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衙门史话海防与海权

融信

<p class="ql-block">  1866年意大利与奥地利海战,标志着海战由风帆时代跨入蒸汽铁甲舰船时代,英国铺设海底电缆人类通讯进入洲际通讯时代,瑞典若贝尔发现硝酸甘油黄色炸药,爆炸事件不断在世界各地发生。两次的鸦片战争失败,中国沿海大门洞开尤其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span>“庚申之变,创巨痛深”,<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清朝开始意识到“坚船利炮”厉害,</span>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了。</p> <p class="ql-block">  面对着水师的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重提二十年前两广总督林则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p><p class="ql-block"> 1866年8月,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福州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  1867年,船政衙门落成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婴豆山下。全称总理船政衙门,坐东北朝西南,合院式建筑群落。船政衙门的建筑主体采用清式大木构造,为三进建筑,整体庄严肃穆。原船政衙门前为辕门、竖俩旗杆;衙门前座6柱5间,分设中、左、右3个大门,每扇大门均画着巨幅门神。正门上方挂一直匾,上刻“船政”二字。衙门外有两石狮镇守,内列十八般武器。</p> <p class="ql-block">  船政衙门是清末直属清廷的中央职能部门,也是船政领导机构(也称节使署),同时也是船政钦差大臣及其幕僚办公、议事、休息的场所。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产物,总理船政衙门与当年设立在北京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样都是国家特设机构,其所辖事务涵盖了造船、海军教育及舰队操练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近代中国最早进行海防、海军建设的国家机构,具备了西方国家海军部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  福州船政衙门成立时,沈葆桢特地写了一副楹联悬挂在大门:“且慢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以此激励广大员工勤奋进取,认真刻苦学习格物致知的科学道理。船政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行政管理层层负责、处处把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洋务。</p> <p class="ql-block">  步入大堂,就是历任船政大臣办公的场所,正中间的屏风为仙鹤朝阳一品文官补子,是参照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官级而设立的。两侧的执事牌陈列了历任船政大臣的官职出身,任职的共有22位,其中专职的有8位,闽浙总督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州将军</span>兼任分别3位与11位。</p> <p class="ql-block">船政衙门大堂</p><p class="ql-block"> 船政大臣审案、办公场所。有公堂桌、交椅、印架等陈设。暖阁背壁为“一品朝阳”屏风,上悬“扬历中外”匾额(船政衙门建成后同治帝著南书房翰林书匾额一方“扬历中外”,期冀船政领风气之先,创历史新局,立格致之巅)。两边有执事牌,陈列历任主持船政的大臣官职出身。堂前方柱楹联为沈葆桢亲撰。</p> <p class="ql-block">  下设提调,掌局务;洋员正副监督,掌工程技术。其后洋员被裁撤,不久又复设。局下有办公、广储等八所及锅炉、轮机、舢板、鱼雷等十四厂,文案、船坞、官医等六处。另有制造学堂、驾驶学堂、绘事院、艺圃、健丁营等。自光绪十六年(1890)起,由地方巡抚、总督、将军等兼任,品秩不定。掌理福州船政局轮船制造事宜。</p> <p class="ql-block">船政衙门二堂</p><p class="ql-block"> 二堂由后中堂、卧室、书房、会客厅、餐行组成。后中堂是船政大臣会见属僚、议事场所;书房是船政大臣起草文书、批阅公文、探求西学、研读史书之处。后中堂正上悬“开物成务”匾额(“开物成务”出自《易经.系辞上》,这里指通晓先进技术,造船之理,得以建造近代舰船,促船政成功。</p> <p class="ql-block">  同治五年(1866),<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廷设在福州马尾的“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为国家级机构,其配置的主官为钦差大臣,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官阶正二品,有专折奏事权和司法权,直接对皇帝负责。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专职任职时间最长)。</span>光绪十六年(1890)后,船政大臣一职由专职改为兼职,职衔由闽浙总督兼管降到福州将军兼充。</p> <p class="ql-block">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沈葆桢的身份可以用三个兼任概括:林则徐的外甥, 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正是这三个身份,造就了沈葆桢的不凡人生。</p> <p class="ql-block">  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这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八岁的沈葆桢一改沈家科举不行的颓势,高中进士,并且入了翰林院。经过翰林、监察御史的磨砺后,咸丰五年(1855),沈葆桢出任地方的第一个官职九江知府,第二年,又署广信知府(今上饶市)。太平天国起义时因保全了广信,不仅名闻天下,而且摺升为广饶九南道道台。咸丰十年(1860),授吉赣南道道台,沈以父母年老而婉辞。咸丰十一年(186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国藩很是赏识</span>委以重用,不久出任江西巡抚。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建船坞及机器厂,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又创办艺圃。建造船舰20艘,分布各海口。</p> <p class="ql-block">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沈葆桢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驰赴台湾布防设守。他认为台湾孤悬海外,七省以为门户,久为他族所垂涎,“今虽外患暂平,旁人仍眈眈相视,未雨绸缪之计,正在斯时”。因此,他利用办理日军侵台的善后事宜为契机,对台湾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规划,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在防备薄弱的台岛南端琅峤增设恒春县,归台湾府管辖。移福建巡抚驻扎台湾,为日后台湾正式建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回朝廷,上北京后,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负责督办南洋水师,并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留学。沈葆桢以朝廷经费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师感到不足,主动提议先集中力量建北洋水师。光绪五年(1879年),沈葆桢在江宁病逝于任上,享年59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衔,入祀贤良祠,并准在江西及各立功省分建专祠祭奠,谥文肃公。</p> <p class="ql-block">  主持福州船政局期间,他提出“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的主权观。1869年6月,船政造出了我国近代第一艘蒸汽式战舰---“万年清”号。这艘舰长78.54米,宽9.17米,装有140毫米大炮,110千瓦,速度10节。在自制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前,法国监工达士博和法国领事巴士栋百般要挟让法国人来引港,但沈葆桢皆不为所折。他说:“引港是中国政府的主权,这个权不能让给外国政府。”由于他的坚持,才保住马尾的“港口权”。在他心中,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制夷,才是终极目的。</p> <p class="ql-block">  在聊昔日船政衙门之事,很有必要说一说林则徐、左宗棠、林普晴、魏源、李鸿章、胡雪岩等人简要事迹。</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该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战争爆发不久,林则徐被构陷革职,发往新疆戍边。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一月重获起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在奉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作品传世。</p> <p class="ql-block">  1841年6月,承担鸦片战争失败责任的林则徐被流放新疆,途经现在的镇江(京口)时,正在此地的老朋友魏源尽地主之谊,热情款待,“与君宵对塌,三度雨翻苹”,朝夕相谈,交换看法。林则徐预感自己可能没有机会继续编写《四洲志》了,把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四洲志》的全部资料送给好友魏源,希望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一部合乎中国人需求的世界概览。<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但历史没有留给他足够时间。</b></p> <p class="ql-block">  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1847-1848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为60卷本,刊于扬州;到1852年又扩充为百卷本。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p> <p class="ql-block">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就是说,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海国图志》书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无奈:唤不醒的天朝梦,意外:竟成日本“教科书”。清朝辜负了林则徐-魏源的一片苦心。“书成,魏子殁,廿余载,事局如故”(左宗棠:《海国图志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下图为沈葆桢与夫人林普晴画像</b></p> <p class="ql-block">  咸丰六年(1856年),沈葆桢出任广信(今上饶)知府。这一年,江西的14个府城中有8个,75个县城中有53个陷落,太平军对广信形成合围之势。所以沈葆桢敦促妻子来到这一至危之地,向当地百姓展示他的死守之心:“欲请吾妹到此,藉以镇压人心,冀于时事有济。”他惭愧地说:“拙官囊无治术,不足取信士民,欲以闺中人为质,笑我耶,怜我耶,要汝不吝此一行也,亲友欲附行者,力却之,告以……此时来则必死。”沈葆桢的妻子接到信后,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出发,来到了江西。当时,沈葆桢陪同工部右侍郎廉兆伦在城外五十里筹饷募兵征,太平军将领杨辅清探知城内无主,守城士兵只有四百,随即率大军杀来,大有一举踏平广信之势。</p> <p class="ql-block">  危急时刻,沈夫人林普晴她手提一把宝剑,站在官署的水井边,对守城将士说,如果贼兵进城,她绝不苟活,定会以剑自刎。将士见状,钦佩之下,齐举手中刀枪,发誓要与城池共存亡。林普晴见军心聚起,转身进入书房,刺破手指,给驻扎在附近她父亲以前的旧部、浙江提督饶廷选写了一封请求支援的血书。在这封血书中,林普晴写道:“将军漳江战绩,啧啧人口,里曲妇孺,莫不如有饶公矣……太守明早归郡,夫妇二人荷国厚恩,不得借手以报,徒死负咎。将军闻之,能无心恻乎?”在试图唤起饶廷选的恻隐之心后,林普晴笔锋一转,誓言旦旦地说,作为“先公保文忠公”之后,他们夫妇二人别无他选,只能踏血而去,誓死守城。</p> <p class="ql-block">  林普晴的这封信,不仅深深打动了饶廷选,亦深深感染了城中的将士。血书发出的第二天,沈葆桢赶回广信,率众守城。不久,饶廷选率两千援兵杀到,笼罩在广信城头的阴云随即褪去了大半。经过几日的厮杀,太平军兵锋受挫,只能撤围而去。沈葆桢抓住机会,联手饶廷选,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彻底击退了杨辅清的进攻。经此一役,沈葆桢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p> <p class="ql-block">  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民起事、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p> <p class="ql-block">  1850年1月3日林则徐因病卸任云贵总督回福州的途中,舍近求远绕道到湖南长沙朱张渡口,会晤贵州知府胡林翼向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但左宗棠因事未赴任。65岁的林则徐和37岁的左宗棠两人在湘江彻夜长谈关于中国军队海防大格局,史上称“湘江夜话”。两位伟人匆匆一叙,留下了许多的历史定数,十多年以后,左宗棠带着林则徐给他的资料挂帅领兵入疆,收复了今天中国1/6的国土,在伊犁这片林则徐被流放四年多的地方,他时刻想着林则徐那天晚上的话语,他抬棺入疆,不收复新疆誓死不归,以慰林公在天之灵。</p> <p class="ql-block">  同治五年(1866年)春,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行辕设在福州。八月,朝廷批准了左宗棠关于设轮船制造局的奏折,即以后的福州船政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就在船厂刚刚动工不久,十月,因新疆动乱,朝廷突然下令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span>左宗棠刚刚定下船政学堂的发展蓝图,为了不让其心血付之东流,在国内没有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条件下开办近代造船工业,只有依赖洋人帮助。一面约法国人,争取得到法国官方的支持, 分别聘任法国日意格、德克碑船政正、副监督。同时,商请红顶商人胡雪岩来福州开办“福州船政局”,协助料理船政的一切具体事务,成立中国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p> <p class="ql-block">  左宗棠赴任之前,认为接替人选必须满足三条件:一是了解并支持洋务;二是性格坚毅,自主建造舰船当时属新兴事物,受到的阻扰压力可想而知,非性格坚毅者不能成事;三是在福建当有享有威望。左宗棠三次上沈家商请,都被沈葆桢以丁忧为由婉言谢辞。无奈之下,左宗棠向朝廷推荐丁忧在家的江西巡府沈葆桢任船政大臣,左宗棠上奏《派重臣总理船政折》,指出“接办之人,能久于其事,然后一气贯注,众志定而成功可期,亦研求深,而事理愈熟悉,此唯沈公已。”清廷准奏,授沈葆桢总理船政大臣。</p> <p class="ql-block">  走出衙门,在后门可以看到同期建成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厅池与船政衙门同时建成于同治六年(1867年),位于原船政衙门前,呈长方形,总面积700平方米,驳岸用花岗石砌筑,四周石柱栏杆围绕。官厅池历经损毁,并于文革时期被填埋,2006年修复。官厅池旁边的建筑是船政学堂,这是近代中国最先引进西方自然科学教材和教育制度的新式学堂,为中国近代造船、航海、航空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原船政衙门,天后宫,官厅池,十三厂同在一轴线上,位于马尾莺脰山下,坐东北朝西南,其地格后玄武(婴 山)前朱雀(清凉山,卧牛山)山青秀丽,右青龙(马限山),左白虎(长马山),有山有水之贵,<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增加船政衙门环境的气势</span>。船政衙门(不含八字墙),宽为16.7167米,高为5.952米,六柱五开间,中间两柱宽为4.943米,两边开间宽各为2.975米,衙门座高为0.85米,台步为七级,每级高0.12米,都符合鲁班<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生”、“旺”两字。</span></p> <p class="ql-block">  原船政衙门,抗战时遭轰炸,后期破败。1956年修福马铁路时被毁。2013年-2015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原址主轴线上的平行位置新建船政衙门,</span>主梁采用印尼的菠萝格木材,十分坚硬且稳定性高,具有防火,防潮,防白蚁的作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与原建筑没有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  1866年,福建船政在马尾创办,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国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活动,为中国近代的造船、航海、天文、航空、铁路、机械等领域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州之星”纪念雕塑选址船政格致园,不仅见证了马尾船政与“福州之星”的深厚渊源,更进一步丰富了船政精神文化的内涵。《福州之星》雕塑之所以选择设在福州马尾的船政格致园,颇具深意。</span></p> <p class="ql-block">  “福州星”是一颗位于太阳系,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1997年11月21日,由福州籍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生发现。2015年国家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提交申请,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福州星”,并获得了批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州之星”雕塑</span>由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景育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设计,</span>《福州之星》雕塑高9.15米,宽8米。</p> <p class="ql-block">  1866年12月23日(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船政工程(衙门、学堂)全面动工,学校于1867年6月6日迁至马尾新校舍,按其前、后位置,分为前、后学堂。船政学堂自1866年一路开办至1907年福建船政停办为止,毕业生共628名。1867年1月6日开学。学制初定5年,实际为7年。</p> <p class="ql-block">  1867年7月,沈葆桢出任总理船政大臣。上任伊始,他一方面委派日意格、德克碑回国购买设备,并聘请洋师、洋匠。船政相继从国外聘来52名技术人员担任监工、矿师、绘图员、书记、匠首、教习等职务。另一方面在马尾中岐征购土地、建设工厂、船坞、学堂、宿舍等等。左宗棠原订合同设工厂5所、学堂1所,用地200余亩。在沈葆桢主办期间却大加发展,工厂增至13所,学堂增至5所,用地扩大为600亩,规模相当可观。</p> <p class="ql-block">  同治五年(1866年),设立总理船政的同时创办船政学堂,是近代中国最先引进西方自然科学教材和近代教育制度的新式学堂。初建时称“求是堂艺局”,后改称“船政学堂”,分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为制造学堂,亦称“法语学堂”,教授造船与设计;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教授航海、驾驶及轮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建船政从创办之初就大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成为了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产业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船政发展的问题上,沈葆桢远识卓见,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而重在学”。他清楚地知道,满口之乎者也,一肚子四书五经,已经不再是人才的标准了。如果培养不出一批造船和航海人才,一切依赖洋人,振兴海军只能是南柯一梦。他制订了船政学堂章程,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实行严格的管理方法进行赏罚。</p> <p class="ql-block">  船政学堂培养出了著名毕业生:严复、邓世昌、魏翰、詹天佑、刘步蟾、林永升、林泰曾、叶祖圭、萨镇冰、程璧光、陈季同、高鲁、王绶琯等十三位等多位精英,他们分别活跃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社会、文化、铁路交通等各个领域。“一座学堂引领一个时代”,充分显示了船政学堂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福建船政先后共建造有各类军舰40余艘,这些舰船曾参与了近代中国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诸如沈葆桢巡台、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抗日战争以及收复南海诸岛等等。此后,福建船政在制造舰船、机器设备,以及飞机制造等工业领域,独领风骚数十年,成为了近代中国折射西方工业文明的重要窗口,为中国近代海军极大地推动和影响近代化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  遥想一百年前,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任人宰割的国度,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一边镇压国内暴乱,一边签订屈辱的卖国条约,偌大王朝的尊严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毫不留情的践踏,主权一步步丧失,土地一步步沦陷,尤其是中法马江海战、中日甲午战争、旅顺之战惨败,所以在面临外国侵略和内部起义的打击下,清廷在内忧外患中被辛亥革命推翻了。话说回来,还需提到晚清时期,布政使<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顶商人,</span>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崩盘。</p> <p class="ql-block">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一辈子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便是帮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件事,几乎让他青史留名。要知道当时朝廷可没有给左宗棠一点后勤补给,只是让他去做这件事,然后没有了下文。整个西征的军队后勤可以说是由胡雪岩一己承担的。这虽说让胡雪岩名扬千古,但是他的作用也被李鸿章看在眼里。由于李鸿章与左宗棠多年政见之争,结下政敌。所以李鸿章深知想要扳倒左宗棠就必须先除掉胡雪岩。</p> <p class="ql-block">  中法战争爆发前,作为主战派首领,左宗棠义不容辞,亲上前线,率军抗敌,而正好此时胡雪岩与洋商集团在生丝生意上暗战着,这也让李鸿章和幕僚们看到了“倒胡”的绝佳时机。胡雪岩每年都会进购大量的生丝,同时在全国各地也都有钱庄。在光绪八年(1882年),胡氏为获得生丝定价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动用钱庄资金,耗银2000万两,</span>企图垄断丝茧贸易,却引起外商联合抵制。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p> <p class="ql-block">  此时,李鸿章掌管着官办电报总局伙同总办盛宣怀在这件事情上面动手。一面散布假消息造成钱庄挤兑,另一面扣押胡雪岩发出的救市电文,打压胡氏。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胡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再者当时国外汇丰银行也在背后捅刀子,将他为朝廷借款80万两即将到期告诉李鸿章。</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利用权利之便,直接扣下朝廷拔下来的欠款,让胡氏资金链断裂。同时将存在利息差,他向国外银行借款,利息是3厘,而向朝廷虚报为4厘,李鸿章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慈禧,慈禧太后知道后,大怒,竟敢在太岁头上动手。在1885年,胡雪岩被左宗棠抄了家,同年十一月抑郁而终,终年62岁。胡雪岩的成功是依托左宗棠的政治资源,随着左公的失势,胡雪岩也跟着倒塌。说白了,胡雪岩是“左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p> <p class="ql-block">  马江海战是清代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883年,法国以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双方军事在越南战场上虽然互有胜负,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过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对,法国的条约没有得到实现,随即出兵台海胁迫清政府。法舰在马江每日或四五艘,或五六艘,出入无阻。它们与福建水师军舰首尾相接,并日夜监视之,前后为时月余。福建水师处于被法舰围困的状态,战争一触即发。福建海军许多官兵请战,要求自卫;不少士大夫上书要求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北洋水师支援,以挽救大局。但李鸿章执意求和,不准抵抗,更拒绝增援。</p> <p class="ql-block">  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又称闽江口海战)爆发。当日8时,法军向清朝闽浙总督发出通牒,但清朝官员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和会办福建海防大臣张佩纶等接受朝廷旨意<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竟然</span>"严谕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海战尚未开始,中国海军的手脚就被束缚起来了。下午13时45分,停泊在马江(马尾)水面的法军10艘战舰,其中8艘军舰、2艘鱼雷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总重14500吨。法国舰队利用落潮的有利时机发起攻击,向</span>当时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军战舰26艘,总重约9900吨,号称是中国第一海军开战,福建水师</span>寄希望于乞求法军延期进攻。</p> <p class="ql-block">  当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时,清军主要将领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海战不到30分钟,福建水师兵舰11艘(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毁,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以及运输船19艘沉没,官兵殉国760人,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而法军仅5人被击毙,15人受伤。海战中法军还摧毁了马尾造船厂和两岸炮台。导致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p> <p class="ql-block">  马江海战惨败,激起国人极大愤慨,8月26日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中法战争正式宣告爆发。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与巴德诺在《中法新约》上签字画押之后,清朝承认越南为法国的殖民地,中法战争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  清政府吸取教训,所以才有了1885年10月总理海军衙门的设立以及1888年北洋海军的快速成军。1890年,北洋海军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了(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但是清政府马上就停止了投入。正是在那之后,日本不断地购置新式军舰,一下子追上来了。等到清政府再次想要超越的时候,一切都晚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清政府,根深蒂固的是“海防”观念,而不是“海权”思想。实力一度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虽然初步具备了和西方类似的舰队组织形式和外在特征,但骨子里仍是“防海”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发生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发生地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p> <p class="ql-block">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p><p class="ql-block">名称 火炮 鱼雷 总排水量 兵力 航速</p><p class="ql-block">单位 门 架 吨 人 节</p><p class="ql-block">北洋水师 195 556 32100 2126 10.2</p><p class="ql-block">日本联合268 568 40840 3916 14.5</p><p class="ql-block">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日本拥有10艘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18艘重巡洋舰、20艘轻巡洋舰、112艘驱逐舰和65艘潜艇,总吨位超过120万吨,约为美国海军舰艇总吨位的80%)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p> <p class="ql-block">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0月24日,日军动用了48艘运输船、208艘登陆艇运送日军将第1、第2师及第22混成旅编成第2集团军,共计2.4万余人实施登陆作战,抵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登陆行动持续半个月,北洋海军及驻大连湾、旅顺清军均坐视不问。日军向旅顺口进逼。驻守旅顺口地区清军共有1.4万余人,旅顺口海陆炮台共有各种口径火炮78门,兵力并非不堪一战,但因7名统领互不统属,慌乱无计,导致军心涣散。22日,日军陷旅顺口,并血洗全城,滥杀手无寸铁之平民2万余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惨案。</p> <p class="ql-block">  至1909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风雨飘摇的清朝</span>政府将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北洋水师、湖北水师以及南洋水师,合并重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重新组建起一支包括13艘战舰、总排水量1.8万吨的巡洋舰队。</span>1912年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全盘接受了清朝海军的遗产。1937年,中国海军总吨位6万吨,此时,日本海军总吨位已达120万吨,相差20倍。</p> <p class="ql-block">  1928年,时任中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的陈绍宽就曾经上书民国政府,要求花2000万元建造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以下简称航母)。1943年11月,陈绍宽再次提出一个庞大的海军建设规划:从辽东到南海,划分四大战区,建造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约18亿元。那绝对是中国军界的重磅炸弹!这个时候,蒋介石既不想出钱,又不想失掉人心,就使出“拖”字诀:五年,十年,十五年,给陈绍宽画了一个大大的饼。雄心勃勃地宣称“我们预定15年后有60万吨的海军”,依然是一个梦想。</p> <p class="ql-block">  中国100余年来也是这么过来的,深深知道这些苦,但是堂堂中国人、泱泱海权大国怎么会受得了?!如果说当年日本的“蓄谋已久”和“奋发图强”是导致打败清政府的原因。<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1980年刘华清将军</span>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管装备、军务和动员工作访美时“踮起脚尖、努力探望”航母设备后,中国人就开始从航母上开始觉醒了。只是我们中国人想做的,不就是隐忍嘛?不就是奋进吗?</p> <p class="ql-block">  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企图唤醒蒙昧的民众,人们一步步建立起政党、军队,打击军阀和封建势力,团结工农,在经历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以及4年严峻的国内战争,无数英雄豪杰抛头颅、洒热血,经历了无数的牺牲和苦难才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列强及其走狗对我国经济建设与先进制造业封锁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我们的先辈、我们的领袖,从来没有被巨大的压力压倒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我们国防工程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充分体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创新精神等。敢于和装备先进的美军在朝鲜、越南的战场上交锋,我们敢于和苏联的钢铁洪流在祖国东北的边境对峙,我们打的在边境挑衅的印军闻风丧胆。</p> <p class="ql-block">  1991年12月25日在苏联解体后,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领导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富强。重新回到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位置,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我国GDP总值14.73万亿美元,而全球经济总量为84.72万亿美元,占比17.38%。2010年中国:GDP总量6.0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9.2054%,首次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2010年日本:GDP总量为5.7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6201%;2018年7月6日凌晨,这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来自于中国的一部分商品要收取增加25%的额外关税。</p> <p class="ql-block">  这一举动也就意味着中美贸易战的开始。中美贸易争端,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美国政府发动贸易战其目的是:1.维护霸权地位。2.遏制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贸易战一定得打,这也是中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大团结,众志成城,就一定能迈过这道坎。</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底蕴和气数最深厚的民族,从来不怕与人交锋,漫长的历史赋予每一个中国人自省自鉴的智慧,我们从无到有,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我们困顿过,我们被自己的伤病摧残过,我们也因为自己的伤病被别人凌辱过。但我们明白真正的强者,是不惧艰难险阻,不惧流血冲突,不惧封锁孤独,永远不忘历史,不忘教训,引领世界潮流,维护世界和平的民族。我们从没有忘记一百年多前、七十年多前的屈辱和痛苦。</p> <p class="ql-block">  古今中外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的历史反复告诚后人,海权兴,海军强,国运昌。以马汉、科贝特等为代表的海权理论至今仍散发光芒,其合理成分充分说明海权与制海权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陆海統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要求。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人民海军,有效维护和发展海权是落实中央战略要求的应有之义。从“雄鸡形”到“火炬形,从横板到竖版。不变的是国土面积,变化的是捍卫领土领海主权的决心愈加坚决。</p> <p class="ql-block">第一艘叫“辽宁”,就是为了铭记甲午旅大战争。</p><p class="ql-block">第二艘叫“山东”,就是为了铭记甲午威海卫战争。</p><p class="ql-block">第三艘只能叫“福建”, 就是为了铭记中法马江海战</p> <p class="ql-block">  辽宁舰: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辽宁号航母舰”全长300多米,宽70多米,高度达到60多米。主甲板以下有10层,主甲板以上岛式上层建筑有9层。正常排水量为5万余吨。辽宁舰的前身是前苏联设计的“瓦良格”号,最初方案是作为“载机巡洋舰”,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这是苏联特色,但反舰导弹体积巨大,发射结构占据了庞大的内部空间,因此后来改装成辽宁舰后,只能搭载24架歼-15舰载机。</p> <p class="ql-block">  山东舰: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正式交付海军,这艘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山东舰作为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作为中国自行设计的航母,避开了苏联方案里面的“巨坑”,增加了机库容积,航母至少可以搭载36架歼-15舰载机,相比辽宁舰,数量提升了50%。全长315多米,宽75多米,正常排水量5万吨。山东舰的高度是二十多层楼高,隐形飞机雷达,无人舰载机等装置。</p> <p class="ql-block">  福建舰:2022年6月1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航母全长约317米,宽度约78米,建有3条起降跑道,两部升降机,甲板面积差不多相当于3个半足球场前后相连,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滑跃式起飞的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福建号”采用了平直甲板设计,常规动力,而且在起飞方式上跨越蒸汽弹射,直接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磁弹射模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