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我们从利马机飞往智利圣地亚哥这是我们南美四国游最后一站。 圣地亚哥,全称圣地亚哥•德•智利,是智利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南美洲第四大城市。位于智利中部,坐落在马波乔河畔,东依安第斯山,西距瓦尔帕来索港约100公里。面积13308平方公里,海拔600米。 十九世纪,圣地亚哥因发现银矿后迅速发展。其后,屡遭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历史性建筑荡然无存。今日的圣地亚哥已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圣地亚哥的早晨。 圣地亚哥的富人区。 圣地亚哥周边环山,空气扩散条件不是很好,第二天早晨的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 我们下榻宾馆的餐厅。 第二天上午吃过早饭,我们驱车前往距圣地亚哥120公里外的具有“海上葡萄园”和“天堂之路”的美称的南美太平洋岸的重要港口—瓦尔帕莱索。 沿途,我们参观了智利著名的VALMOND葡萄园和埃米利亚纳酒庄,去了解智利葡萄酒的特点。 智利的葡萄园大多在平地,山坡葡萄园数量很少。产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在于便利性和成本因素。主要是众多的河流还有地震带来的一些粉末状的岩石遍布谷底,土壤肥沃,在这些平坦的土地上开垦和种植形成了非常优质的葡萄酒园地。与在山坡上整理、种植和培育葡萄相比,所花的费用就让人望而却步了。在智利的不同产区,酒厂的资金和它在山坡上开垦葡萄园的程度有很大关联性。如酒厂规模越大,那么在附近山坡进行葡萄种植的可能性就越大。 VALMOND葡萄园位于智利的中央山谷葡萄酒产区,埃米利亚纳酒庄是该产区知名的酒庄之一。 1986年拉斐尔和何塞•吉尔萨斯蒂创建了埃米利亚纳酒庄。他们的目标是酿造出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质葡萄酒。十多年过去了,酒庄的酿酒目标已经实现,他们的葡萄酒多次在智利国内和国际的葡萄酒评比比赛中获得奖项。 埃米利亚纳酒庄的酿酒理念是“追求完美”,而且完美的品质是建立在尊重自然,尊重消费者的基础上的。因此酒庄创建了创建了埃米利亚纳有机葡萄园,100%运用生物动力学的原则管理葡萄园,采用有机的耕作方式,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酿造品质卓越的葡萄酒,完美诠释智利的风土特质,开创了整个南美有机葡萄酒的先河。 2001年,埃米利亚纳在智利首个通过ISO14001环境认证,并通过瑞士IMO有机认证和德国生物动力法DEMETER认证,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有机和生物动力酒庄。2015年,酒庄获得了智利葡萄酒协会颁发的“2015智利年度最佳酒庄”的荣誉称号。如今,酒庄在智利最优秀的葡萄种植区拥有1,117公顷的葡萄园。 智利葡萄酒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走向了世界,由于低税、口味独特等优点,深受大众喜爱。因为智利独特的气候,其生产的葡萄别有风味,为其产出优质葡萄酒奠定了基础,再加上欧洲古老的酿酒方法,使得酿制出智利葡萄酒既有欧洲传统,又不失南美风味,给人一种新旧交叠的感觉,这是智利葡萄酒的独到之处。 智利葡萄酒产量位居世界第三,在英国和日本非常受欢迎。 酒庄工作人员。 智利葡萄酒以物美价廉的餐酒形象走上中国超市酒窖的货架,是千禧年之后的事。 海滨城市瓦尔帕来索市,是一个古老城市。由于城市建筑大量在陡坡之上,并可直接俯视太平洋,以及体现城市建筑文化的迷宫样道路和鹅卵石小巷,2003年瓦尔帕莱索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瓦尔帕莱索还是南美太平洋岸的重要港口,智利海军司令部就在这里。 这个港口是军港、货港合用,岸边停泊各种智利军舰和船只。 海军司令部前的工艺品市场。 从工艺品市场到山顶观景台可以看到港口全貌,还可以乘坐古老的缆车。 1996 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瓦尔帕莱索不同寻常的缆车系统(高度倾斜缆车)成为世界一百个濒危历史文化宝藏之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交通工具。19 世纪起,当地人便开始着手打造这一上下山坡的交通系统,至今已有 200 年的历史。尽管目前上下城区有了更方便的交通设施,但是该市政府仍然保留了15 部左右的缆车供游人体验,以此来回味当年瓦尔帕莱索上上下下的瞬间。 山顶上建筑还是很漂亮的。 美女帅哥照相留念。 游览了山顶观景台,我们随后驱车前往美丽的旅游胜地威尼亚市用午餐。 有海上葡萄园之称的海滨花园城市威尼亚市,因城市位于太平洋沿岸及市内建设很多面积广大的花园而得名。 我们午餐的饭店。 市中心有一尊从复活节岛运来的复活节岛人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