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课 (书中找乐)

惠康

<p class="ql-block">读书会带给人们快乐是大家的共识,但真正能沉下心来读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人也是在退休后才找到这样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像我这个年龄段(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数人在儿时都没有好好读过什么书,不是因为我们这代人不爱学习,也不是因为我们懒惰,而是无奈,穷啊!除上学用的课本外无书可读,想读也找不着。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最迫切的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首先要活下来!</p><p class="ql-block">记得我在读小学时,学生的课本就不够用,有的学生只能用上一届学生用过的书。这样,老师在给学生分发新旧课本的问题上犯了难,一但分发上出现不公,就会引起矛盾。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在这事上处理不公,同样的条件给我发的是旧书。为此,我哭着到这位老师那里去理论,最后又闹到校长办公室。现在一想起来,我就觉得十分可笑,课本新旧有什么关系,只要里面的内容一样就可以了,但当时可不这么想,像是受到了欺负和侮辱!</p><p class="ql-block">上中学期间,开设课程多了起来,各门功课应付下来,也就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去读书了。寒暑假到有点空,但还得帮家里干点农活。那时,对我们这样的农村孩子来说,学习也就是个应付,帮助家里干活才是正事。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个别有远见的家长外,绝大部分家长是不关心的。他们不用担心孩子毕业后没有学上,上不了公立中学,就上民办中学,再不就上农业中学,无论上哪个学校,没人计较,哪像现在那么挑剔,非得上重点的?不想上也没关系,回家种地,刚好家里还缺个劳力。</p><p class="ql-block">然而文革开始,学校停课后各自回家务农,大家又回到了原点,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那时,农村种地没有任何机械辅助,全靠人力,效率低下,大家整天在地里劳作,累得腰酸背痛。一年除了春节放两天假,几乎天天在地里干活,哪还有什么精力看书?再说,那个年代,社会主流思想混乱,读书无用论泛滥,谁还有心思看书学习?就是有人想看,也找不到书啊!</p> <p class="ql-block">现在喜欢读书的人有福了,想读什么书都可以,如果家里没有,又不想上图书馆,那就直接网上查阅购买,既方便又便宜,快递小哥几天就会给你送到家里。</p><p class="ql-block">参加工作后,干的工作是井下挖煤,更没有机会读书了。直到有一天,我被调到九条岭煤矿子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才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重新燃起了我对学习的兴趣。但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凭我当时的文化程度和知识积累,想当一个称职老师是有难度的,还需不断学习,我懂“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所以,本人就开始利用教学之余的时间抓紧自学,同时向其他老师请教,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和教学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不辜负领导的信任,让孩子和家长放心。</p><p class="ql-block">虽然后来上了大学,进入了高等学府,但学的专业是外语,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一门外语三年时间哪够,况且这三年的时间几乎有一半是在搞政治运动和开门办学,真正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最多也只有一半。幸亏毕业后留校工作,虽没有像从事外语教学的老师那样专职搞外语专业,但所工作性质也跟所学的专业挂上边。所幸的是,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和刺激下,本人没有放弃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p><p class="ql-block">但退休前,一直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闲情逸致去读什么与业务无关的业余书籍或者什么名著小说,稍有时间,就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和管理工作做些调研,写点心得和体会。</p><p class="ql-block">不怕别人笑话,由于这些原因,本人在退休前连一套完整版四大名著都没有读过,什么唐诗宋词离我就更远了,说我在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也一点也不为过,我本来就是一个在文化沙漠中长大的孩子,但这不能责怪任何人,是时代使然。</p><p class="ql-block">回想起来,我们这一代人错过了很多读书学习的机会,尤其是荒废了15岁至25岁这个年龄段的最佳黄金记忆期。现在想补,虽有点晚,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我们现在退休在家有时间,物质条件也不错,想看书没问题,但遗憾的是,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如今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精力有限,眼力不济,记忆功能衰退,刚刚查过的单词很快就忘,反复几遍也不一定能记住,实在费劲。但这并不影响我的阅读兴趣,一有机会我还是要去书架上翻找,不管找到汉语版或英语版的我都看。</p><p class="ql-block">最近几年,我基本上选择一些英文原版小说,想测试一下自己的语言水平,另外也想练练嘴皮子,要不所学的语言专业长期不用,很快就会荒废,不但忘词,嘴巴子也会僵硬。</p> <p class="ql-block">去年九月底回到崇明老家后,由于疫情肆虐,旅游受到限制,哪儿都去不了,幸好发现书架上还有以前留在这里的十来本英文原版小说,先后读完了美国女作家苏珊娜.伊诺克的《浪子回头金不换》(Reforming a Rake),爱尔兰女作家梅芙.宾奇的《萤火虫的夏天》(Firefly Summer),哈伦.科本的《一去不返》(Gone for good),加拿大专家亚瑟.黑利的《晚间新闻》(The Evening News),罗伯特.路德林德的《哈里顿呼唤》(The Cry of the Halidon),以及美国女作家茱莉亚.奎因的《夜半起舞》(Dancing at Midnight)和等多部小说。</p><p class="ql-block">我这个人比较笨,记忆力也不好,什么东西看过就忘。所以,我信“好脑筋不如赖笔头”的说法,读完每部小说后写了一些类似故事梗概的笔记,以增加记忆。同时也想检查一下读书的效果:读懂了没有?读到了什么?我这样做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把它写出来也只是自我安慰、自我欣赏而已!</p><p class="ql-block">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这个说法我信,但我是早已过了这个年龄段的读书人了,没有这个奢望。我读书目的很简单,不是去书里找什么“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想通过读书,消磨时光,寻找乐趣,延缓脑痴呆。另外,据有关医学文章介绍,通过朗读(尤其是朗读外语)可以延缓老年痴呆。就凭这,我也得坚持,做到生命不息,读书不止!</p><p class="ql-block">2022年盛夏于崇明庙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