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拍摄白皮松</p><p class="ql-block"> 柏永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大热天,今天出行的人极少,我乘坐北京597路公交车到模式口西里下车,继续行进,沿右侧坡道向上,经由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后,由于疫情的原因,这条路通向模式口的道路已封闭,不得已便爬上翠微山,又寻路下坡才找到了位于模式口北街的法海禅寺。</p><p class="ql-block"> 这一趟步行山路大约3公里,穿行在密林间小道上,天蓝树绿,风烟俱静,蝉在林中鼓噪着,尤感这伏天的中午真热!沿路不见一个人影,绵延弯曲的小道,更显得路途遥远。可这一切,就为了昨天心中的那个冲动——拍摄白皮松。</p> <p class="ql-block"> 愿望是行动力量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2010年夏季,女儿曾带我去过法海禅寺,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对古老的白皮松了。因为见到他,我才算真正懂得了它为什么叫做白皮松。可惜那次没有留下如意的照片,仅为此,多年来一直萦绕胸怀。</p> <p class="ql-block"> 白皮松是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山西、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及天水麦积山、四川北部江油观雾山及湖北西部等地,苏州、杭州、衡阳等地均有栽培。</p><p class="ql-block"> 多生于海拔500-1800米地带。它喜光,耐瘠薄及较干冷的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厚、肥润的钙质土和黄土上生长良好。</p> <p class="ql-block"> 它的木材质地脆弱,木质轻软,纹理通直,花纹美丽,具有光泽,可供房屋建筑、家具、文具等用材;种子可食。</p> <p class="ql-block"> 白皮松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其树姿优美,树皮奇特,白色或褐白相间、干皮斑驳;针叶短粗亮丽,极为美观。在园林配置上,它适植于庭院中堂前,亭侧旁,使苍松奇峰,相映成趣,颇为壮观。它也可以孤植,对植,丛植成林或作行道树,均能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p> <p class="ql-block"> 说到白皮松,大家或许都有印象,幼龄期的状态,树干绿灰,多头丛生茂盛。很多朋友常常把他与其他松树相混淆,难以区别。这里,我告诉您一个秘密,您只要去看它那长在枝条上的叶鞘内有几针叶片就行,请您记住,白皮松每束三针,两针的是油松,五针的则是华山松。</p> <p class="ql-block"> 中年的白皮松就容易辨认了,它枝干上的树皮呈绿色,常有不规则的片状脱落,露出淡绿色的新皮。在未脱落的老皮上,有深红色不规则图纹。这一特征,是它特有的。</p> <p class="ql-block"> 随着树龄渐老,树皮便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成不规则的块状脱落,脱落后露出粉白色的内皮,白褐相间成斑鳞状;苍老的白皮松,远眺枝干通体雪白,有极强的视觉震撼力,感到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 今天,顶烈日来到法海禅寺,便是为了再睹尊容,拍摄称心如意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法海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的南麓,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1440年),禅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中轴线上原依次建有护法金刚殿、四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两翼对称建有钟鼓楼和伽蓝、祖师二堂、方丈一所、选佛之场,以及云堂、厨库、寮房等。其中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庑殿顶,殿中那明代壁画更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在中国现存壁画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站在法海禅寺的山门前,抬头仰望,高耸着四棵参天古柏,人们叫它们"四大天王柏",好像是四大天王守护着寺院。在寺内的大雄宝殿前,就是我今天远行拍摄的目标——两棵巨大的白皮松。</p><p class="ql-block"> 它是北京城的名松,白干绿冠在蓝天下与金色的大雄宝殿相映生辉。它巍然屹立,银干苍劲,虬枝横柯,鳞片斑驳,枝叶繁茂,果实累累,且郁郁葱葱。树高有30多米,西边的一棵干周长达5.5米,东边的一棵干周长5米。特别是西边的一棵,比北海团城上著名的金代白皮松"白袍将军"还粗壮。</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这两棵白皮松是明代建寺时所植,今已五百六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白皮松自古就被中国人民视为"白龙"或"神龙",多植在宫殿、园林、陵寝、寺庙之中。</p> <p class="ql-block"> 在近千年的修炼中,她经历了时代的变迁,风霜雨雪的考验,终修成道风仙骨的真身,如今依然虬枝葱荣,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 登上寺后山顶,俯瞰雄伟的法海寺大院,翠柏中那雪白的白皮松,就像一颗巨大的白珊瑚,格外夺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登上翠微山顶,俯瞰雄伟的法海寺大院,在翠柏相拥中那古老的白皮松,就像一颗巨大的白珊瑚,挺立在碧波之中。</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夏遣风雨洗,</p><p class="ql-block">冬雪加寒侵;</p><p class="ql-block">千年虬枝壮,</p><p class="ql-block">横柯托薄云。</p><p class="ql-block">朝夕听佛音,</p><p class="ql-block">白袍渐加身;</p><p class="ql-block">淡看红尘事,</p><p class="ql-block">无欲亘古今。</p> <p class="ql-block"> 遥望山外的京城繁华,环视身边乔灌草苔,炙热中,生命依然在默默生长。</p><p class="ql-block">无风山野静,</p><p class="ql-block">鼓噪蝉劲鸣;</p><p class="ql-block">汗落枯叶上,</p><p class="ql-block">嘣嘣似鼓声。</p> <p class="ql-block"> 别了,古寺;别了苍松,你的精神将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生命的进程,你那不断推陈出新,剥落陈旧,保持纯洁无欲、无畏、奉献的精神,将激励着我,激励着那些追求理想、追求进步的人们,前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7日初稿于法海寺</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9日成稿于北京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