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爱的奉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七夕,</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深切缅怀我</b><b style="font-size: 22px;">的姑父姑母,这对五十年代沪剧界的金童玉女,沪剧琴师朱介生、沪剧名家许帼华。夫妇二人一辈子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濡沫与共,一起渡过了四十年!他们把彼此相互之间的爱,全部地投入在沪剧表演艺术事业上。姑父朱介生晚年身患癌症,他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终于完成了,与徐音萍合著《沪剧音乐简述》,这部著作的撰写…另外,在他们夫妇二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改编了《绣荷包·十绣》唱腔里融入了花脸、转调、高腔和绕口令,节奏清新明快速度紧凑。成为了沪剧表演艺术的经典之作流芳后世。从而更加体现出他们夫妻二人;把对沪剧表演艺术的热爱,当成他们相恋相爱的感觉;把对沪剧事业的创新发展;当成他们彼此之间的牵挂;他们把这辈子的人生献给了沪剧舞台;并当成他们夫妻彼此和睦相处的一种幸福;他们把在特殊年代里,下工厂农村到机关部队,日理万机忙于慰问演出夫妻聚少离多,当成他们夫妻相互支持的一种理解;把舞台下的观众们,对戏曲的爱好渴望与感受;更是当成他们夫妻这辈子,相互努力的一种责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吻手永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夫妻情献舞台临终吻手化别!姑母生前,曾回忆当年姑父临终时那段场景:姑母紧紧地握着姑父曾经为她,练曲伴奏操琴的手。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姑母坐在姑父躺着的床边,看着他瘦削并已失形的脸,听着氧气从钢瓶里出来,咕咕嘟嘟穿过水的过滤氧气,从细细的管子里,经过鼻腔慢慢流进姑父,那两片已被癌细胞吞噬殆尽的肺叶里,样子早已木然。彼此相对无言。突然,姑母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可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儿,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了姑母的手。“介生侬要吃茶哇?”姑母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姑父没有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姑母的手。姑母知道,姑父实在是没有力气,从这手上姑母已感到生命开始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的时间即将来临,不过依着他们夫妻俩对四十年来的理解,她随着那手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姑父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一切都明白了,姑母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姑父的唇边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同时眼泪从姑父灰白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什么叫爱情,难道就是这两双手相牵,加上轻轻的一吻?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熟悉的表达方式。短暂的离别也罢,突然的重逢也罢,甚至化解任何一个家庭都绝不可少的为生活而起的争执,都是采用这个化解的动作。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走到尽头了。曾经有过的青春、爱情,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首先远去了。姑母的手在姑父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姑父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时间到了!他就像这把“申胡”琴弦断了,仿佛好像在提醒姑母,他人走了你的曲不可以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自从1993年6月23日这天起,姑母就开始筹备她的沪剧舞台,个人退休演唱会来告慰她的爱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七彩舞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喜恰浪漫七夕之际,让他们夫妻共度鹊桥再次牵手!让我们一起来再现这对恩爱夫妻,从事沪剧演艺事业以来的精彩曲目,更加了解他们在人生舞台上,是如何表达夫妻彼此间的爱!把她们曾经有过的青春、爱情,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与大家分享并共度一个,天上人间浪漫的七夕节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开场拉开帷幕沪剧名家许幗华献唱一曲【小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我的姑父朱介生先生,他的确是位“申胡”泰斗。尽管他离开我们已近三十年,但他的音容相貌,时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他为人和善做人低调,对沪剧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我手中的这把申胡,是姑父当年送给我的礼物。就是这把“申胡”让他拉出了“祭海”、“五更乱梦”等等非常美妙的曲调。倾注了他大量心血,对此我深感怀念与敬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请听他申胡演奏的沪剧甲午海战【祭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姑父朱介生,九岁进丁婉娥开办的“婉社儿童申曲班”,也称“婉社”,俗称“小囡班”。从1936年开招了二、三十个小孩。可以说这是沪剧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较正规的科班、学馆。由沪剧名家丁婉娥亲自执教,同时也聘请老艺人参与教学。教学生唱腔、表演,也要教身段、练功夫,每个人再要学一件乐器。先从唱开篇、学小戏开始,再演大同场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小孩演大人戏,像模像样演多种角色,很博观众的眼球。他们走码头、唱堂会,所到之处均受欢迎。后来又在【大世界】演出了很长时间,场场爆满。这些艺术实践为孩子们以后的演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骄傲的是“小囡班”出了许多高手。她们就是后来的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杨飞飞、汪秀英、筱爱琴等,还有一位成为琴师,他就是我的姑父朱介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姑父朱介生与丁是娥、杨飞飞是同辈人,九岁开始学艺因倒嗓后,主攻二胡与乐理。新中国成立1954年华东戏曲观摩演出时,因他伴奏出色荣获【优秀乐师奖】,是当时沪剧界唯一的一位获奖者。姑父他是艺人出身,因此熟悉沪剧传统戏又善于创新。他不仅民乐四大件样样精通,还自费自学小提琴。吸收提琴演奏方法,美化二胡的音色。他与丁是娥合作几十年,丁是娥主演的《罗汉钱》、《雷雨》、《甲午海战》等等他都倾注了大量精力。还共同开创了【十字板】、【快流水】等新腔与舞台上创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著名沪剧导演王兴仁常说起朱介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姑父朱介生只有初小文化水平,且凭着他对沪剧事业执着的感情撰写了许多著作。《怎样唱沪剧》、《沪剧曲调》、《沪剧二胡练习曲》,都是他在不断实践中摸索撰写的。尤其是他花费三年时间,与徐音萍合著,共四十万字的《沪剧音乐简述》,科学总结系统介绍沪剧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有理有据地为普及与发扬沪剧,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在此书的撰写过程中,疾病一直折磨着他,经检查得了癌症,他自知在世的时间不长,硬是支撑着病体,坚持完稿。当人们手捧此书时,可知晓,这就是他留给人间的最后一部著作,并把他一生对姑母的爱,都一同地献给了他的沪剧音乐事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演奏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请听1961年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举办的沪剧流派演唱会,邵滨孙唱段主胡朱介生,报幕陈荣兰团长:(由上海广播电台录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请听1961年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举办的沪剧流派演唱会,丁是娥唱段主胡朱介生,报幕陈荣兰团长:(由上海广播电台录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2px;"> 提起沪剧界的【大牌】演员丁是娥、解洪元、邵滨孙、石筱英…家喻户晓,可是,终年为他们拖腔操琴的琴师朱介生,尤其是他为丁派唱腔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烘云托月的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我的姑母许幗华,自幼酷爱沪剧,师从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1950 年进入上艺沪剧团,1953年参加了上海人民沪剧团,1981年她加入民盟。许幗华从事沪剧舞台表演45年,她始终刻苦勤奋,基本功相当扎实,很受前辈艺术家的称赞,她的沪剧演唱艺术魅力,曾经感染过上海两代的沪剧戏迷,是全上海家喻户晓的沪剧舞台明星</b>。<b style="font-size: 22px;">并把她封称为:“阿必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大家都知道丁是娥的关门徒就是许帼华,当年我的姑母个子矮小,丁是娥认为她条件较差,后来忽然发现这孩子两个眼睛很大,很机灵破例收了她,丁是娥的这双慧眼没看错,日后许帼华成为一名好演员,她深切怀念恩师是恩师丁是娥,把她引荐进了沪剧这扇门。她扮演了许多让人难忘的角色:《星星之火》的小珍子,《阿必大回娘家》的阿必大,《芦荡火种》的卫生员小凌等…为她的恩师丁是娥争了光,特别是《绣荷包·十绣》这曲,更是让她荣耀一生!请大家再次欣尝这个唱段录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 请听我姑母许帼华在1995年,举办她个人退休演唱会时,回忆当年这段激动人心的场景录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95年许帼华退休后,赴澳大利亚定居生活,仍心系沪剧事业。她曾多次回国参加上海沪剧院,举办的“沪剧回娘家”“三下乡”“沪剧艺术节”等各类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退休后的许帼华为照顾子女定居海外,但她仍然心系沪剧事业和沪剧艺术的发展。她曾说:“我人在海外,但我想念祖国、想念上海、更想念观众。”大家还记得她在1995年退休演唱会上</b>,<b style="font-size: 22px;">发表热情洋溢的感言,她为了举办这场演唱会,不惜劳累奔波了两年多时间…就是告慰她已故丈夫,四十年来的一路支持与相爱!并同时提到了要留给后人们,一点点参考的录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姑母许幗华,在沪剧表演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她的表演质朴细腻,真挚而富有感情,演唱富有激情,音色清亮甜美,运腔圆润,韵味浓郁,吐字清晰,具有流畅悦耳、声情并茂的特色。从五十年代开始,曾三次赴京参加全国性戏曲会与调演,多次在上海市的会演中获奖,她还亲自参加过赴朝慰问团的影片《星星之火》的拍摄工作。一辈子谦虚做人为人低调,并且有着很高的艺德修养。同样的是她把自己一生,对姑父的爱,都献给了她的沪剧演艺事业!2021年8月16日姑母许幗华,在澳洲悉尼与世长辞,享年85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2022年的七夕,是姑父和姑母在天堂里,第一个七夕团圆节,侄儿我特献上一曲,以表对天堂里姑父、姑母的怀念:【明月千里寄相思】“浪漫七夕表达爱”,姑父您来操琴、姑母您来唱曲,天堂舞台鹊相会,恩爱夫妻映天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请大家注意:就在本文即将结稿的时候,由上海发至美国我的手上,这张珍贵照片和一首歌曲的录音。为此篇再添花絮,下面继续与大家一起来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同时也为【浪漫七夕表达爱】,嬢嬢许幗华的胞弟,谷隆禧(我的叔父)在七夕之际回忆往事的片段:</b><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我知道姐姐在澳洲住进养老院后,我们一家三口去悉尼看她,当我站在她床边问她你认识我吗?她说"兄弟",我说我们特意从上海来看你,她平时总是淘淘不绝的话语,此时只说了二个字《伟大》。这就是我们半个多世纪的姐弟情!”</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在这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节日里,重温姐姐说出的《伟大》这两个字的含义,表达了姐弟之间的深情厚爱,是血溶于水的亲情,这不就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积极健康的家庭观,彰显出了她们家庭和睦的美好体现。下面就请谷隆禧轻唱一曲:《红豆曲》,以表他对姐姐许幗华的怀念之情,并作为这篇文章的圆满结尾。【浪漫七夕表达爱】侬操琴唔唱曲情献舞台映天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您们的侄儿 小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七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此篇是为8月16日纪念许幗华逝世一周年特别制作</b></p><p class="ql-block"><br></p> 我的情感领域群创作作品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