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有道,—曾文正公故居游学心得

廖复阳(字存亮)|幼教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5-17日,有幸参加深圳三鼎修身书院的传习会课程,16日前往湖南娄底曾文正公故居游学,17日聆听曾庆宁先生的解读,受益良多!</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曾文正公被众多人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历史人物之一,毛泽东主席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蒋介石说:“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更难得的是,从曾文正公的父亲至今,绵延七八代,人才辈出,且无一作奸犯科者,堪称家道传承的成功典范。</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蕴藏了哪些奥秘?</p> <p class="ql-block">  曾庆宁先生重点为我们解读了“八宝三不信”与“八本三致祥”等。</p><p class="ql-block"> “八宝三不信”是曾文正公的爷爷星岗公留下的家训。“八宝”是指“书蔬鱼猪 早扫考宝”,“三不信”是指“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p><p class="ql-block"> 在“八宝”中的“书蔬鱼猪”,耕读传家的精神蕴含其中。</p><p class="ql-block"> “八宝”中的“书”当然不是一般的书,首先是圣贤书,也就是值得一辈子反复读的书,一辈子受益的书,从经开始,再拓展到史、子与集等,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为了落实这个家训,星岗公创办私塾“利见斋”,延请明师,教授其家族子弟。曾文正公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其深厚的“童子功”自然是他成就不凡的重要基石之一。</p><p class="ql-block"> “八宝”中的书也不仅仅是看书。曾国藩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曾文正公说:“文章之雄厚,其精处在行气,其粗处在造字选句。”刘大櫆则区分更加清晰,他说:“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如何读书,才能“得之于神气”,才能发出“发金石声”? </p><p class="ql-block"> “八宝”中的“书”也不仅仅满足于“读了“。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怎样读书才能“知其人”?周敦颐说:“自孟子没,圣学失传,历世久远,其间儒者非不知尊敬孔、孟,而讲习六经,致考其所得,则不越于训诂文义之间而止矣,远离圣人之心。 惟周先生出乎千载之后,而有得于太极之妙,盖有以阐夫太极、阴阳、五行之奥,而天下之为中正仁义者,得以知其所自来。”为什么说“自孟子没,圣学失传”,为什么说“其间儒者”“远离圣人之心”?程颐说:“《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意便不足!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深读处为,自有悟入。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读《论语》者,但将诸弟子问处,便作己问;将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若能于《论》《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如何读才能读了后不再是“此等人”,如何才能“甚生气质”?朱熹说:“书只贵读,读多自然晓。今即思量得,写在纸上底,也不济事,终非我有,只贵乎读。心与气合,舒畅发越,自是记牢。而今未说读注,且只熟读正经,行住坐卧,心常在此。旧日苦记文字不得,后来只是读,今之记得者,皆读之功也。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乎读书。是知书只贵熟读,别无方法。读得通贯后,义理自出!汉时诸儒以经相授者,只是口传,所以记得牢,故其所引书句,多有错字与通假,如孟子所引诗书亦多错,以其无本,但记得耳!”如何读书才能体验到“心与气合,舒畅发越,自是记牢”?值得我们认真切磋之,琢磨之。</p><p class="ql-block"> 在“八宝”中的“早扫考宝”,孝悌修身的精神跃然纸上。其中的“考”如何落实?要有中堂,要有牌位,要有祭祀,所谓“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其中的“宝”是睦邻友好,犹如古话所说“远亲不如近邻”。</p><p class="ql-block"> 在“三不信”中,根植其中的“命自我作,福自我求”的坚定信念,君子内求的法则妙不可言。星岗公为家族兴旺立下的志向与树立的信念是其家族兴盛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八本三致祥”则是曾文正公在其祖父星岗公留下来的家训的基础上,在其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人生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是指“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指“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p><p class="ql-block"> 曾老师说,“八本”中包含了“知、修、行”三个方面。或许可以说,“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对应“知”,“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对应“修”,“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对应“行”。不管如何对应,“知、修、行”三鼎立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八本三致祥”与“八宝三不信”不是完全独立的关系,而是有传承,有发展。传承的内容有:读书,早起,做家务(勤)与孝等。</p><p class="ql-block"> 自古说“天道酬勤”,甚至说“一勤天下无难事”,所以,勤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勤与早起的关系,早起在勤中的定位,曾文正公在家书中有颇多论述,足见曾文正公的重视程度与早起的重要性。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曾文正公在《谕纪泽》家书中说:“我朝列圣相承,总是寅正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约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尔所及见者也。余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绍先人之家风。尔既冠授室,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自力行之,亦率新妇力行之。”在家书中还说:“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要义”,“晏起,为败家之凶德”,“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并且说:“家中后辈子弟,体弱学射,最足保养,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什么是“晏起”?“晏起”就是晚起,就是睡懒觉。“不晏起”就是早起。在曾文正公的概念里,几点是早起?在他看来,“一日之计在于寅”,而非“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两句话,虽一字之差,但是,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曾文正公强调的早起是寅时起床。“寅时”是几点?寅时是凌晨3-5点。“寅正”是几点,是凌晨4点。有一个词叫“点卯”,什么意思呢?古时皇帝规定每天卯时(凌晨5-7点)早朝,文武百官必须在卯时上朝。现在在寺庙,佛门弟子的早课,通常也是在凌晨5点开始。道教呢?全真派的早课也是在凌晨5点开始。在当今社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看到这个时间点,第一反应可能会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所以,肯定不适用了。但是,如果我们去读读日本作家中岛孝志写的《四点钟起床》与《早晨型人更容易成功》书籍,以及松本幸夫的《高效人士四小时熟睡法》,我们可能会脑洞大开。《中庸》说:“民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或许可以说:“人人都可以睡在床上,有几人睡在道上?”</p><p class="ql-block"> 孝的重要性自古得到深刻的认识。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不仅限于事亲,还包括事君,包括立身行道。所以,孝悌传家久,诗书继世长。</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何才可能绵延千秋万代?唯有修身为本,知修行合一。</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曾文正公强调的三个习惯——早起,做家务,读圣贤书也有了更多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曾老师说,传承要传承“三德”——祖德,圣德与道德。</p><p class="ql-block"> 早起主要与天地呼应,利于链接天地的信息与能量,利于传承道德,相对对应于修;做家务是孝亲的重要且基础呈现,利于链接祖先的信息与能量,利于传承祖德,相对对应于行;读圣贤书利于链接圣贤的信息与能量,利于传承圣德,相对对应于知。</p><p class="ql-block"> 另外,或许可以说,“早起”对应“敬天”,“做家务”对应“孝亲”,“读圣贤书”对应“尊师”,天是生之本,“孝亲”是教育的“根”,“尊师”是教育的“本”。</p><p class="ql-block">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能经得起风雨,经得起时空的考验;只有根正,才能苗红,才能气正神通,正大光明,才能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抓住“根本”,方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 <p class="ql-block">  感谢曾老师,感谢三鼎,感谢志愿者,感谢所有的同学,感谢一切,成就了这次丰收的游学!</p><p class="ql-block"> 廖复阳(字存亮)敬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8日星期一于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