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印象

桐丘人

<p class="ql-block">  我对黄鹤楼最早的印象是在上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上,那时没有课外书和辅导书,老师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古诗词必须熟记于心。记得最清楚的是李白的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从此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有了模糊与清新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才11岁,生活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小村庄里,儿时的记忆里,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和父亲到乡镇上,对于黄鹤楼更没有任何的想法和奢求。它只停留在老师的诗文讲解中和要求背诵的任务里。天地轮回,斗转星移,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我竟然与黄鹤楼不期而遇,这在当时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却一次次的成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  2011年4月,我受公司之命,去武汉亚博特动物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参加特制苗的技术培训会,历时一周的会议结束后;我和同事们一行五人来到黄鹤楼游玩,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目睹它的风采和雄姿。内心无比的激动和高兴,眼前的黄鹤楼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巧夺天工的外形深深的震撼了我,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迫,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一下;所幸的是,我用随身携带的柯达相机记录下了一些美好的瞬间碎片。</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我应邀到武汉黎耀药业有限公司考察交流;并参加由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举办的“2022第四届中国规模猪场智造论坛”。历时6天的各种议程结束后,我又一次来到黄鹤楼,这是相隔11年后的再次重逢。绿树掩映中的黄鹤楼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恢宏大气。我对它愈加的神往和倾慕,也许,这是黄鹤楼对于我一直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和割舍不断的情愫的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京广铁路从楼下穿越而过,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必去的打卡地。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近几十年来,黄鹤楼已发展成融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区,先后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上百位,海内外游客7000多万人次。黄鹤楼景区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p> <p class="ql-block">  7月17日早上,天空下着濛濛细雨,我乘出租车来到黄鹤楼景区西门,远远的就看到了巍峨屹立、轩昂恢宏,外表覆以黄色琉璃瓦、富丽典雅的黄鹤楼。由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黄鹤楼”三字金匾,熠熠生辉,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 越过元代至正年间修造的“胜象宝塔”,穿过庄重大气,书有“三楚一楼”和“江山入画”的牌坊。</p><p class="ql-block"> 在牌坊的两侧有两座配亭,分别是“瞰川亭”和“揽虹亭”。起美化装饰作用,瞰川指的是站在这里可以俯视长江,江汉交流气势磅礴。揽虹指的是登上高楼可以采到天上的彩虹,形容黄鹤楼的高耸。两座亭子均呈八角正方形,钢筋混凝土仿木石结构,上置瓶式宝刹,檐下施斗拱装饰,底部设雕花栏杆,八角重檐攒尖顶,羽翼舒展,雄健俏丽,红柱黄瓦鎏金飞碧。</p><p class="ql-block"> 亭名分别由黄松涛、黄亮题写,字体遒劲工丽,清秀优雅。</p> <p class="ql-block">  两亭间,一尊《黄鹤归来》的铜塑屹立于黄鹤楼下,铜塑由两只仙鹤站立龟、蛇背上组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鹤立龟背也被人们理解为“黄鹤归来”之意。表现古代神话传说,相传古时大禹治水,感动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平息,民众安居乐业。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便脱胎下凡,以昭普天同庆。除传说外,“龟鹤遐龄”是民间常说的颂词,“神龟寿鹤龄延年”亦被老百姓视为吉祥之兆,蛇则代表长久或长寿。</p><p class="ql-block"> 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p> <p class="ql-block">  沿左右两侧的台阶均可到达黄鹤楼下,我站在楼前的平台上,仰望这座辉煌瑰丽、挺拨独秀,宛如高筑于云空之中的建筑,不禁感叹他的命运多舛。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因耸立于黄鹄矶而得名,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仅在明清两代,黄鹤楼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10次,故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古黄鹤楼建于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清代光绪十年(1884年)。</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黄鹤楼是现代重建的,重建的黄鹤楼并没有在古黄鹤楼原址,而是选择在蛇山山颠,1981年10月破土开工,1984年6月落成并对外开放,重建的黄鹤楼主楼以清代同治年间修建的楼为蓝本,飞檐斗拱,红柱碧瓦,但比同治楼更高大雄伟。</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峰岭之上,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楼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由72根圆柱支撑,雄浑稳健,楼上有60个翘角淩空舒展,像黄鹤飞翔。楼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攒尖楼顶,层层飞檐,下隆上锐,四望如一。</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外观为五层建筑,实际内部一共有九层。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因此有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谓之“九五至尊”,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楼层内外绘有以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且层层设制回廊,使游人方便。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p> <p class="ql-block">  檐下四面悬挂匾额,四方匾额皆名家手笔:迎面东,“楚天极目”、“帘卷乾坤”,开阔也;北“北斗平临”、“云横九派”,高耸也;西“黄鹤楼”、“气吞云梦”,磅礴也;南“南维高拱”、“势连衡岳”,巍峨也。</p> <p class="ql-block">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仙”、“因山”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因仙”说分两种,一说是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得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楼的墙上用橘皮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为感激道士和黄鹤的恩德,遂出资建楼,称黄鹤楼。“因仙”得名的说法却令赏楼者插上了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p><p class="ql-block"> “因山”说,历代考证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互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因山”得名的说法为黄鹤楼得名奠定了地理学基石。</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的传说是以武昌蛇山黄鹤楼为故事发生地域或与其有关的传说组成,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丰富多流。始于三国、南北朝,其时战乱频仍,政治黑暗,人生痛苦,为佛、道二教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人们希冀超脱苦难的现实,把希望从今生移到来世,从地上转向天国,幻想超尘出世,羽化而登仙,于是“仙人乘鹤”的故事便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的传说大体分为三类,即:神仙传奇、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其基本篇目有《子安驾鹤》、《费祎升天》、《仙人吹笛》、《橘皮画鹤》等数十篇。独特的地理环境,生动的民间传说,精美的诗、词、文、联,使黄鹤楼成为千古名楼,而黄鹤楼传说是这种历史名楼的灵魂,是黄鹤楼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黄鹤楼的传说是古老的,他又是鲜活的,它的“天人合一”,少贪寡欲,惩恶扬善的故事主题,平民化的叙事手法,神仙、人物、生灵和谐相处的画面,一波三折的情节发展以及时常意料不到的结局,不仅契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心理,也能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  步入黄鹤楼,第一层大厅高大宽敞,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墙壁上是由艺术名家周令钊以“白云黄鹤”为主题创作的巨大陶瓷彩釉壁画,壁画高九米,宽六米,由756块彩陶板镶嵌而成。画中黄鹤楼居中矗立,上有仙人囗吹玉笛驾着黄鹤腾空飞舞,下有郁郁丛林和滚滚浪涛,悠悠白云被风吹卷,在水天之间缭绕,产生了一种“水从天降,云从脚下升”的意境。底下是黄鹤楼前聚集的百姓们,他们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或登楼远眺,洋溢出一派黄鹤归来的欢乐景象和神奇浪漫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幅《白云黄鹤》壁画已经成为黄鹤楼的象征符号之一。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七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黄鹤楼第一层四面各有对联一副,匾额一个,都是名家撰书。四联分别是:东面:龙伏蛇腾对唱大江东去也,天高地阔且有黄鹤再来兮。南面:飞阁出金霄环顾三楚风云顿觉诗情来眼底,名城留胜迹相迎五洲宾客常怀友谊话楼头。西面:鹤舞帆飞两水浪开东海日,楼成景换五洲客醉楚天春。北面: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揽斯景怒江辟峡画中天地壮人间。</p> <p class="ql-block">  扶梯而上,进入黄鹤楼第二层大厅,正面墙壁上使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的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两侧是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了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大厅中还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黄鹤楼的模型。宋代黄鹤楼由主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建在城墙高台之上,四周雕栏回护,主楼二层,顶层十字脊歇山顶,周围小亭画廊,主次分明,建筑群布局严谨,以雄浑著称。元代黄鹤楼具有宋代黄鹤楼的遗风,但在布局与内容构成方面有不小的发展,植物配置的出现, 更是一大进步,使原来单纯的建筑空间发展成为浓荫掩映的庭院空间,特点是堂皇。明代黄鹤楼,楼高三层,顶上加有二个小歇山,楼前小方厅,入口两侧有粉墙环绕, 特点是清秀。清代黄鹤楼的图形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表现出一种神奇壮美的气质。建制格调以三层八面为特点,主要建筑数据应合“八卦五行”之数,其特点为奇特。现代黄鹤楼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重新设计,楼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七十二根大柱拨地而起,六十个翘角层层凌空,琉璃黄瓦富丽堂皇,五层飞檐斗拱潇洒大方。</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层大厅瓷砖镶嵌的是《人文荟萃》壁画,该大型陶瓷壁画由三幅相连的绣像组画构成,描绘了唐宋时期13位文化名人:杜牧、白居易、刘禹锡、王维、崔颢、李白、孟浩然、贾岛、顾况、宋之问、岳飞、陆游、范成大的潇洒风姿,并选录他们吟咏黄鹤楼的诗词为题款,分别题写在画像的旁边,壁画图文并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该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华其敏教授创作,山东淄博陶瓷厂烧制。</p> <p class="ql-block">  在其对面是《星河璀璨 辉耀古今》一一黄鹤楼诗词概述。主要展示:鲍照、崔颢、苏轼、岳飞、李东阳、王世贞、李梦阳等人的诗作,珠玑满目,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这其中最为有名的诗句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p><p class="ql-block">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p><p class="ql-block">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p><p class="ql-block">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p><p class="ql-block">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p> <p class="ql-block">  第四层是文化活动场所,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和选购,大厅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为有雅兴的游客一显身手而用。</p> <p class="ql-block">  第五层大厅《江天浩瀚》壁画是由著名国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楼家本教授于1987年创作完成,2019年再次完善。他在阐述自己的杰作时是这样描述的:金碧写意重彩壁画《江天浩瀚》共十幅,面积约100平方米米。《长江源流》七幅围绕墙体《江河源头》、《上游浪泻》、《三峡至美》、《黄庐仙幻》、《洞太烟波》、《东流沧海》、《大洋黄鹤》,雨雪降喜马拉雅汇江源天地轮回长江一母亲的哺育。</p> <p class="ql-block">  正面墙左幅《流逝》创世纪大禹治水渔猎农耕,新石器彩陶女,青铜时代血火炽烈人神共胜,长江女神与三道弯伎乐舞姿,屈原楚文化求索于上天入地,时间虽流逝长江文明永驻。</p><p class="ql-block"> 正面墙右幅《华年》一千七百多年黄鹤楼从军事望楼,民间酒楼故事,道观吕祖骑鹤仙去传说,渐成华夏千古名楼永恒不衰,鲁班似的木工石匠精美建楼,李白、崔颢千万诗人墨客赋诗作画,琵琶女弹唱,鄂城统帅岳飞保卫热士,西施采桑浣纱原生态之美,长江船夫搏险滩恶浪,华年显示黄鹤楼无限的生命力与中华永存。</p><p class="ql-block"> 正面墙最大一幅《浪淘沙》后浪推前浪,长江之水天际来奔泻万里入大洋,哲理的方向,审美的标尺,艺术魅力的完善,江河亿万年的奔流,美丽又险恶的浪花在碰撞中无穷尽的演绎沉淀真善美,让宾客在名楼顶层离去后,更浮想联翩,自立人生,拥抱世界。</p><p class="ql-block"> 《江天浩瀚》以最规范又创新的中国重彩壁画形式,采用天然矿动植物色,沥粉贴金,全部江水泥金史无前例,用浓墨丽彩写意长江史诗及黄鹤楼的历史时代情怀。</p> <p class="ql-block">  走在五层大厅的外走廊,纵目四望,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错落有致,鳞次栉比;远处的电视塔如长剑倚天,高耸云霄;万里长江穿城而过,滚滚东流;江面上千船飞渡,来来往往;蛇山脚下京广铁路运输繁忙,车笛声声;长江大桥如彩虹飞架,车辆川流不息;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迈诗句。</p> <p class="ql-block">  出黄鹤楼向东走不远,便看到沿山脊轴线的高台上,有两个建筑体,一个是清代历史遗物宝铜顶,另一个是为迎接千禧年到来而修建的千禧吉祥钟。</p> <p class="ql-block">  宝铜顶,系清代同治7年(公元1868年)所建的黄鹤楼端顶,由时任武昌府知府黄昌辅主持下令铸造,高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为青铜铸成,重约2吨,铜顶上端为宝瓶攒尖顶,中部呈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形,下部为莲花宝座,清代光绪10年(公元1884年)黄鹤楼被火焚毁后,仅遗此物。黄鹤楼重建后,把这个宝铜顶移至于此。</p> <p class="ql-block">  千禧吉祥钟是以古编钟钟架为创作原型,衍生、转化而成,它将古编钟钟架单架立的形式演变为四周围合的空间构架形式,外观似“亭”似“架”,新颖生动,蕴涵楚文化。</p><p class="ql-block"> 该钟于1999年底落成,2000年元旦开始接待游客,取20世纪和21世纪连接之意。钟身重20吨,蒲牢1吨,用黄金2.1公斤,白银8.4公斤,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表面是龙凤呈祥图案,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中国铸造的最大铜钟。</p> <p class="ql-block">  回望黄鹤楼,“楚天极目”、“帘卷乾坤”鎏金大字闪耀夺目,楼宇通体璀璨华丽,今日的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鬼斧神工的精品。虽然今天天公不作美,却没有阻挡住人们游览黄鹤楼的热情和兴趣,景区内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个个喜笑颜开,欢欣鼓舞。也许淅淅沥沥的小雨驱散了炙热的暑气,空气中吹来凉爽的微风,才让人们如此开心的游玩吧。</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依山傍水,占尽形胜,景纳万端,他已经超脱了楼体本身的价值,优美的神话传说和历代不绝的名家赋咏,更使黄鹤楼平添了诗情与浪漫,成为蜚声中外的历史文化名楼。黄鹤楼也是武汉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他见证了武汉的发展和变迁,是历史文化名城武汉不可或缺并最为耀眼的记忆符号。它将永远的注视着这个英雄的城市不屈不挠、蓬勃奋发,激流勇进,以更高昂的姿态,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时代的最前方。</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我还会来的。</p> <p class="ql-block">2022.7.19于扶沟华大•丹桂华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