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总有一种悠悠的情愫在心头萦绕,我想那便是我对祖父的思念吧。很想像正常的家书一样,开篇“祖父大人,见字如面”。可惜,即便成文,人间亦无信差帮我送达这不尽的思念,其实我没有见过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风已经在他的坟上吹了四年,在我很小的时候,村里就流传着他的故事,祖父在人们心中在我心中是一个传奇,一抹遥远的光亮。</p> <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父孟广明,1934年生人,是一名老党员,25岁担任宁津县杜集镇张学武分管区(原名杜集镇东方红公社)段庄村党支部书记,依稀记得孩童时代祖母同我们讲过,祖父文化程度不高,但每次县里、乡里开会祖父都是出口成章让人叫绝!祖母说:“那时的村里鸡犬相闻,村民们发⽣了邻⾥纠纷、⽥地纠纷甚⾄家庭⽭盾,都爱找他来调解。”每到下雨天下雪天自己家屋里接满大盆、小盆都是水的时候,却不见祖父的身影,因为越是这种天气,祖父就越忙碌,他要去村里看望住在危房里的村民与没人照看的老人,屋子里有没有漏雨,村中道路有没有塌陷的路段! </p><p class="ql-block"> 1958年闹饥荒,饿死人不是什么稀罕事,村里工队按人头分粮,父亲兄妹六个,祖父总把粮食拿给别人吃,姑姑们饿得直哭,祖母为了给孩子争点口粮,没少和祖父争吵。记得前两年村里回家探亲的老人(孟洪义)和父亲说:“忘了谁也不能忘了广明,那时村里成分高的让人看不起,没人理,我快饿死了,是他在怀里揣了两个饼子救我一命啊!”我听了感到无比的光荣!</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大跃进,国家要求:“十二年内按照必要和可能,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从而提出了“跃进”的口号。 在那个温饱都满足不了的年代,祖父说: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的生活,于是 租父挖空心思,日思夜想怎么为人们打开致富的路子,为了这个梦想,祖父硬是带着一帮穷乡亲,经过奋斗和努力,于1960年在村里办起了小型副业(醋坊),醋糟用于喂养工队上的牲口,收入慎微。1967年爷爷找到村里工业局干部(高世杰)、本村陵县县长(孟吉宣)及本村渤海教导旅一团班长(段如良)商讨为村中致富谋项目,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为村子致富领跑!首先试点在村西大地打机井干翻砂(铸造)及给木工匠干刨床子,没想到副业第一年就达到了纯利润9万的收入,于是祖父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处副业厂房,给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电、安上了路灯,剩余的给全村村民开资。(这就是老人们常提起的三个三万)</p> <p class="ql-block"> 1970年,村大队副业厂房正式投入使用。把村西大地的副业搬回村副业厂房,又添新的副业拧刺绳。并开始修建村大队第二段厂房(含村支部办公区)并责任到人分配了业务员(孟传和)、保管(孟传忠)、会计(孟吉庆)、等各个队长!1972年祖父把副业分成了各小队企业,增加了电焊条垫圈产业,为村里买了一台进口的电视机,每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观看。1973年修了第三段副业厂房,村里的农用工具从两辆拖拉机,增添到5辆拖拉机,农田实行机种机播。1973年至1978年村里副业年突破10万。</p><p class="ql-block"> 祖父又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村里已有段庄高中的基础上又建了段庄村小学、段庄村初中。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为这个先进村,为这个村支书竖起了大拇指!乡长,镇长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就连当时的县委书记(赵胜武县长)也是常客!听老人们说:赵县长每周来段庄一趟,最欣赏的是段庄村骡马(骡子,马)挂的车队!</p><p class="ql-block"> 得到县长的认可后,祖父又申请了水库,水塘的新修建设。在70年代我们段庄村的地里又通上了有喷头的喷灌水井!并计划规划村庄,从本村东头开始挨着修建,谁家修起脊房,村大队一间房给一百块钱的补助!</p><p class="ql-block"> 慕名来村里学习的人们很多,姑娘们都愿意嫁到段庄,本村姑娘宁愿在这落户也不愿出村,来这里打工的人们也很多,其中有无家可归的孤儿,有过路讨饭的人们,祖父帮助他们在这里成家立业,从此让他们在段庄村落地生根。这也是直到今天段庄村有这么多姓氏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在祖父的带领下,段庄村越来越好,村民们无不称赞👍!</p> <p class="ql-block"> 祖父争强好胜,工作努力,多次获奖,听祖母说祖父的奖状在村大队会议室一面墙都放不下,1982年9月生病中行走不便,还不忘工作,让父亲搀着走到马棚、工队亲自指导工作,病重期间祖父多次让父亲把各工队的队长叫到床前安排工作,由于过度劳累1982年元旦48岁的祖父离开了,祖父把一生心血都投注在了为村民服务中。 </p><p class="ql-block"> 与祖父接触过的⼈都说,他是⼀位勤政廉洁、两袖清风的⽼党员;严于律⼰、坚持原则的好⼲部;待⼈诚恳、平易近⼈的好同志。家风无痕,润物无声。清廉家风传承三代,今后我将继续传承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带动他人,将好家风代代传承!</p><p class="ql-block">写此文纪念祖父,怀念祖父!</p><p class="ql-block"> 孙女:孟宪敏</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