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谱牒造假(六)

陈年九

<p class="ql-block">也谈谱牒造假(六)</p><p class="ql-block">不久,四川、贵州一带生活的一兴公后人的老谱的出现了,始祖一兴公果然是南宋人而并非元末明初人。</p><p class="ql-block"> 我从这些老谱中得到了一兴公族的大量信息:一兴公祖籍原在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因避元兵兵燹迁至湖南宝庆府邵阳县墨溪,生于1210年。我将一兴公出生日起,至2020年,按28代(相隔27代)计算,正好平均30年一代。但四川谱上只记载一兴公是避兵燹迁湘,没有记载是哪年迁的湘。于是我将一兴公的迁湘时间定在元兵攻破南宋京城临安的1276年(1276年2月4日,元兵破临安)。原因是临安(杭州)离江西泰和县很近了,一兴公应是此时迁的湘。后来另外一些谱的出现,证实了我对一兴公迁湘时间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在潼南的一本老谱上载:“德祐元年,元戎马践临安,兴公避走楚南宝庆府”。</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一直以为一兴公九子全部在墨溪生的,一查一兴公年龄与他迁徙的时间,使我大吃一惊,一兴公迁湘时竟然是65岁的老人,九子全分家立户,他是率九大房子孙迁的湘。况当时迁湘的落脚地也是荒无人烟的肺子岗上,这和一兴公是避难来湖南,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身之地的外省人之境况完全相吻合。真相大白了,完全是因为元兵破临安的大事件,迫使一个65岁的老人率九大房子孙迁的湘。如果不是重大变故,有谁在65岁的高龄率这么大的一个家族迁于异地的,毕竟故土难移。一兴公迁湘之原因和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完全吻合。致此,我们完全清楚,始祖一兴公是从江西泰和县迁的湖南墨溪,而决不是从新化鹅塘迁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另外一支一兴公第七子添代公后人的谱的出现,更加证实了一兴公是1276年(德祐元年)由太和率九大房子孙迁湘的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 据此支一兴公族人的谱上记载:德祐元年(1276年),添代公随父从江西泰和县一起迁往“楚南宝庆府邵阳县墨溪”,然而在墨溪只呆了几年(谱文中载“天下底平”),在元军消灭了所有的南宋势力后,又返回祖地江西泰和县,后来又迁徙至江西的南康府南康县(谱载“继徙南康”)。在南康居住了几百年后,至明朝景泰四年(1453年),其族德升公携子载齐公徙至川东。嘉靖16年(1566年),德升公重孙子尧道公在重庆壁山修过一次谱,因为当时老谱遗失,尧道公亲返江西祖地南康寻找资料,使此次修谱,世系清晰。尧道公在其地方志上有记载,而其墓尚存。至于“德祐元年,元戎马践临安,兴公避走楚南宝庆府”之记载,除了潼南谱有此记载外,在酉阳谱上也有同样的记载,可见一兴公是德祐元年迁湘是完全正确无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