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雅言》连载之功序(二)

在中轩主人

<p class="ql-block"><b>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方正矣。然后定其筋骨,向背往还,开合连络,务求雄健贯通也。次又尊其威仪,疾徐进退,俯仰屈伸,务求端庄温雅也。然后审其神情,战蹙单叠,回带翻藏,机轴圆融,风度洒落,或字馀而势尽,或笔断而意连,平顺而凛锋芒,健劲而融圭角,引伸而触类,书之能事毕矣。然计其始终,非四十载不能成也。所以逸少之书,五十有二而称妙;宣尼之学,六十之后而从心。古今以来,莫非晚进,独子敬天资既纵,家范有方,入门不必旁求,风气直当专尚,年几不惑,便著高声。子敬之外,岂复多见耶!</b></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初学者,先要树立字的基本骨架,横划竖划之间的空白要均等布置,务必做到匀整方正。然后确定字的筋骨姿态,对于相向相背、笔势往来、开合收放、钩连聚拢等环节,务必做到雄浑劲健、血脉贯通。其次还要重视字的仪态,在笔速快慢、笔意进退、字形俯仰、字势屈伸等方面,务必做到端正庄重、温文尔雅。然后审视通篇的神采情趣,战笔之涩,攒锋之敛,有单独的,有重叠的,回互映带,翻转隐藏,布局圆融通畅,风度潇洒利落。有的字形尚未写成而字势已经展示充分,有的笔画虽然断开而笔意却接连无痕,,平滑畅顺却锋芒凛然,刚健有力而圭角消融,灵活运用,触类旁通,书法学习中所能做到的也就这些了。然而合计学习书法整个过程,没有四十年是不会学成的。所以王羲之的书法直到五十二岁才称得上精妙,孔子的学问直到七十岁之后才随心所欲。古往今来,没有不在用功四十年才学成书法的,只有王献之是个例外。献之天资超迈,家有的范式可以依托,,而不必寻求另外的入门途径,风格气度直接取法乃父,所以不到不或之年便名声显著,王献之以外,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