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来的满族姑娘》

顾太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从北京来的滿族姑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林庆存</p><p class="ql-block">二O一七年五月底,《中国铁道兵旅游网》组织了《成昆新貌之旅》旅游团,对成昆铁路通车45年来,给沿线城乡带来的变化进行了参观考察。宋美华大姐由杭州马国璋战友介绍,参加了这次活动。从此,我对宋美华大姐的情况渐渐的有了了解。后来我向她要了许多关于她的资料,她都热情的提供给我。</p><p class="ql-block"> 宋大姐是位在北京出生和长大的满族人,尽管她己七十多岁,但从她现在娇美端庄的脸型和谈吐的风度来看,当年肯定是一位漂亮而又聪明的美女,也不知有多少小伙子追她!她在一九六五年由北京铁道学院安排来铁8师40团实习。从繁华的首都来大西南,特别是来到火热的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从城里一位衣食无忧而天真浪漫的大学生,变成了铁路工地上穿着老百姓衣服的实习生。这对这位年轻的女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和宋美华一起到部队来40团实习的学生共有5名,三女二男,由黄老师带领。部队对女生比较照顾,虽然他们分到5营24连参加劳动和生活,但住还是在营部,因24连离营部不远。</p><p class="ql-block"> 部队的文化生活是贫乏的,能看个电影就很不错。她们到的第一天晚上全营组织看电影,学员们很兴奋。电影院什么样?在什么地方?都市电影院的模式在学员们的脑海中浮现了起来。营部通讯员给每个女学员一把铁做的折叠椅。学员便随着队伍出发了。几里的路程,铁折叠椅早己把肩膀压的很疼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下了这山上那山,终于到了放电影的地方。这里哪有什么影院啊!只看见一块平地,是连队篮球场,一块白色幕布,一台放映机。为了让老百姓也能看上电影,部队排队坐在操场左边,彝族老百姓站在操场的右边。由于当地没有洗澡的习惯,在他们身上有股说不出的难闻味道。为了取暖,有人怀里抱只大公鸡或手中拎个炭火桶,远处的山间小路上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仍不断走来,此时全营各连队在拉歌,学员对这样看电影充满了好奇…。</p><p class="ql-block"> 从此,宋美华她们几个实习生就和24连的战士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24连是个隧道连,负责一千多米长的大雀保隧道的施工。宋美华和另一女同学分到班里由班长(浙江兵)按排干活。笫一次进隧道,黑洞洞的,光线很暗,四壁石块张牙舞爪,尽管有支撑仍担心石头会掉下来,脚下全是水及碎石,深一脚浅一脚,甭说干活,连走路都很困难,再回头一看刚才进来的峒口,由于矩离远了,变成了小窗户一样的亮点!看看一起施工的年轻的战士最小18岁,大的都是20岁左右。他们在掌子面上,打风枪,抡大锤,打炮眼,装炸药,爆破…十分熟练。实习生们只能配合着做力所能及的扒渣土,装斗车等工作。一次在上导坑干活时,宋美华不小心从上导坑掉到下导坑,可把战士们吓坏了,他们可要保护女兵的安全呀。</p><p class="ql-block"> 云贵高原的岩石是红色的,风枪带出的粉尘也是红色的,战士们让女兵们带上二个口罩,并说这样浸湿效果更好,就这样吐出的痰也是红色的。可战士们他们自已呢?他们干起活来那还顾及带上口罩?那种场景无法忘记!他们有父母,是血肉之躯,什么矽肺病…个人安危早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为人民服务,为成昆线早日通车!”为了赶进度干活方便,他们往往连一个口罩都扒掉,就这样拼了老命的干。在隧道里,宋美华亲眼目睹一位战士被砸伤。一个高大的战士因斗车被卡住,用双手去扒卡住斗车轮子的石头,结果斗车一动,他来不及躲避,被卡车一下子撞到胸口上。在卫生队手术时,发现中午吃的包子还没消化,流到了腹腔之中……领导为照顾女兵,调她们在洞口外装卸车,搬运沙、石、木料等。这也是力气活呀,开始这些大小姐们连一包水泥也背不动,到后来不但背得动,而且快走如飞了。艰苦的劳动使小宋骄嫩的脸蛋硬被太阳公公换成了一张黑里透红的张飞脸,柔弱的女生体质被劳动的锻炼换成了敢打硬拼的铁姑娘。为了干活方便,她拿起了剪刀,剪断了蓄留多年而舍不得剪掉的长辩子,她终于成了成昆线上一名合格的施工员,每天和战士们战斗在最前线!</p><p class="ql-block"> 一天,学员们和战士们收工扛着工具走在大旧庄附近公路边,一辆吉普车在她们面前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几个穿军装的人。其中一位气宇昂然、面貌慈祥的军官端详着面前这些不穿军装的人:她们虽然穿着城里人的服裝,却又满身灰尘和污泥。虽是老百姓,却夹杂在部队的行列之中。那位军官便问:你们从什么地方来的? 答:我们是北京铁道学院的学生,在铁道兵部队毕业实习。在询问了小宋等人的情况之后,他便对着这些满身灰尘的学生说:好!成昆铁路就需要你们这些不怕艰苦的年轻人。你们留下来参加成昆铁路建设吧!过了几天,她们带队的黄老师告诉宋美华说,那天和她们谈话的是铁道兵政治委员吕正操将军。“哎呀!我见到将军了。”小宋高兴得跳了起来,她心里琢磨着,一定要争取成为将军领导下的士兵。</p><p class="ql-block">由于学生们的迫切要求,小宋等一批大学生通过政审,终于穿上了绿军装,成为铁道兵部队里的一名女干部,成为与之朝夕相处,同甘苦共患难的铁道兵战友中的一员,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不久她被调到团后勤处材料股工作。每当她回忆起在连队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十分感概,这为她今后走好人生道路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1967年,团里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把会吹、拉、弹、唱或会点武功的战士临时调来,和团里五个女技术干部一起,组成个临时机构(当时宣传队是临时的,每年搞两三个月后,便解散了)。任务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好人好事,活跃部队文艺生活。经过一段时间排练便下连队演出,有时也到八师各团巡回演出。</p><p class="ql-block"> 宋美华等女兵都是技术干部,按她们自己的说法是:既没有文艺细胞,唱不好,也跳不好,动作因没基本功也不优美,真是赶鸭子上架。但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也就没顾及什么的了!第一次上台,见下边黑压压一片,开始紧张了,有时忘词,唱错,动作不到……,大家互相提醒。有时生病发烧也坚持,绝不能让台上缺一人。因宋美华个子高,和其它战士很不协调,她便担当起举大旗或举毛主席像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在到各团巡回演出中,无论走到哪个团,连队战士敲锣打鼓夹道欢迎,炊事班给她们做很多好吃的饭菜,可宋美华心中很惭愧,对这些无私无畏的指战员来说,她感觉她们只是做了一点该做的事。</p> <p class="ql-block"><b>(上图:宋美华同志怀念参加建设成昆铁路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1968年,宋美华怀孕了,己经四个月了她依然是起床号一吹便和大家一起出操,并进行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 等活动。 后来被同宿舍的纪医生发现了,大家才知道。一天赵云涛政委见到宋美华说:小宋,你明天开始就不要出操了,起床后拿本语录到办公室毛主席像前敬个礼,念段毛主席语录就行了。也不用穿军装了,到我家属那拿几件便服穿就行了。赵政委短短几句话十分温暖,使宋美华十分感激!在生活上大家也十分关心她。因水井离宿舍有一段距离,材料股李股长就派股里战士小赵同志专们给她挑水。</p><p class="ql-block">快到预产期了,她决定回北京去生孩子。到昆明后医生说:都有宫缩了,你要回去只能坐飞机,火车三天二夜太危险!她却无知无畏,还是坚持一个人坐火车,只带了少量衣服及军大衣,做好有情况随时在大站下车的准备。由于沿途列车员的照顾,她终于平安回到北京。</p><p class="ql-block">到京后没几天便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为了纪念关心、照顾她的各级领导及战友,决定给孩子起名“陈军”,因她是军人的孩子,她爸也是39团的铁道兵干部。这时,她又接到部队即将从成昆铁路南段的云南禄丰大旧庄移防到成昆铁路中段的四川德昌县的通知。她马上安顿好孩子,不敢在家多停留一天,又急匆匆的赶回了她那魂牵梦绕的铁路工地,因为她是一名铁道兵,是一名随时整装待发的军人!</p> <p class="ql-block"><b>(上图:几位老同志参加《成昆新貌之旅》时合影,左四为宋美华同志)</b></p><p class="ql-block">在离开部队40多年之后,宋美华同志很高兴的参加了中国铁道兵旅游网组织的《成昆新貌之旅》,来到了40年前她和战友们一起战斗过的地方,看到了当年亲自参加施工的大雀堡隧道和那飞奔而过的列车,看到了那些为修建成昆铁路而不幸牺牲的战友的坟墓,心中有多少感慨啊!她的眼晴湿润了。她从心里感谢《中国铁道兵旅游网》组织此次旅游活动!也许以后不一定再有机会来了!回到北京不久,她就在女儿陈军的协助下,把这次活动的一些照片汇编成册,以北京的水平和速度制成了精美的影集,寄一本给了杭州的战友马大哥,也寄给了一本给我。正像宋大姐所说,这是永恒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b>(上图:宋美华同志制作的《成昆新貌之旅》的精彩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