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村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衣者

<p class="ql-block">汝阳县杜康村名,来自黄帝时的杜康人名。相传,轩辕黄帝吞并了空桑涧,把征调来的粮食,交给杜康保管。杜康就把粮食装在老家空桑涧那片粗大的空桑树中。谁知装粮食的树洞,经过长期风吹、日晒、雨淋,有一部分树洞还是灌进了雨水,粮食慢慢地发酵了。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还散发着香味。杜康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甜绵特别醇美。霎时,兴奋地飘飘欲仙,刚向前走了两步,头重脚轻便身不由己地栽倒在地上,带着笑容进入了梦境。当杜康醒来时,连声说道:这是好东西,这是好东西。杜康顺手摘下腰间的葫芦壶,将树洞里渗出来的粮食水盛了一壶,去见轩辕黄帝谢罪。杜康知道这次粮食坏了,肯定是杀头之罪。杜康一五一十的把看到的奇怪现象,向轩辕黄帝汇报。轩辕黄帝听完杜康的汇报,又品尝了杜康从空桑涧带回来的甜绵香醇粮食水,浑身很舒服,就命大臣们品尝。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是上天赐给的粮食精,是粮食中的一种元气,能振奋精神。在与九黎族战斗中,轩辕黄帝让族人喝了粮食水后,个个精神抖擞,战败了九黎族蚩尤。粮食水能提劲助战,轩辕黄帝就命仓颉,给粮食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杜康酉日得水,咱就叫‘酒’字吧!”从此,轩辕黄帝就命杜康用粮食造起酒来,杜康便名扬天下。后来,人们都逐渐聚集空桑涧跟杜康学酿酒,久而久之形成村落,故名杜康村。</p> <p class="ql-block">1957年1月,洛阳专署派程立、贾峨两同志前往汝阳县县开展汝河沿岸和杜康河沿岸的文物普查。在杜康河南岸空桑涧的黄土台地上发现了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50000余平方米。东侧断崖上暴露有文化层,文化层的厚度1—2米,在遗址地表和文化层中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锥、石斧、石铲以及陶罐、陶盆、陶壶等器物残片。根据出土文物断定为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因此杜康村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形成较大的村落。</p><p class="ql-block">杜康村地名最早出现记载的是北魏郦道元,他在《水经注伊水》对杜康河记载到:“明水出梁县西狼皋山,俗谓之石涧水也。西北流径杨亮垒南,西北合康水,水亦出狼皋山,东北流径范坞北与明水合,又西南流入于伊。”唐代刘方平《醉酒》“共与甫冉行,杜酒带醉风;凝看杜康泉,裴雾乱绕空。”宋代高翥《夜步天街书所见》“赛罢祠山赛二郎,酒行明日欲祠张。愚民可是都忘本,香火何曾到杜康。”明代周淑禧《杜康庙》“酺有新糟醊,杜康桥上客题诗;最为苦相身为女,千载曾无仪狄祠。”等都在诗中也提到杜康地名。而后,明代《正德汝州志》《万历汝州志》《万历伊阳县志》都确切记载了杜康这个村名。如今,在杜康村仍保存有周平王赐名曰“酒泉”的青石匾;夏代,古桑树。明代,石狮子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因此,据杜康遗址出土文物考古成果,老辈人留下来杜康村的传说故事,以及古书典籍记载,杜康村形成村落年代不应晚于夏代,杜康村地名的形成不应晚于秦汉。春秋时,叫空桑涧。秦代,因村民用竹子扎篱笆做院墙,沿革为杜康笆,属蛮中县。汉代,属新城县。隋唐时,属伊阙县。宋元属梁县。明代,属伊阳县蔡店里。清同治年间,杜康笆分为杜康仙庄和永和寨,属平安里下蔡镇。民国,合为杜康村,属常渠乡。1949年,为杜康村,属仝沟乡。1956年,改为杜康高级社,属常渠乡。1960年,成立杜康公社,属蔡店区。1962年,改为杜康大队,属蔡店公社。1984年,更名杜康村民委员会,属蔡店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汝阳县地名办公室 褚建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