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老有所乐

滕剑翔

<p class="ql-block"> 【开卷有益——老有所乐】</p><p class="ql-block"> 近日在阅读《大宋宫词•赵宋第一家族之宋太宗》时,才知道“开卷有益”是出于宋太宗之口。</p><p class="ql-block"> 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中所述: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p><p class="ql-block"> 据说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令文学家李昉等人编辑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共一千卷。宋太宗让史馆每天送上三卷给自己读,不管当天多忙,总是坚持读完三卷书。他说:“我平生喜欢读书,开卷有益,乐在其中,而不把读书当作劳苦的事情。这套书共有一千卷,我打算一年内读完。这样看来,读书人读万卷书也不算太辛苦。”后来,他把这套书定名为《太平御览》。此后,宋太宗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图书编纂工作,又编定了《太平广记》五百卷、《文苑英华》一千卷。这三部大书与后来真宗朝编定的《册府元龟》一书,并称为“宋四大部书”。在宋太宗的推动下,文学、史学和儒学都空前繁荣,形成了后世称为“宋学”的学术体系。</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宋四大部书”已成为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保存了大量宋朝以前的文献资料,显得弥足珍贵。而“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也流传下来,成为勉励人们勤奋读书的最好注解。&nbsp;</p><p class="ql-block"> 读书可以使人聪明。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读书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修养,增加能和智慧。因此,开卷有益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好学的格言。&nbsp;</p><p class="ql-block"> 勤奋读书,开卷有益:</p><p class="ql-block"> 捧书在手,时间不愁,顺心顺意,老有所为;</p><p class="ql-block"> 开拓眼界,豁人耳目,脑洞大开,老有所学;</p><p class="ql-block"> 满园春色,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老有所乐!</p> <p class="ql-block"> 【赵世家风云录】</p><p class="ql-block"> 本书是以《史记·赵世家》为原本,改写成春秋战国时期赵氏家族数百年兴亡史的长篇小说,冠以“风云录”,故名为《赵世家风云录》。</p><p class="ql-block"> 该书的作者是邯郸市国有企业退休干部。平时喜欢读书,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精通邯郸地方历史文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史记·赵世家》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独具慧眼的分析和画龙点睛的点评,使作品贴近历史原貌。</p><p class="ql-block"> 为求真实,作者同时对《史记·三十世家》、《国语》、《左传》、《资治通鉴》等多部历史典籍,进行寻询、比对、求证,解疑释惑,帮读者分析,也为历史工作者研究赵文化提供了帮助。</p><p class="ql-block"> 该书采用了章回小说的叙述方式,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做到了脉络清晰,娓娓道来,令人印象深刻。每章前都用一首七言律诗开篇,用一阕词结尾。每章的开头结尾与标题,都用一个对仗工整的概括性词句,极好地概括出每一章的主体故事,点明主题、概括全文,烘托情绪、抒发感慨。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p><p class="ql-block"> 一个退休干部著书立说,再创新功,勤勉刻苦,独树一帜;老有所为,老有所成,老有所获,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  【大宋宫词·赵宋第一家族之宋仁宗】</p><p class="ql-block"> 赵祯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仁宗”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冠以“仁”为庙号的帝王 只有四位: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嘉庆)。</p><p class="ql-block"> 宋仁宗赵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统治者,“只事不会,只会做官家?”这位所谓的“平庸之主”却创就了大宋之巅,作风开明,经济强盛,君臣共治,科技发达。</p><p class="ql-block"> 宋仁宗的自律意识很强,他要做的就是怎么样做一个好皇帝。他对老百姓民生的关怀超出了他的父亲。仁宗当政的42年里,从来没搞过劳民伤财的工程。他本人也厉行节俭,没有任何奢侈的享受,连衣服都是洗洗补补。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有宋仁宗和清朝的道光帝是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上朝的皇帝。</p><p class="ql-block"> 仁宗的时代也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时代。“庆历之治”“嘉祐之治”在宋朝历史上也堪称一段太平的好时光。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代,“庆历精神”孕育了“和而不同”的士风,堪称后世表率,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张方平等一大批名臣济济一堂,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辙等人也在仁宗朝崭露头角。仅就文学艺术而言,中国古文的唐宋八大家,北宋占了六个(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而这六个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仁宗朝的科举也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善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基本上能够做到公正、公开。</p><p class="ql-block"> 仁宗朝的科技也堪称发达,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个都是在宋朝,而这三大发明又都集中在仁宗朝。宋朝科学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笔记体著作,这位杭州籍的科学家,就是仁宗嘉祐年间的进士。</p><p class="ql-block"> 赵祯写得一笔好书法,“飞白体”堪称一绝;他的诗词文章也颇具乃父文采;他还会作曲,《宋史》上就记载:“六月己未,出新制明堂乐八曲。丁卯,以自制黄钟五音五曲,并肄于太常。”</p><p class="ql-block"> 仁宗朝那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宋仁宗给这个时代温柔地烙下了他自己的印记。《宋史》中评价说:“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p> <p class="ql-block">  【大宋宫词•赵宋第一家族之宋太宗】</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太宗皇帝,一位是唐太宗,一位是宋太宗。这两位太宗皇帝也都有不少的政绩,为后人所称道,普遍认为他们都是好皇帝。</p><p class="ql-block"> 宋太宗刻意求谏,学习唐太宗。宋太宗后期很器重寇准。寇准非常敢说话,常常与太宗意见相左。宋太宗叹息道:“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p><p class="ql-block"> 宋太宗跟唐太宗一样爱好文学和书法。在个人才艺方面,宋太宗甚至超过了唐太宗。他不仅独擅书法,围棋也堪称圣手。</p><p class="ql-block"> 太宗自己读书好学,他曾让史馆每天送上三卷《太平总类》(后改名为《太平御览》)给自己读,不管当天多忙,总是坚持读完三卷书。我们现在经常在引用的“开卷有益”这句话就出自太宗之口。</p><p class="ql-block"> 宋太宗进行大规模的图书编纂工作,先后编纂《太平御览》一千卷、《太平广记》五百卷、《文苑英华》一千卷。这三部大书与后来真宗朝编定的《册府元龟》一书,并称为“宋四大部书”。在宋太宗的推动下,文学、史学和儒学都空前繁荣,形成了后世称为“宋学”的学术体系。</p><p class="ql-block"> 宋太宗赵匡义,一个霸气与阴鸷的的综合体,他是军事家,胆略超群;他也是政治家,恩威并施;他是文化人,喜艺重教。</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陈桥兵变”中,赵匡义扮演的什么角色?“烛影斧声”中,赵匡胤究竟怎么死的?兄终弟及的“金匮之盟”真的有吗?这是宋太宗留下的谜团!</p><p class="ql-block"> 生性多疑偏狭的宋太宗,亲自审稿帝皇的起居注,二次修改。《宋史》也就成了二十五史中最可怀疑的一部。宋太宗的一生真真假假,似乎永远笼罩着一层迷雾,对他的功过是非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盛世长歌:大唐诗仙李白】</p><p class="ql-block">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p><p class="ql-block"> 杜甫曾评价:“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神韵!</p><p class="ql-block"> 诗人李白,可谓家喻户晓;李白之诗,亦是人人会诵;不论是触景生情,无论是睹物思人,谪仙诗句,信手拈来:</p><p class="ql-block"> 黄口孺子,就可听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佳句赏析!</p><p class="ql-block"> 离家之客,睹物思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p><p class="ql-block"> 茫然无助,感慨万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望眼欲穿!</p><p class="ql-block"> 困境之中,前程无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激励之言!</p><p class="ql-block"> 把酒言欢,放声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豪情满怀!</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感慨万千“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春不再!</p><p class="ql-block"> 惜惜相别,停步不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深意重!</p><p class="ql-block"> 归家探亲,高声吟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扑向双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了《盛世长歌:大唐诗仙李白》,从出生、访道、拜师、去国、定亲、圣恩、醉酒、赋诗、情殇、诗壁到升天,对诗人传奇的一生,有了浅薄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诗,文采斐然,飘逸奔放,俊逸清新,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色彩浓烈,感情表达如排山倒海、一泻千里!</p><p class="ql-block"> 真正要了解诗人,还是要深入到诗人留下的诗词歌赋中去,这才能还诗人本来面目:</p><p class="ql-block"> 世间行乐亦如此,</p><p class="ql-block"> 古来万事东流水。</p><p class="ql-block"> 且放白鹿青崖间,</p><p class="ql-block"> 须行即骑访名山。</p><p class="ql-block">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p><p class="ql-block"> 使我不得开心颜!</p><p class="ql-block">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p> <p class="ql-block"> 【林冲夜奔】</p><p class="ql-block"> 作者高阳是浙江杭州人,出身于钱塘望族。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因其地位之高、受欢迎范围之广,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写下数十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p><p class="ql-block">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很自然地融人小说之中,读来有很浓的现场感。他对历史兴亡、政治成败、宦海浮沉、社会万象、商业竞争等洞察幽微,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很少有人堪与比肩。著作问世几十年来风靡全球华人世界,多次再版。</p><p class="ql-block"> 高阳在写作中,常常釆用“挟泥沙”、“跑野马”、“走岔路”、“卷枝蔓”的手法,以缔造复杂叙述结构,被视为高阳作品对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本书《林冲夜奔》是将《水浒传》中“风雪山神庙,林教头被逼上梁山”;“大闹翠屏山,石三郎智计破奸情”两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进行了独具特色与韵味的改写,人物栩栩如生,情节环环相扣,文字流畅精妙,节奏张弛有度;林冲、柴进、石秀……一众水浒英雄,在高阳的笔下,以更加生动鲜活、饱满深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改写得好!即使对《水浒传》耳熟能详,看《林冲夜奔》仍有别具一格、不同寻常、不落俗套、新鲜有趣之感!</p> <p class="ql-block">  【一代红妆照汗青~陈圆圆传】</p><p class="ql-block"> 陈圆圆为吴中名伶,“秦淮八艳”之一。有“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之称的陈圆圆,以一曲姹紫嫣红,牵动了多少文人骚客的万千柔肠。</p><p class="ql-block"> 自古红颜多薄命:中意的情郎冒辟疆悄然离去;崇祯皇帝视她为“红颜祸水”转赠田畹;李自成的怀抱也不是良善归属;刘宗敏让她在红尘欲海中沉浮;镇守边关的吴三桂即便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可幸福依旧远在天边。</p><p class="ql-block"> 明未清初,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吴伟业,憎恨吴三桂引狼入室,写出了讽刺吴三桂的长诗《圆圆曲》,以吴三桂降清为主线,以陈圆圆的复杂经历为副线,围绕“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主旨,将当时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连接起来,最后借用吴王夫差的故事,暗寓吴三桂的下场。诗人的预言,正好印证了二十多年后吴三桂叛乱,被清王朝最后消灭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现摘录长诗数句,以作终结:</p><p class="ql-block">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p><p class="ql-block">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p><p class="ql-block">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p><p class="ql-block">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p><p class="ql-block">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p><p class="ql-block">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p><p class="ql-block">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p><p class="ql-block"> ——清·吴伟业《圆圆曲》</p> <p class="ql-block">  【晚清之变~天崩地坼】</p><p class="ql-block"> 【晚清之变~物换星移】</p><p class="ql-block"> 《晚清之变•天崩地坼》是写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以及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史实为线索的晚清历史。</p><p class="ql-block"> 《晚清之变·物换星移》是写“庚子国变”、“宪政转型”、“辛亥革命”以及“共和的尝试与反动”等史实为线索的民国初期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两册书着力刻画了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李鸿章、张之洞和慈禧等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群像,同时还描写了光绪,黎元洪、章太炎、陶成章、谭嗣同,奕励,翁同龢、荣禄、徐锡麟、秋瑾、丁汝昌以及邓世昌等重要角色,记叙了晚清与民国初期这一段风云激荡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晚清的历史书读得太少了,民国初年的历史更是没有细细拜读!看以上两册书时,翻阅了蔡东藩所著的《清史通俗演义》及《民国通俗演义》的部分章节,才知道近代史知之甚少,以后要多看看近代史书籍,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 【慰安妇血泪】</p><p class="ql-block"> 对近代史的书籍看得太少,知之甚少,至于全面抗战的历史,更是不甚了解!阅读本书,窗扉洞开!</p><p class="ql-block"> 七十多年前,南京沦陷两个多月后,日冦组织了民间“服务所”,本书无情地撕去了“服务所”这块文明典雅的遮羞布,揭露了日冦对征集、欺骗、强逼来的四国女性犯下的恣意蹂躏、阴险虐杀、比禽兽还要凶残恶毒的滔天罪行。这些可怜的女性,虽有不同程度的反抗,但在嗜血成性的豺狼面前,多数成为羸弱羔羊,但是她们反抗外族践踏的斗争精神是永不磨灭的。</p><p class="ql-block"> 本书还用了一定篇幅和力度,还原历史真面目,再现了装备极差的中国陆、海、空三军,英勇悲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侧重描写了鲜为人知的武汉三胜和长沙三捷。</p><p class="ql-block"> 谨向那些为保国保民、流尽热血的牺牲将士致以沉痛悼念!愿他们的在天之灵,能得到应得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 【艺伎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回忆录是十分难写的文体,特别是要做到真实无虚。本书的作者是纽约大学日本历史研究所的讲席教授,作为历史学家,将回忆录视为素材,更大程度上是记载了回忆者所生活的那个世界,而非回忆者本身。</p><p class="ql-block"> 作者写这本回忆录时,名伎小百合已经远离日本,来到遥远的纽约市,而且成为作者的好友,小百合渴望把自己的一生记录下来,才向作者口述她惊世骇俗的回忆。作者在釆访中,甚至釆用了录音机,尽量杜绝记录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並保留下她的声音。根据约定,在小百合离世后,本书才出版问世。</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本书的内容简要:</p><p class="ql-block"> 出身贫寒的坂本千代,年仅九岁就被父亲卖到京都祇园地区一家艺伎馆。</p><p class="ql-block"> 她美丽的蓝灰色眼睛,招致艺馆头牌艺伎初桃的嫉妒,为她在艺伎训练期间带来各种阻碍。直至千代躲进初桃最大的对手祇园名伎豆叶的羽翼下,才结束了她痛苦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豆叶成为千代的良师益友,并悉心指导她,使她在艺伎界受到欢迎。不久,千代又成为豆叶的结拜妹妹,改名小百合,豆叶成功地将小百合培养、训练成一名出色的艺伎,许多人竞相追求她。</p><p class="ql-block"> 然而,小百合却为她渴盼已久的感情而痛苦着,岩村电器公司会长岩村坚曾经在她陷入低谷的时候鼓励她、安慰她、支持她,并在她心目中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光流逝,小百合最初的爱慕日益强烈,她终于挣脱重重樊篱,远渡重洋,来到了遥远的纽约,奔向了自己想望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 【上官婉儿】</p><p class="ql-block"> 上官婉儿是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武则天时期因聪慧善文而得到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也曾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p><p class="ql-block"> 上官婉儿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一个与武则天同样伟大的女人。为此,写上官婉儿的作品很多,有单独列传的,有在写则天女皇时,专门列篇列幅。</p><p class="ql-block"> 本书是专门为上官婉儿写的传记,厚厚的一本,字数达45万之多!但全书除去短短的“就像是一首悠远的诗(总序)”、“智性女人的社稷天下(后记)”开头与结尾外,通篇刋来,仅有书名,不分篇章,承前启后,一气呵成!即使作者,满腹经纶,无分昼夜,落笔成文;难道也让读者,废寝忘食,捧读大作,一刻不停?!</p><p class="ql-block"> 翻阅本书,惊奇发现,心理描写,占了多半;事情变更,人物出场,思前顾后,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牵着读者,顺其思路,荡荡悠悠,空空如也?!</p><p class="ql-block"> 好容易读完此书,得出结论就是一个字:累!</p> <p class="ql-block">  【唐伯虎笔墨惊奇-书画案】</p><p class="ql-block"> 本书是作者釆用“跑野马”、“走岔路”的写作手法,创作这部长篇悬疑系列小说。</p><p class="ql-block"> 小说以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伯虎真实传记为基础,讲述大明文化圈的风云变幻。作者另辟蹊径、独出心裁,故事怪事连连、悬念迭起:</p><p class="ql-block"> 重塑唐伯虎的文学形象。唐伯虎是多情才子,更是一代狂生。本书打破世人对唐伯虎传奇形象的片面想象,以史料中唐伯虎的坎坷仕途为基础,进行特别重塑,复原了一个新的才子。</p><p class="ql-block"> 详细讲述大明王朝文化圈。小说包罗明朝的文学、书法、绘画等多种文化元素,并从文坛的是非延伸至朝野的纷争,不仅一窥大明中期的艺术巅峰,从中了解当朝的文化脉络。</p><p class="ql-block"> 尽显悬疑小说的叙事魅力。小说中的反转、谜题、阴谋诡计、设局布阵,均有其独到之处。与时代背景下文化艺术的巧妙结合堪称精彩绝伦,读起来荡气回肠,亦让人掩卷深思。</p><p class="ql-block"> 本书虚构中有真实,真实中藏有虚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沉浸在悬疑之中!作为一种消遣,读读此书,也是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大宋宫词·东京梦华】</p><p class="ql-block"> 本书讲的是蜀女皇后刘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p><p class="ql-block"> 刘娥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是正面的。</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曾看过一本名为《蜀女皇后》的书,真实地讲述了刘娥从卖艺孤女到荣耀皇后的艰辛历程,比对蔡东藩的《宋史通俗演义》,接近历史,印象深刻,愿意多了解一些刘娥的情况,多听一些刘娥的故事,为此看到本书,就随手借来!</p><p class="ql-block"> 然而阅读此书时,发现作者釆用“挟泥沙”、“跑野马”的方法,发挥无着边际的想象,编造虚假荒谬的信息,远远地偏离了事实,失却起码的可信度!那就不值得看了!</p> <p class="ql-block"> 【红楼秘史】</p><p class="ql-block"> 惨不忍睹!“红楼”之名被糟蹋得不成样子!竟有如此大胆的狂徒!</p><p class="ql-block"> 原以为《红楼秘史》多少会与名著“红楼”有关,却不知通篇没有与“红楼”的关连,而是一群冠以“凤姐、琏二爷、贾珊、宝玉、宝钗、贾蓉……”等名的贩夫走卒、村夫俗子、山野军汉、一方霸主,占地盘,争帝位,分南北,乱江山!作者妄想用“红楼”之名来博人眼球、引起关注!真是无知无觉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作者尽可以用其他人名、书名来写,根本不用这样的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反而是弄巧成拙,遭人唾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