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整理电脑文档,翻出了三年前写的一篇读书心得。除了原本上高三的儿子现在已经大三,其他的,似乎都没有变。阅读,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更丰富的人生,对读书的喜爱有过之而无不及。阅读的境界,用季羡林大师的话说就是:“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我兀坐在书城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大,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仅有我和无言的书友存在。”</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经典阅读,让思想能轻舞飞扬</p><p class="ql-block"> 幼时的我,伴随着妈妈轻声吟诵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渐渐认识了“上中下,人口手”,学会了“3+2=5”。每天看着姐姐神气的拿着漂亮的铅笔,捧着书在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羡慕的不得了,也向父母吵着要,至今在我的右手的大拇指处,还有一个因为和姐姐争夺铅笔,而被铅笔深深扎进去而留下的疤痕!</p><p class="ql-block"> 当我上了小学,会自己看书的时候,爸爸常常会给我们带回来几本小人书,我最喜欢看的是《三毛流浪记》、《郑板桥》和《陈景润的故事》。父母还帮我们订阅了《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晚上,昏黄的油灯下,再后来就是桔色的电灯下,围坐在四四方方的小饭桌旁的,就是我们几个姐妹,写字的写字,读书的读书,而母亲,则再坐在一旁,静静的织着毛衣。这在农村,在当时那个物质生活还比较贫瘠的年代,父母的做法的确非常少见,正是这些书籍,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现在想想,真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能把人带往远方”。直到现在,儿时读书的温馨画面还不时的会在我脑海中闪现,特别是偶尔晚上断电,点起蜡烛学习时,让我更加怀念自己儿时与父母一起读书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父母亲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我们姐弟四人,还要打理“晨兴理荒秽,草盛豆苗稀”的庄稼,他们没有时间满大街的喊着到处找孩子,就很少让我们在外面疯跑。下午放学后,就让我们在院子里或玩耍或读书。而我又是一个在运动方面比较笨拙的女孩子,踢毽子,跳绳,拾石子,跳间,玩不了几次,就败下阵来,渐渐的也失去了兴趣。唯有阅读,我乐此不疲,凡是带文字的东西,我都喜欢去看,去观察,去思考,我喜欢去接近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灵魂,喜欢和他们一起去经历生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 我小学是跟着母亲上的,我的记忆中,她从来就没有表扬过我,似乎我怎样的努力都不能让她达到满意。后来,在与母亲谈论起这段往事时,母亲才说,整天忙都忙死了,哪有功夫注意这些。虽然她说的是真心话,但她不知道,她这样做,让我整天处于一种灰色的团雾中,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从来就没有感觉到什么是骄傲和自豪,也就没有了所谓学业成绩的负担。我一任自己的性情去读去看一切带文字的东西,包括父母的书籍和报纸,让我感到那么的有吸引力。就是这种圈养与放养并存的教育模式,让我在当时物质生活还相对缺乏的时期,接触到了顶级而奢侈的精神食粮!上了初中,换了新的老师和环境,我内心的灵动如雨后春笋般,突然间就冒出来了!当杜老师用他那含笑的目光看着我的时候,当我的作文第一次在班内做为范文被阅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后背仿佛长出了一双翅膀,整个人都飞到了半空,轻盈的内心有了一种空山新雨后的豁然开朗,哪种感觉,真的是棒极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感觉的激励下,我越发的喜欢上阅读和书写,阅读席慕容的诗歌,让我看到了做为一个女子该有的细腻婉约,温润如玉;阅读三毛的散文,使我认识了女孩子也可以有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行走世界的勇气!阅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教会了我如何刚柔并济,如何追求幸福;在《平凡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不平凡的生活,并知道了什么是梦想,什么是奋斗。通过阅读,我知道了,优秀的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有强烈真挚的情感在里面;平凡的生活,要想获得幸福,也一定要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的努力去争取!一个人可以活的平凡,但决不能平庸。</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在学校举行的征文比赛中,我书写的散文《站在阳光下》,获得散文组一等奖,并且,偶尔也会有豆腐块般的文章见于报端。这种阅读大部头经典的习惯我一直坚持到毕业,直到我成了一名专业的数学老师,需要阅读太多的专业书籍,才不得不忍痛割爱。</p><p class="ql-block"> 回想自己求学时的读书经历,我感到阅读就是于对生命的一种滋养,一种浸润,套用一句话说,就是:它不会让你飞的有多高,但起码可以不让你跌入谷底!</p><p class="ql-block">二、专业阅读,让心灵与大师同行</p><p class="ql-block"> 当拿到师范的录取通知书时,父亲对我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智慧,而且还要有丰厚的文化修养以及高尚的道德品格,你要抓紧时间,早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听了父亲的话,为了心中做一名好老师的梦想,我的阅读面开始宽广起来,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神经学,目光所及的,必要借阅浏览一番;同时,为了改变自己不善言谈的毛病,我加入学生会,校乐队,文学社,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p><p class="ql-block">1.广泛阅读,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望着讲台下那些明亮的眼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名好老师。数学课的写写算算,重复枯燥单调,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本着“亲其师,信其道”的思想,我卯足了劲在课上课下与孩子们沟通交流,打成一片,我的理念是“你可以不喜欢数学,但至少可以喜欢我。”事实证明,亲其师,信其道还是很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孩子们,坐好了,都看着我,你们发现我今天有什么变化吗?”</p><p class="ql-block"> 中途疲惫时“孩子们,大眼晴在哪里?让我看看你那黑白分明的闪着智慧光芒的大眼睛,好吗?”</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一个朗颂比赛吧!”</p><p class="ql-block"> “马上就歌咏比赛了,孩子们,调怎么又起高了!咱们再来一遍,注意,面带微笑,预备,起!领唱的同学,请注意你们的站位和表情。”</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听懂和学会之间,还隔着一个太平洋呢!在学会和写对之间还隔着一座喜马拉雅山呢!那么在听懂和作对之间呢?”“隔着一个太平洋加上一座喜马拉雅山!”</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学习兵法:做题之前,先做深呼吸!看准,算对,一次成功,不留遗憾!”</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我给你们写了一封信,想不想让我读给你们听?”</p><p class="ql-block"> “这学期的操行评语我要给你们每人写一首诗!”“老师,你还会写诗!”“老师,你怎么不教语文呢?”“我教你们语文,谁教你们数学呀!”</p><p class="ql-block"> “老师,你知道的这么多!以前是不是教历史的啊!”</p><p class="ql-block"> 由于学校工作的调整,很遗憾,对于上一届的孩子没有把他们带到毕业,有一天经过原班级的楼下,在和其他老师交谈时,不小心被班里的孩子听见,一个孩子感叹到:“这简直就是天使的声音啊!”</p><p class="ql-block"> “明天我要去开会,这节自习课咱们先上数学,好不好?” “必须的,老师!”“那么喜欢上我的课?”“绝对的,老师!”</p><p class="ql-block">2.专业阅读,让课堂做到轻负高效</p><p class="ql-block"> 教师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如何做到轻负担,高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在追求的理想课堂境界。除了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参加工作后,针对数学课堂,我又收集,整理,阅读了很多专业的书籍;</p><p class="ql-block"> 阅读孙维刚老师的文章,我知道了数学教学,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数学的学习就是“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变得更聪明,就是要造就一个聪明的大脑”,就是要让孩子“释放潜能”,“传染聪明”!</p><p class="ql-block"> 阅读裴光亚老师的文章,我知道了教师的教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所以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知道了讲数学的最高境界,不是讲的清楚,而是要讲的有趣;知道了教学不但是一门艺术,还可以成为一种智慧,知道了在数学的课堂上,不是只能有图形和数字,算式,也可以有诗有远方!</p><p class="ql-block"> 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学会用微观的角度去观察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四步完成;理解问题,形成思路,执行思路,反思总结。</p><p class="ql-block"> 读张思明老师的《理解数学》,使我跳出课堂外,学习了模型思想在教学中的地位,达到在教学中会一线,带一面的效果,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同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p><p class="ql-block"> 专业阅读,让我与大师们一路同行,使自己的内心少了些许的困惑和迷茫;多了一份从容和安定;实践,阅读,反思,提升,让我的课堂变得看似简单,实则厚重,我不再因为孩子的一时失误沮丧,也不再因为一次的挫败而大发雷霆。</p> <p class="ql-block">三、亲子共读,守望儿子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对儿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的盒式磁带播放的儿歌以及谷建芬老师作曲的《唐诗宋词》,当他再渐渐长大时,我带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当时的书店很简单,一排排的书架之间,站着或坐着很多小学生,在认真的读书。儿子最喜欢的是走迷宫之类的书,从平面的,到立体的,渐渐地他喜欢的迷宫也越来越复杂,我已经远远跟不上他的步伐了,他走的很快,而我有时也会揣着明白装糊涂,装着为难的样子向他求助,“宝宝,妈妈都快转晕了,你来救救我吧!”于是他就伸出胖乎乎的手指,一路指着说着,把我领了出来!每次去书店,我们都不可能空手而归,挑两本最喜欢的买回家,接着看。每次当他看到有趣的地方时,都会兴致勃勃的给我描述一番,而我也装着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并说他讲的真好!对于儿子,虽然要求严格,但是我从不吝啬对他的表扬鼓励和赞美,我希望他健健康康,能过的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因为老公工作太忙,对孩子的教育他基本上是一点也指望不上。过多的由一个妈妈培养男孩,我有太多的担忧,我担心在他的身上会有太多阴柔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女子本柔,为母则刚”,为了尽可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不太喜欢运动的我就陪着他一起打球,下棋,学习轮滑,并在家里摆满了适合男孩子的玩具和书籍。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能够在周末,在假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的每一个空档期,能与他一路同行,能聆听他的心声,并能关注到他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寒暑假,除去外出的游玩和锻炼,在家里的情景基本就是:一张大大的餐桌,儿子一头,我一头,一人一书,一起阅读。上学后,学校里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除了平时字词段的积累外,每到学期结束时,还会推出假期阅读书目,让孩子选择喜欢的阅读,而我们家,每次都是悉数买回,一个假期,一箱书,就是我们娘俩的精神食粮了。从孩子们都喜欢的杨红樱系列《调皮鬼马小跳》,《笑猫日记》,到中国的传统经典《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再到国外的作品《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等;从文学作品到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一百个有趣的实验》;从科幻作品,比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再到人物传记《郑成功》,《邓稼先》,《钱学森》,《周恩来》,等等,儿子读,我也读,然后我们就有一搭没一搭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到了初中,进入失语期的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愿意与我交流,但从他阅读的书籍中,我还是可以看到他思想的方向,白落梅的系列作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你是琴瑟我为流年》也许能让他快速的去了解林徽因,三毛,张爱玲这些有才情的女子吧!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到梁衡的《把栏杆拍遍》,作家的思绪相信也会给他以沉思吧!</p><p class="ql-block"> 高中的学业更加的紧张,他已经没有了太多时间的阅读,但在他的书架上,仍然摆放着他喜欢的《曾国藩》,《苏东坡传》,学习累了,他会偶尔翻翻。我们的交流更多的也成了他的学习和成绩,毕竟,他今年高三,再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只是当我向他询问一些问题时,他通常会把书从书架上拿来,翻到我需要的部分,让我自己看。我真的不知道,这些书,他是什么时候看过的!看着这个一米八三,嘴角长出淡淡胡须,神采飞扬的对我侃侃而谈的孩子,我知道,在某些方面,他已经超越了我。</p><p class="ql-block"> 进入青春起的孩子,变得不再喜欢和我交流。但他的困惑和迷茫还在。我就适当的时候给他写便签,写纸条,写信,一做开导,二做加油,三做警戒。</p><p class="ql-block"> 儿子今年高三,时间打的很紧,他给自己的目标又定的很高。看着深夜仍在伏案学习的他,想打断,又不忍心。于是,提笔写了一封信,由于当时我正在重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感而发,就写到:儿子,你的倔强有时和苏东坡有一比,但是你没有苏东坡的豁达与乐观。妈妈希望你学学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天派精神,学学他“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与坦荡。人生一世,不可能处处坦途,遇到挫折,你可以伤心,也可以落泪,这不丢人!但是,妈妈更希望你学会像苏子一样用豁达的心胸去坦然面对遇到的一切,学会与自己和解,做一个温润豁达的男子!”</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的陪伴,书籍在我们母子之间,在他与那些有趣的生命,高尚的灵魂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无形的桥梁,把他送到一个又一个的远方!书籍的力量不像口渴喝的一杯水,不像饥饿吃的一顿饭,那么的立竿见影,他润物无声,慢慢的浸润在了儿子的身体里,刻在了他的骨子里,融入到了他的生命里!</p><p class="ql-block"> 在对待儿子的问题上,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特别喜欢一个词语叫做“守望”,遵循教育规律,陪孩子一起去经历。如果孩子是一颗小草,他就永远不会长成大树的模样,同样我们也不可能用爬树的标准来要求一条只会游泳的鱼,每个孩子都有他该有的模样,默默的耕耘,守望心门,静待花开!</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法去拓宽自己和孩子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去拓宽生命的厚度和高度,那就是阅读,广泛的阅读。</p><p class="ql-block"> 生活甚好,还有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