样,其实仍可以从古陶中寻找到它的元素,对于渊远流长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我们不难分辨其血脉和基因,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今天的许多样式其实就是对数千年前物品的复制,也可以说是数千年的穿越使我们得以重睹古器神韵,也令我们增加了对上古文明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这话题终究过大,並非几百字可以完成的。回到陶鬲上,经科学测定,火烧沟文化比齐家文化大约要晚五六百年。如果猜测齐家文化的陶鬲作盛酒之用,那么火烧沟陶鬲烧饭及日常生活的功能则更为清晰。裤袋更加肥硕,可以盛装更多的水和食物在火上加热。齐家陶鬲亭亭玉立,握把上不知是有意无意刻划了几枝杨柳,造型优雅,似有些形而上的趣味。今天看来仍很优雅的物件,更多可能是礼仪用品,抑或唯社会组织上层所有,大量陶罐陶盆和偶有发现的陶鬲正是这一现象的佐证,也说明人类的阶层等级正在逐渐形成。而丰乳肥臀般的火烧沟陶鬲在强化实用的过程中,又已是叧一个时代的风貌。但陶器仍是其时人类极其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它们和玉器一样伴随其主人同归另一个世界,我们也才有机会和它们再次相遇,作为一扇窗口,重现人类曾经生活的境状和真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齐家素面玉璧直径6c m</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齐家文化和火烧沟文化年代相距数百年,发现地千里之遥,而彼此具有代表性的两只陶鬲竞在其身后数千年的某时某地相对而立,有多大的概率?这极大的偶然性该算是缘份。而此时此刻又有谁目睹了它们相向而立,其人与其物的相聚那也该是一种缘份吧?!</p><p class="ql-block"> 人与人,人与物,聚散因缘。信然,聚散随之,得失由之,世上万事释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07.20 于兰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