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东茂简介 <p class="ql-block">谭东茂,男,1968年7月生,环江人,现供职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局。曾是广西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84级1班学生,1988年毕业后,分配至环江县第二小学任教,曾任教务主任,2000年调至思恩镇深川希望小学(今县三小)任校长,2004年借调教育局督导室、党政办,2006年调至县一小任副校长、校长,2010年调教育局基教股任干事,2013年任基教股股长,2016年任学前教育管理中心主任至今。2011年获评副高级教师职称。曾被河池市委、市政府评为“河池市第三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河池市政府授予“河池市优秀教师”称号,被广西教育厅、广西团区委评为“广西希望工程工作先进个人”,环江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称号,多次被环江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爱好书画、摄影、写作,部分作品均有入选展评或报刊发表。</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图为谭东茂在巴师办公楼前认真看书的情景</i></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巴师培养我多才多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作者:巴师84级1班 谭东茂</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上巴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模糊记得1984年我们初中毕业考后中考前就开始填志愿。班主任黄清老师找了我们班里的几个尖子生来了解志向,也指导我们填志愿。填什么呢?宜山师范,巴马师范,地区高中,环江高中,洛阳高中,还有第一年招生的职业高中。想着爸爸常对我说的“我们农家的孩子跳离农门的唯一出路就是从学校走出去”,我是家里老大,后面还有三个弟妹,读高中路途遥远,是我跳离农门的时候了,也能为爸爸妈妈分忧。凭着我平时的成绩,考个师范应该没问题。那是填宜山师范还是巴马民师呢?就这个问题,家里还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妈妈说:“填宜山师范,离家近,三年就毕业领工资”。爸爸说:“三年太快,老大还没满16岁,去巴马民师四年可以多学点,多成熟点,再说还有民族补助,减轻我们的压力也好啊”。奶奶不懂宜山和巴马就说:“你爷爷以前是中山村有名的私塾,你去读师范就好,回来接你爷的那份”。尽管当时有一栏是“毕业后是否服从分配”,还提供了好几个“山洞”“民权”“文雅”之类的我都没听说过的边远山区学校给我们选择,我还是毅然填了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开始了我与巴马师范一生的缘。</p><p class="ql-block"> 不久,中考成绩下来,我以洛阳公社第三名成绩超过了巴马民师录取线,进入了面试。面试那一天,一大早我就骑着自行车,赶了近三十公里弯弯曲曲的路来到环江教育局。进面试室后发现,桌子上摆着个搪瓷口盅,见好几个同学也在那里发愣。一会儿面试老师对我们几个说:“今天面试就写生这口盅”。可我也不懂什么是写生,也在那儿发愣。后来老师又说:“写生就是就照着画”。我拿起笔,就想着中学曾经教过我们几节画画课的何定远老师,他教过我们画新华字典,说形要准,要有点阴影才有立体感。就这样胡乱画了一通交了。还有面试说话,老师问为什么填师范又选巴马民师啊,我就按照家庭会议爸爸说的理由重复讲给老师听,只见老师老是在点头,我也就没那么紧张了,顺利完成了面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1988年军训时的留影</i></p> <p class="ql-block"> 不到一个月的一天,队里的队长送录取通知书来了,一路跑来,远远就用壮话喊道:“大哥大哥(村里习惯把家里排行老大的男孩都叫大哥),你的录取通知书,今年我们队就得你一个”。一下就都传开了:“叶家大哥考得巴马师范了,上大学了啵”。村里人其实不懂,把考得出去都叫上大学,那个年代谁也不知道巴马师范在哪里,就知道得去外面读书回来可以当老师领工资就是上大学。记得队里每年都有一个人考上外面的学校。前面欧家大哥东风,大学毕业在金城江火车站工作,我表叔覃必筹大学毕业当中学老师,覃自强大学毕业当医生,都是我们队的骄傲。考个中师的我也成了队里的骄傲,自然少不了杀猪请全队每家一个代表来祝贺。杯盏交互,贺声不断,炮声红屑停下来不久,就到了开学的日子。爸爸说:“现在是开始锻炼你的时候了,我就送你到金城江。因为每天只有一趟班车发往巴马,我们得提前一天去金城江住”。拿着录取通知书买半票三毛钱从普乐站坐着火车来到了金城江,住进了红星旅社。那夜,爸爸带我去百货大楼前的巷子吃了一碗平生第一次而且留下深深印象的羊肉粉。去车站买了车票,五块五毛五分,回到旅社就睡下静静的等待天亮。第二早五点半钟,爸爸送我去车站上车,一句话不说,就看着我坐的班车渐渐远去,爸爸的影子在我眼中也渐渐模糊。</p><p class="ql-block"> 翻山越岭,七拐八弯,摇摇晃晃,颠簸十个钟头这样,我终于来到陌生的巴马汽车站。一下车,就看到车站边上几张桌子前贴着红纸写着“新生接待处”。有几位我们年纪模样的学生就来问:“你们是来读巴师的新同学么?”回答之后才发现,和我同车的差不多有十个人都是来读巴师的。在师兄们帮助和带领下,我们扛着行李跟着他们来到了梦寐的巴马师范。不知是安排还是缘份,在学校接待我的是我的洛阳老乡83级的蒙重告同学。他带着我去注册报到,我分在了84级1班,学号841025。注册结束后重告师兄又带着我去领水桶、席子、蚊帐、棉被等生活用品,带我到了我人生第一次将要住进去的楼房里的宿舍。就这样,开始了我四年的巴马师范生活。</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知道,那年我们洛阳中学20班蒙永硕、韦可颉、韦兴眉考了地区高中,覃立力、韦义者考取了宜山师范,覃战发考了区外中专,还有覃善群等十位同学考取了环江高中,就我一个人考了巴马师范。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个优秀巴马师范生的信心,我要努力争气,不让同学们笑话在边远深山里读书的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巴师校园一角</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迷书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巴师第一周我们就在学校礼堂参观了一个画展,看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儿(后来才知道大多是国画),心中钦佩无比,心想怎么能画的这么好呢?还看到了环江籍的韦广寿、韦杨师兄的优秀美术作品,我心中暗下决心,我要向他们学习,我也要学画画儿。可我以前根本没见过国画,也不知道宣纸,还好何定远老师曾教我们用毛笔在图画作业本上涂鸦过石头山峰,使我有了一丝信心。刚开始给我们上美术课的是韦朝东老师,他很细心,也很有耐心,教我们画的山水国画栩栩如生。朝东老师很喜欢我,说我比较静,也比较有耐心,做事细心,适合画国画。于是我在选修课时选择了美术小组。从透视、结构、比例开始学美术知识,进而素描石膏像,水彩画,水粉画,国画,我从一无所知到慢慢熟悉,也能临摹一些作品,得到朝东老师的表扬。一年后我们美术课换了韦俊生老师,他是刚毕业的年轻美术教师,作画风格潇洒飘逸,擅长花鸟写意画和油画。可能是性格原因吧,或是说美术零基础,或是说受朝东老师影响比较深,我一直没能进入俊生老师的作画风格,也一直没有进步。不过,我对美术的热爱还是没改变。逢周末,和杜敬年、石盛平等同学背着自制的简易画夹到公鸡山上、盘中滩、天桥写生,偶尔也带着速写本到大街上去人物速写。最后一年,学校还安排了几间楼梯间给我们年级几个做画室,我也常常和美术小组的同学在那里作画,深深地爱上美术。记得在巴师附小小实习的时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选了美术课,也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鼓励。因为喜欢,也因为细心,平时班里的黑板报报头和插图也都交给了我,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我喜欢美术,家里也很支持,每学期我都能带着汇款单到邮电局去,多领一两次十块钱,买笔墨纸张和指导用书。可我还是虎头蛇尾,不够努力钻研,也没有刻苦训练,四年过去,巴师毕业。最终美术也没什么成就,离我当初的偶像韦广寿师兄差之千里,这也是我目前的遗憾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参加学校美术小组的同时,学校也提出我们每位学生毕业前一定要过“三笔字”这一关。那时也开始了我的毛笔字练习。可能跟性格有关吧,加上老师的指点,我就从《曹全碑》入手练习。开始坚持每天练一页,后来临近毕业,要做的事儿也多,练习书法就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水平一直保持不变。</p><p class="ql-block"> 1988年毕业后,在环江第二小学工作的第一年里,书画也成了我的业余爱好。在校长的建议下,我创建了学校书画小组。每天放学后带着同学们学习画画儿,写字,周末还带学生外出写生,元旦、“六一”开展学生书画展,也多次完成学校的黑板报任务,参加黔桂两省(区)五县美术联展也有作品入选,偶尔也有几幅小作品刊登在杂志《河池教研》上,似乎我又找到书画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南宁师范图音班优秀毕业生谭冠华分配到二小,学校所有跟美术有关的活儿他全揽下,美术这块就用不到我了。加上后来我先后当了少先队辅导员、工会主席、教导主任、校长助理,工作越来越忙,越来越多,就慢慢放下笔杆,画画儿和写字都没有坚持下来。后来也偶有巴师美术小组同学问到我最近还作画么?我淡然一笑:“还给老师了”。但我心里明白,母校巴师给我的美术基本功还在。之后我认识了环江“墨玩十二”的谭孔孙、韦炳迪几位大师,看到他们力透纸背、隽秀干练的书法作品,又激起了我学习书法的兴趣。在巴师85级师弟覃骏胆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加入了环江书法家协会,在“墨玩”大家庭里学习、进步,偶有作品人选市县书法作品展,也会想起在巴师学习的“三笔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美术兴趣小组外出写生时的留影</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玩相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偶尔看着干燥箱里的两台照相机和几个镜头,不禁想起在巴马师范学习照相的画面来。教我们照相的是地理老师杨永辉,他详细讲解了照相机的原理,构图的方法,色彩的选取,快门与速度的设定,很快我们就熟悉了杨老师手上的120海鸥相机。杨老师带我们到户外进行实地操作,练习户外怎么安装胶卷,怎么拍照。最值得我们兴奋的是,杨老师还教我们暗房技术。那几年流行一种药水,可以把照片洗到普通的纸上。于是,笔记本里、留言册里到处贴满了我自己“洗晒”的照片,当然那时也还是微微带点蓝色的黑白照片。毕业后,我对照相也还是饶有兴趣,可每个月六十多块钱的工资让我望尘莫及,又渐渐冷了下来。过几年工资涨了,我省吃俭用,攒钱买了第一部照相机(135凤凰相机),用了十几卷胶卷,又买了柯达、三星、索尼自动相机 。当看到别人在用单反相机时,自己也心动,先后又买了佳能、尼康相机,还加入了环江摄影家协会,偶有摄影作品入选市县摄影比赛,也有几幅作品入选广西影展。虽然没有多大成就,但对摄影的爱好,少不了母校巴师杨老师的启蒙教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认真学习摄影</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摄影创作</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爱音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生活在洛阳街上,红茂矿务局成立以后,从广播里听到了一些歌曲,也跟学了几首,使我在考师范面试的时候,也会哼几句混过关了。到了巴马师范后,我的音乐老师是兰荣琴,第一节课就让我们唱谱子,可我和其他部分同学一样,根本不懂哆来咪发索,兰老师就说:“你们混进来了我不管,但音乐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是你们的必修课,必须要学好”。在兰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也慢慢认识了简谱,又认识了五线谱,还跟老师练习唱歌,学习脚踏风琴的弹奏。</p><p class="ql-block"> 慢慢的,我也渐渐的喜欢上了音乐。特别是那些年开始流行弹吉他,为了自己也拥有一把吉他,还跟爸妈撒谎说要买资料和加生活费,省钱买了一把吉他。于是,宿舍里,操场边,公鸡山上,赐福电站,盘阳河边,也能常常看到我和几个同学吉他弹唱的影子。偶有周末,和几个舍友或老乡,扛着吉他,带着个录音机,哄着几个小师妹到盘中滩木棉树下哼着小曲,乐此不彼。我们宿舍喜欢音乐的人也特别多,杜敬年、韦秀岩拉小提琴,李元英吹笛子,我和覃啟尤、韦尚忠、卢润球弹吉他,还有吹口琴的,拉二胡的,久不久来个小小音乐会,吸引了周边宿舍同学外,还吸引了我们班女生提出来我们宿舍搞联欢,后来竟然还成了,琴声伴着歌声,还有爽朗的笑声成了我们宿舍永远甜美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工作第一年,我也被发现有点音乐细胞,就被抽调加入教育局代表队参加全县首届雅钢杯合唱比赛,教育局拿了个特等奖。之后就多次跟其他老师一起代表教育局参加县市歌咏比赛,都少不了一等奖以上。在深川希望小学(今县三小)担任校长第二年,因为没有音乐教师,虽然我的水平没达到专业要求,为让校园歌声不断,我毅然上了一年的全校音乐课,还在一次全县中小学校学生歌咏比赛担任指挥,下来后听一位熟悉我的老师对我说:“你们巴师毕业的老师还真是万金油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业余,吉他与我们几乎形影不离</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之中</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省测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进巴马师范前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真怕回来当不了老师,所以也更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上我们语基课的是罗伏龙老师(后来是校长),他语文基础知识可扎实了,知识渊博,要求严格,每个知识点都不给我们放过,认不清、读不准的字,要求重复练习到流利为止。虽然小学我的汉语拼音还比较好,在覃东旭老师的指导下我还可以用拼音来写日记,但读书起来就很生硬,甚至读不准,还有夹壮。罗老师要求我多练习,多跟班里厂矿、单位来的汉族同学刘清云、杜敬年同学学习、交流普通话。第二年刚从大学回来的覃波老师任我们班主任,上我们的文选课,他语音标准,要求我主动交流,我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2001年,一次机会给我迎来了挑战。教育局安排几个老师去参加市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时任校长的我也被推荐到市里培训。在陆兴群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十天的强化训练,我把那本书读了几遍,读得喉咙舌头都疼了,没想到最后我竟然口语刚好92分通过了。十天后再到南宁培训一周,再刻苦练习,把我在巴师学到的语言知识技能全都用上,最后终于考了个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第二年巴师小师妹87级的方玲和90级的莫如朋也考取了测试员,我们仨开展了环江全县教师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之后近十年里,我和我的巴师老师覃波成了测试员队伍里的师徒组合,走遍了河池各县市,为全市推普工作发光发热。</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群热爱音乐的同学在一起,其乐无穷!</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豆腐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除了语文、算术两本书外,就有几十本小人书(连环画)看看,偶尔爸爸也会帮我买几本《红领巾》杂志回来给我看,小说都没机会看过。来到巴师图书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册没见过的书,渐渐地对阅读有了点点的兴趣。于是我们宿舍里又多了一个钻在被窝下打手电筒看图书的人。在巴马师范四年里,除了作文作业外,我没真正的写过所谓的文章。例外的是,可能因为我在家说壮话的缘故,壮文老师覃祥周讲我学得好,还鼓励我还参加了学校壮文写作小组。除了会用标准壮语通读《壮文报》,还在壮文报上发表了我第一篇豆腐块儿,那是我人生发表的第一篇作文,虽然兴奋,可时间久远,又是用壮文写的,文章叫什么已经想不起来,感觉有点遗憾,为什么不把它粘贴到笔记本里呢。</p><p class="ql-block"> 伴随跨世纪钟声响起,我的一篇征文《满怀激情跨世纪》获奖,并在《小学生作文园地》报上刊载。时隔十二年,又重新燃起我对作文的热爱,又开始断断续续写了不少关于作文指导的习作,在《作文园地》《河池教研》先后发表了《看图作文五要》《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浅议》等十几篇指导文章,同时还指导学生热爱读书,大胆写作,踊跃投稿。指导崖江滨等二十几位同学先后在《作文园地》《小博士报》《河池日报》上发表习作三十余篇。因为常组织学生投稿,结识了在《小学生作文园地》任副主编的82届巴师校友东兰人韦周生师兄,在他的指导下,我的短篇散文《父亲的教子之道》《肥皂箱里的小人书》等近十篇登载《河池日报》《河池教育》,也有多篇论文刊载《广西教育》等杂志。写作缘起巴师图书馆,缘起祥周老师,进步有缘巴师周生师兄指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谭东茂与学校壮文写作组全体成员合影</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跑步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体格不是很好,个子矮小,球场基本不得靠边,加上视力差,球类运动只能靠边站。进了巴马民师,看到设施设备比中学多了许多,体育课又是和善而又严格要求的黄景双老师教学,我也正好想通过锻炼来改变我的体质,对每一节课都认真学习,特别是初中没有的鞍马、单杠、双杠、跳箱等项目的学习,不会的我都多练几遍。记得在巴师读书那几年,除了粮票、饭票、菜票外,还有个“跑步票”深印脑海。冬季,学校给每人定了早跑的任务,男生每天4公里,要跑到汽车站往林业局方向一点才得到跑步票回来登记。虽然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偷懒,返回一点又折回去再领票留下次使用,因为天才刚蒙蒙亮,发票员也没怎么认清人就发票了。但我坚持完成每周的跑步任务,我知道那是为自己而跑。工作后也还坚持了几年的晨跑,跑到飞机场,跑到加油站,跑到猫鼻岭,成家有小孩后也就中断了。近几年,感觉身体大不如前,又开始恢复了往年的晨跑。2019年10月,我还有幸成为广西第14届运动会火炬手,在母校所在地巴马县城参加火炬传递活动,还第一次参加了1/4马拉松赛程跑。一路跑在公路上,我又一次想起在巴师那几年的跑步票,前进的步伐更快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1988年我们实习期间,环江同学合影留念</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班干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需要在锻炼中不断成长。在巴师求学的四年里,我除了美术、音乐、体育、习作、“三笔一话”各项基本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提高外,个人的综合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初中我当班长那时还是胆小怕事,不敢说,不敢管,也不会管。进了巴师以后,在老师指导同学帮助下,我也当了几年班里的小小芝麻官,组织活动能力得到不间断锻炼。任劳动委员一年里,带领同学们大扫除外,还组织大家到松山后参加修跑道,我都能身先士卒带头干,每次我们班都能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担任生活委员,收发饭票、菜票、热水票,勤勤恳恳为同学服务。担任副班长时,积极协助班长韦国德组织班级各项活动。韦国德进学校学生会后,最后一年我当了班长。正赶上1988年元旦巴师全校军训检阅班级组织工作,又逢由汤发枝副局长、方宝佳体育干事、环高陶均才老师组成的环江教育局代表团来学校参加军训汇报会,同时看望环江籍在校学生,由我组织84级至87级环江籍学生座谈汇报会。汇报会那天,环江学子在巴马民师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展示给领导们检阅,有的弹琴,有的唱歌,有的朗诵,有的跳舞。最难忘的是小组唱《乡恋》和谭雪琳同学用壮语独唱的《月之故乡》,活动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1988年3月,我们环江实习组在环江一小实习,带队老师苏国凭把组长任务交给了我。学校安排我们住在二中(今县一中)食宿,每天穿过田边小路往返二中一小一个多月,20位同学分在四年级5个班实习,我除了上好自己的课外,还组织我们全体实习老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教学生唱歌、跳民族舞,配合学校举办运动会。时任校长韦文举喜欢上了我这小伙儿,实习结束我被评为优秀实习生,暗示我他会把我留下来,我心里暗暗高兴。可我没想到的是,8月22日分配会议上,我们焦急等待中听到的第一个名字是“谭东茂”,分配到刚成立两年的环江县第二小学。我既惊讶又欣喜,当时听说二小是实验小学,调进来的都是全县比赛课优秀的老师,如巴师81级的方小礼和巴师79届的韦冠乡就是但年全县比赛语文、数学的第一名调进来的。我想,我能直接分配在这么好的学校,是离不开在巴师那四年的班干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谭东茂的第一次讲台风采</i></p> <p class="ql-block"> 与我同分配在二小的还有巴师我隔壁班的韦舫,他和我成为了环江二小第一届男班主任,五年后他改行离开二小,我仍坚守岗位。在二小,我参与了五年校庆组织工作。2000年我调任深川希望小学(今县三小)校长,期间组织了10年校庆活动,捐助学校建设的当时日本国东京都深川狮子俱乐部一行二十多人从日本过来参加活动,教育厅、科技厅安排领导参加,河池市人大时任副主任谭三川回来参加活动。2006年我任县一小副校长时,参与组织了一小百年校庆活动。每次组织大型活动后,我都不禁想起在巴师读书期间所参与活动学到的点点滴滴,是母校巴师成就了我工作的热情和成绩。 </p><p class="ql-block"> 我爱好虽广,却没有一项专长,辜负了母校巴师对每位学生“一专多能”的要求和希望。但我的这些兴趣和爱好又源于我的母校巴师,这些兴趣和爱好陪伴了我三十四个教育春秋,促进我在教育工作中的成长,也给我的教师生涯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我要把这巴师情缘续写下去,继续当好巴师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2日</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1988年,毕业前夕与巴师环江籍校友合影留念</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