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19. 今回美院

小鹰小鹰

<h3>前些日子,少军在群里对大家说:</h3> <p class="ql-block">依照少军提供的信息,今天,我来到了广州美术学院……</p> <p class="ql-block">广州美院的前身是中南美专,从武汉迁到广州后,改名广州美术学院。从此我在这生活, 直到1968年上山下乡奔赴海南。</p> <h3>今天我回美院,既是参观摄影展,也是怀旧,看看我旧时生活过的地方。</h3> <h3>以前的教学楼,外观还是老模样。记得文革期间,这里贴满了大字报。</h3> <h3>美术馆以前叫陈列馆,我小时候经常到这里看画展。如今不但改名为美术馆,而且模样也大为改观了。</h3> <h3>沙飞是我敬仰的革命者、摄影家 。沙飞的摄影作品展,我参观过多次。今天我到这,再次参观这些不朽的作品,领略沙飞镜头下展现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h3> <p class="ql-block"><b>沙飞(1912-1950)</b></p><p class="ql-block">原名司徒传,曾署司徒怀,广东省开平县人。1920年代末启,以报务员的身份任职于国民革命军、广西梧州军用电台、汕头电台。1930年代初开始涉足摄影,并逐渐将镜头转向大众现实生活。1936年,决心将摄影作为终生事业并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期间拍摄鲁迅与木刻青年、鲁迅葬礼组照,名声鹊起。1937年前后,分别在广州、桂林举办个人影展,展出大众生活、鲁迅及国防前线南澳岛系列作品。抗战全面爆发后,沙飞以记者的身份游走于山西、河北,后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宣传部编辑科及新闻科科长等职,积极组建、培养抗战摄影团队,并形成象征性纪实风格。1942年,由沙飞负责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出版,为战时抗敌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沙飞向为他治疗的日籍医生扣动扳机,因受极刑。1986年,经北京军区军事法院再审,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作案,撤销原判。(文字内容引自该展览)</p> <h3>展览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在陈列馆一楼,我到得早,这里还在布展呢,未正式开放参观。</h3> <p class="ql-block"><b>第一单元 沙飞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实话语</b></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初的报刊,杂志等现代媒体的出现,为文学,艺术事件的诞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公共舆论空间,这是我们考察具体个案不可或缺的历史投影。以文学来说,鲁迅的《故乡》《阿Q正传》等小说多借助启蒙理念,写实底层的呐喊与挣扎,对乡土文化进行批判。废名的《桥),沈从文的《边诚》则以写意为主,将田园的美好与城市丑恶做对立,将传统乌托邦化情感寄托千田园牧歌式乡土书写,以此更建民族身份。然而,随着阶级斗争,政治局势更加动荡,作家们从纯文化氛围中探寻重建民族人格理想的热忱被存亡的紧迫性所淹没,阶级分野,图存收亡取代了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1920年代的乡土文学裂变为1930年代如“东北作家群”的流亡文学。以艺术来说,岭南画派领军者在探索中国画现代语言变革同时将其艺术观念注入对现实的关注,其城郊风景结合落款题词也多了几份现实的感怀,其二代画家更是频繁地将目光投向大众遭难的现实生活;现代版画会的同仁则直接继承鲁迅的现实精神,始终走在现实批判和革命艺术的前列,可视为左冀思想衍变出来的艺术形式。沙飞无疑是汇入这些信息流中的一份子,对于文学,新兴本刻和电影戏剧的兴趣都表明了他对现代媒介的敏感,而最终对于摄影的选择又体现了他独特的智慧。“乡土风景”“大众生活”与“鲁迅”系列,均体现了沙飞与乡土文学。岭南画派及现代版画会直接、间接的“关系”。通过摄影,沙飞的才能得以在现实话语的各类媒介中交流、延伸、扩展,报刊杂志及出版物即为传播载体及舆论的阵地。(文字内容引自该展览)</p> <h3>于是我走上二楼。楼上是展览的第二单元</h3> <p class="ql-block"><b>第二单元 沙飞抗战摄影的象征秩序</b></p><p class="ql-block">自1936年鲁迅系列摄影在新闻报道竞争中得到广泛传播后,沙飞获得名声同时加进了其和艺术界的联系,先后在广州、桂树举办摄影展,并提出摄影宣传武器论,进而在“七七事变”后毁然奔赴晋察冀军区。沙飞先以记者的身份游走于山西、河北,后参加八路军。他并没有将镜头对准前线战场,而是凭借其敏锐的感知从战争的日常中捕捉极富视觉感染力的典型,以长城、白求恩、将军与孤女为特殊对象的系列摄影作品,便是恰切的体现。在晋察营军区,沙飞还拍摄了相当数量的戏剧表演摄影,他总是将镜头定格在某个象征性的场景和动作。延安文艺思想中对于文艺大众化的宣导,催生了根据地剧团的蓬勃发展。以剧本表演的形式承载文学思想内核、结合音乐与舞台布景等综合媒介的话剧,无疑是动员抗敌工作中重要的宣传形式,这激发了沙飞早年对文学、艺术、电影戏剧的热忱。1939年他为延安摄影家吴印咸的《摄影常识》作序时再次提出了“摄影是一种造型艺木”的观点,这有别于纯粹的纪实新闻图片的观念。这种“造型艺术”性的摄影风格是通过类似设定的场景、姿态,象征战争的正义和组织生活的秩序。1942年,沙飞通过其负责创办的《晋察冀画报》,使其象征性纪实风格摄影得到更广泛的曝光,为战时抗敌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沙飞作品所显现出来的强大宣导力影响了晋察冀军区的摄影团队,并启发此后的主流新闻摄影。(文字内容引自该展览)</p> <h3>展厅内人不多,我看到的,都是闻讯前来参观的知青朋友。</h3> <h3>这些老知青,几乎全都相互认识,我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或网名。其中有几位朋友好久没见了,今天在这相遇,很是开心。</h3> <h3>他们是曾经活跃在粤海知青网的老知青,看你能认识几个?</h3>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离开展馆。在学院里走走吧。</p> <h3>这里,有我儿时许多回忆。</h3> <p class="ql-block">我住过的房子。以前四周种了许多瓜果蔬菜,现在房子还是老样子。但是周围已铺成水泥地,什么都不能种了。</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了,我弟弟当年种的菠萝蜜树还在。我种的鸡蛋花树早就不见踪影。</p> <h3>高高的树上挂着几个菠萝蜜果。不知最后的收获者是谁。</h3>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家与胡一川家是邻居,那房子也还在。现在作为胡一川故居受到保护。</p> <p class="ql-block">不知什么时候,这里冒出了一座关山月故居。关怡姐以前不是住这地方的啊!</p> <p class="ql-block">今回美院,没看到沙飞摄影展览的第一单元。旧地重游,也没走到文革期间我家住过的“猪栏”……,走着走着累了,天气又热,只好先回家,改天与王家兄妹再来。</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