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旅行日记》之一

芜湖长弓

<div>  70年代,父亲已经是花甲之年,没有退休,身任江风船厂财务科主办会计,这副担子却没有人可接任,因而一直留用,父亲为江风船厂的生产和发展贡献了他毕生精力。父亲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在出差工作之余在朋友和亲戚的陪同下,游览了不少地方,这也是他人生最后的旅行。父亲记录的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从一个侧面可以观察到那个时期的中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是一段中国社会的写实。</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b>(我的父亲张衡武于1976年)</b>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旅行日记《之一》</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衡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73年(6月22日——7月13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于1973年1976年先后去苏州、上海、广州、长沙、韶山、天津、济南、桓台、汉口、杭州、衢县、南昌、安庆、合肥等地,当时我的出差任务是为江风船厂分配造船材料及签订造船业务联系,籍此机会顺道探亲访友并游览了大好河山和大江南北风光,一晃已有廿多年,在旅途中包罗万象写下“综合性的日记”经摘要整理,题名为“旅行日记”、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芜湖到苏州</b></p><p class="ql-block"> 6月22日从芜湖出发乘往上海火车到苏州下车拜望廿年未见过去大业盐公司同事强志诚,他已是半百老人年龄52岁,记得我们在衡阳同吃同住计算一下卅多年。他至今仍然是独生一人,他告诉我曾经结过婚,未及两年又离婚,对方是在上海外国语学院,文化大革命因划清界限,与前夫离婚后与他结合并带有前夫两个孩子,他说的很激动,不能再继续说下去,我劝慰他几句,人老了还是找一位适合老伴,生活上彼此好好照顾,他住在苏州西善桥洗马巷七号,他租一间大房子,房间布置精致,他在苏州市锅厂工会干事,最近又将调往电动厂担任成本会计,思想上有负担不愿去,我来苏州他请了两天假。</p><p class="ql-block">强志诚和我一样喜爱京剧,也是受我的影响,他非常聪明,我唱的是梅派,跟我哼哼唱唱全部学会,43年他的工作调到重庆,胜利后又调到天津居然成为票友登台客串,和我谈的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3日早晨强志诚去菜场买肉,排骨、活鲫鱼,办了一桌菜美味可口。中饭后邀我去苏州名胜游览,拙政园、狮子林,那里风景幽美,全是明清时代艺术精华,确实是“幽深而明净,精巧而秀丽,那长走廊窗有不同样格式,别出心裁,很是美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4日上午他邀我去苏州名胜古迹虎丘游览,那天是星期假日游客较多,我们乘公共交通车挤得水泄不通,踏上虎丘路上远远看见宝倾斜之势,据说是越王勾践开辟遗迹,数千年完整如好,是否后人编造,尚待研究。从虎丘步行至苗圃,两壁玻璃框上全是从石碑印刷下来诗歌赋大好文章,又往西园寺观看塑造佛像五百罗汉,我欣赏最逼真是济公活佛,从左边看济公活佛半边脸是笑,从右边看半边脸是苦,再从中间看去不笑不苦,一般面部表情,劳动人民智慧创造,别开生面,引人发笑。下午一时回到住处,强志诚做了面条,又闲谈一些个人问题,四点钟到火车站签好车票,仍乘合肥至上海89次快车。我进月台与强志诚握手而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