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南有条伊河,发源于栾川,流经嵩县、伊川,进入洛阳。在夏朝之前,伊河从伊川进入洛阳时,被龙门山阻挡,因此常年发生水灾,老百姓深受其害。</p> <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时,率人将龙门山凿开,形成了龙门。《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阏。”大禹开凿龙门后,伊河穿过洛阳,流向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汇成伊洛河,再注入黄河、流入大海,从而解决了水患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龙门山被开凿龙门后,伊河将该山分为两半:其西山仍称"龙门山";其东山因后来建有"香山寺",故称"香山"。</p> <p class="ql-block">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历史发展到东晋灭亡、南北朝时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笃信佛教的他,拉开了开凿洛阳龙门石窟的大幕,他命人开凿的第一个石窟为"古阳洞",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继而,他又连续开凿了很多窟龛和造像,这些都是在龙门山(西山)。之后的各个朝代皆连续营造,进而香山(东山)也进行了开凿营造。龙门两山石窟至今存有窟龛2435个、造像10余万尊、碑记题刻2800余品。其中尤以北魏和唐朝时期最盛,唐武则天时代的"大卢舍那像龛"达到了艺术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我从北京应征入伍,来到了古都洛阳的二炮(现火箭军)某部服役。在部队的十几年中,我和龙门石窟有过三次交集。</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在1971年初,当时我们的新兵连就在龙门的东山,在紧张的新兵训练之余,我们新兵也利用星期天走出营区,买点东西、拍个照片、游览景点。</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们几个新兵战友来到了龙门石窟,我们都是第一次来此游览,对这里的情况毫无了解。我们向游客打听,哪个地方最好看?有人一指说:“奉先寺大佛最美!”我们顺他指的方向走到了那里,果然那里游客最多,都在边欣赏边议论,热闹得很。</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被这壮观的佛像震撼,但是只能看个热闹,具体中间的这个大佛叫什么、其他的佛像都是谁,我们一概不知。当时也没有解说人员,我们看了一会儿就去看其他的窟龛了。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根本不叫"奉先寺大佛",是"大卢舍那像龛",只因为古时候西山有个"奉先寺",这个像龛归"奉先寺"管理,所以人们叫白了,就把"大卢舍那像龛"简称为"奉先寺大佛"了。</p> <p class="ql-block">由于请假的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在这里耽搁太久,所以第一次游览龙门石窟就匆忙地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七年后,我第二次游览了龙门石窟。那是在1977年11月份,我在312团宣传股当干事,我的妻子到部队休探亲假,一个月的假期结束后,我送她到洛阳乘火车返回北京。在返京之前,我陪她到龙门石窟去游览。</p> <p class="ql-block">她在北京的工作单位是"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她对这些佛像、洞龛等非常感兴趣,我们观看了古阳洞、万佛洞、宾阳洞、老龙洞等大小龛洞,兴致很高。我第一次游览时就没有这么仔细地观看过,这次感到很过瘾,但是具体哪个洞是什么时代凿的、佛像的名称和来历是什么等等,还是没有搞明白,我带着很多问号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七年,我和龙门石窟产生了第三次交集,这第三次游龙门石窟,游的时间比较长,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1984年,我从机械二连调到团集训队任指导员,同年集训队从伏牛山脉的大山沟里搬到了洛阳龙门,营房在龙门西山南侧的山脚下,和洛阳市气象台龙门站做邻居,我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三年。我们从营房出来,顺着龙门山脚从南向北走小路,二十分钟就能进入龙门石窟,不用走大门。夏天的晚上,我经常带上几个战士,到龙门石窟前面的伊河里去游泳、洗澡,那时候游客早已散尽、大门早已关闭,龙门石窟内除了我们一个人也没有,四周寂静无声,真是难得的佳境。</p> <p class="ql-block">每当星期天,我都会到龙门石窟里去游览、学习,我要把以前的问号统统搞明白。那时候旅游事业已经繁荣兴旺,每天都有旅游团前来参观游览,景区有很多导游给各个旅游团进行详细地讲解,非常正规。</p> <p class="ql-block">时间长了,每个窟龛、每尊佛像的来龙去脉我基本上都搞清楚了,越听越感到有意思,确实增长了不少知识。</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窟龛、造像百分之八十在西山,百分之二十在东山。每个窟龛和造像都有来历和讲究,下面我挑主要的几个介绍一下。</p> <p class="ql-block">开龙门石窟先河的"古阳洞",是北魏孝文帝为祖母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主像是释迦牟尼,左侧是观音菩萨,右侧是大势至菩萨。洞内小窟十分多,精巧富丽,是研究北魏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洞内的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是硏究书法史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号称"天子一号功德窟"的"大卢舍那像龛"开凿于唐高宗时期,由于这一工程浩大,武则天还捐助了两万贯脂粉钱。中间为卢舍那佛像,"卢舍那"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的意思。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释迦牟尼佛(应身佛),这里的卢舍那佛就是三身之一的"报身佛"。该佛像是按照武则天的仪态容颜塑造的,因此后来老洛阳人称之为"武则天像"。大佛通高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卢舍那大佛是最受游人喜欢、知名度最高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大佛两边有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南壁为大弟子释叶尊者;菩萨普贤(大行);金刚增长天王;力士。遗憾的是,由于南壁长期遭阳光暴晒,加上长期风吹雨淋,金刚和力士的塑像已经风化崩圯了。</p> <p class="ql-block">北壁是小弟子阿难尊者;菩萨文殊(大智);金刚多闻天王;力士。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北壁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北壁里边的是释迦牟尼的小弟子阿难尊者,接下来是大智慧的文殊菩萨,这两位都是慈眉善目,眼睛半开半闭,表现出顺应世间的观念。第三位是多闻天王金刚,他身披铠甲、手托宝塔、足踏药叉,威风凛凛、动作逼真、形神兼备,金刚怒目圆睁,令人望而生畏,使得众生不敢起妄念。最后一位是护法天神力士,他二目突出、怒视前方、肌肉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猛气度。力士法力无边、力大无比,能够驱逐一切妖魔鬼怪,是众佛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古人的艺术技巧,金刚和力士如果按正常比例雕塑,势必会高过旁边的弟子和菩萨,显得不协调,古代工匠们把金刚和力士的腿缩短缩细,利用人们仰视他们上身和头颅的视觉,仍然显得金刚和力士高大威猛。</p> <p class="ql-block">窟龛和造像简单介绍至此,怨不一一罗列。</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是全国五A级旅游景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我为伟大的祖国能有这样的宝贵财富而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我永远难忘三游龙门石窟的经历,愿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越来越美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部分图片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