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下井

管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经工作的安徽理工大学前身是淮南矿业学院,顾名思义,这所学校从事的教育学科大都是和煤矿打交道的,我们的科研项目自然也和煤矿息息相关了。我想通过自己第一次下井和多次去煤矿参与科研项目,用我的眼睛所看到的让大家对煤矿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些粗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我先生他们土木系的几位教师搞了一个“锚杆支护”科研项目,它的原理通俗的说就像过去农村妇女纳鞋底那样,把巷道周边松动的岩石,按等距布置钻眼,一眼一根锚杆,形成整体支护体系。它和过去那种用坑木或型钢支护属绝然不同的支护方式,是巷道支护的一场新的创新。目前各种矿山、水利工程、高速公路和加油站等等都采用了此种支护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他们组织召开了一个研讨会,为了陪外来单位的专家到井下实地查看锚杆安装情况,我也有幸参加。那天学校派了小车送我们到了淮南潘集煤矿。煤矿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女人是不能下井的,可这次我们却有两位女同志参与下井(&nbsp;因为我们是搞科研的,所以就破了这个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井前的准备过程,规范的煤矿要换衣服,包括内衣都要换掉。不仅是因为井下脏,而是防止个人衣物摩擦产生静电,在井下打起火花引发瓦斯爆炸。我们一行人先去更衣室更换下井的衣服,穿上长筒雨靴,然后再到矿灯室领取矿灯(&nbsp;如果井下发生意外,根据矿灯的借与还就可知道井下还有多少人没有上井)。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来到了矿井口的罐笼前(&nbsp;罐笼-----就像我们大楼里的电梯,但它的下行速度比民用电梯要快),“咣”的一声响,罐笼升到井口,我们步入罐笼内,此时我的心里嗒嗒动,不知下面等着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有没有危险?一切的一切全然不知。我带着提心吊胆的心被罐笼快速送到大巷(&nbsp;大巷----就像我们去旅游时经过的隧道一样,它是通向各个采掘工作面的主干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去的是一个基建煤矿,还没有投入生产,所以大巷道内积满了水。本来我穿的长筒雨靴就够重的,再加上水的阻力,我的腿根本迈不开步子,没办法只好由同行的男同志左一个右一个扶着我向前进。井下一片漆黑,只有我们矿工帽上的灯亮着,照着我们前方的路。当我们来到巷道独头(&nbsp;巷道独头----开拓一条巷道还未打通,正在挖掘的地方),井下是冬暖夏凉,我们去的那一天,工作面的气温非常高,工人们全都赤着膊,汗流浃背。他们用力挥动着镐头,一下又一下……,眼前的这一幕和电影“安源煤矿”里的情景一模一样。当我们参观完了,又按原路平安的回到了井上,我一颗提着的心终于落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我在井下待的时间很短,但是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的生活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90年代)煤矿各方面条件都极差,没有亲眼看到都是无法想象的。矿工们住的都是破烂的矮平房,随地都是煤渣,房间距极窄,下雨天道路泥泞。他们屋里的生活设施和用具及其简单,全家老小都挤在一间屋里,说实话这种日子我一天也不能过。在和矿工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每天下井前一小时要开班会,上井后也要开一小时班会,劳动法规定每天工作八小时,可实际他们每天累计工作时间12小时之多。每天在井下工作期间他们只吃一顿饭,几个馒头另加一点咸菜,非常简单。平时我一直听说矿工酒量大、饭量大,每天他们从井下上来都要饱餐一顿。现在我终于明白,他们喝酒是为了驱寒、驱湿,因为井下太潮湿,容易得关节炎;饱餐一顿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那么长没有好好吃顿饭。按矿工的话说“我们活着今天不知明天,今日有酒今日醉”。由于井下的工作条件很差,煤粉岩尘对他们的身体都会造成侵害,许多人到老都因得矽肺病而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言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可井下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意外,每当这种时候生命又显得如此的渺小和脆弱。如果我们的煤矿领导者能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是可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尽管我和煤矿已经打交道很多年,可我第一次深深的体会到当一个矿工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从心底里敬佩他们!他们象孺子牛一样的辛勤开挖着,给我们的是金子,没有他们的奉献世界将是一片漆黑。煤矿工人,用他们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粗糙的,从来没有洗干净过的却比很多体面的人都“干净”的双手,给了中国和人民一份光和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愿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煤矿各方面都有所改变,矿工的生活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我的文学功底较差,可我还是想把我此生经历过的事写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上海疫情的缘故,不能出去旅游,也不能聚会,只能在家待着,就萌生了把过去写的文章,重新做成美篇,与朋友们分享。平生就此一次下井,已经过去几十年了,现在的煤矿井下条件大有改观,大部分煤矿都已经是机械化开采了,煤矿事故发生率也大大减少,煤矿工人的生活条件也大有改进,我很欣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面几张照片都是机械化开采</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就是煤矿正在进行基建,打巷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