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火塘

春风话语

<p class="ql-block">火塘是瑶族建筑吊脚楼必有的设置,一般都是选在二楼偏排靠里的半厢作火塘。火塘选用宽厚硬度好的实木板镶制成一个长宽约1.5米,深约六十公分的正方形木槽,槽内用粘性好的黄泥巴填满舂紧,正中央留一个深约十公分的小坑,用于放柴烧火,安放三脚铁架,用于架锅煮食,四周用平整的石板铺好,与楼板隔开,用于防火。瑶族的火塘是用来取暖、做饭、聚会、商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就喜欢围在火塘边,特别是冬天,烧上一炉火,烤着暖暖的,几个小孩子还有那卷缩在墙角的猫就在火塘边玩耍,常常又带有任务,边玩耍边煮饭,玩耍时用柴火烧烬后的黑火子在石板或楼板上写字、画画,火塘也成了我们最初的“练习本”。听到咕噜咕噜饭开的声音,就用饭勺去搅拌几下,舀出几勺米汤,放点白沙糖,那是小时候最好的饮品也是最幸福的事了。父母生怕我们挨饿还时常在火塘边放几个红薯、芋头,用炽热的火柴灰掩埋起来烤熟,饿了随手一抓就往嘴里送,弄得满脸黑不溜湫的。晚上点上一盏煤油灯,拉上一个小板凳,就这样在火塘边写作业,陪母亲煮猪稍,但常常是写着写着就睡着了,等猪稍煮熟了母亲才轻柔的叫醒我们,帮我们小心整理好作业本,生怕把作业本弄脏弄坏了,母亲没有文化,但总能感受到她把对知识的渴望寄托给了我们。火塘就这样成了小时候的记忆也是现在美好的回忆,这些烟火的味道已经刻在脑海里了,无法抹去。火塘也是我最初获得知识的地方,是我通向外面世界的起点。</p><p class="ql-block">火塘边时常放着一个灌子,灌子里面装的是煮饭淘米的淘米水,淘米水放在火塘一个星期左右发酵,加上山上采回来的一些中草药、茶麸然后进行煮沸,待冷却后就可以用来洗头了。每次梳洗时,先是把头发在淘米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让头发充分吸收营养,再用山泉水洗净并梳理晾干。红瑶族妇女从来不用现代的洗发水,她们用自己独特的养发护发秘方淘米水来洗头,经过这些特殊护发秘方护理的头发,柔顺、黑亮,不枯黄,不开叉,就算是老人很难见到一根白发,这是红瑶族的护发珍品,也是民族传承,这种世代相传的蓄发、梳妆的习俗,成为了瑶寨的一道特殊风景,便成了旅游产品,慕名而来的观光者不仅流连于名山秀水,对淘米水的“洗发秘方”更是兴趣颇大。现在我的家乡——长发村更是以“长发、淘米水”带动了旅游,长发表演作为村子里的主打产业,收入日益增长。村子里还引来了实力企业,建立了长发博物馆。村民过上了富裕的日子,火塘里带出了致富路。</p><p class="ql-block">每逢年过节或有大事商讨或几个朋友相聚,都会围在火塘边烧上一炉火,或温一壶酒或烧一壶茶或打上一锅油茶,气氛温和舒畅。瑶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一到冬闲时节,就约上几个姐妹到寨上老歌手家,各自带点酒或米花或腊肉,反正是自家有什么拿什么,聚在一起学唱歌、练歌,忙碌一年后在收获的季节里,火塘里传出的歌声伴着屋外蝉鸣特别动听。“一个火塘四四方,中间烧火在中央。塘上摆满酒和菜,吃了一行又一行。”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唱出了瑶族人的情感。在瑶族,长者或客人都会被请到火塘的左边坐(以烧火放柴方向的左边为准),那怕是被火烟熏得睁不开眼,眼泪长流,也不会换到别和方位,现在想起来就是左为尊的意思吧,左为上坐,表示对客人和长者的尊敬。</p><p class="ql-block">现在火塘里的歌声、火塘里的长发淘米水都搬上了舞台,已成为了家乡的经济支柱,而我也时常念着那方小小的火塘,念着火塘边给我带来的今天美好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