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荆州市,古称江陵、郢都,位于湖北中部、长江中游,其地理位置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现在的荆州虽然只是湖北省的地级市,但是,有3000多年建城历史的荆州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自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其后共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为汉朝十三州之一,其辖境相当于现在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南部及广东、广西和贵州的一部分,当今的荆州地区的面积只是当时“荆州”辖区面积的零头。</p><p class="ql-block"> 从地理位置上看,自古有“荆州天下之腹”的说法。从荆州北上能直插中原心脏而“夺取天下”;顺江而下可直下江东、横扫江南;向西逆江而上则可通益州,故“守四川必守荆州,荆州失则四川不保”;南下直达岭南,剑指交州。汉末三国时“魏、蜀汉、吴”对峙于荆州、从而形成“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恰恰是荆州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最好例证。而荆州也因为“三国”时期上演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戏”和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开启了“三分归一统”的历史进程而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城外风光</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荆州古城其实是古时的江陵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为"刘备借荆州"时关羽所筑。现存的古城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筑,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古城傍倚长江、气势雄伟,城墙盘旋于湖光水色之中,依地势而起伏,顺湖池而迂回、蜿蜒伸展、状若游龙,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明末清初古城楼</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翁城</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的火炮</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射击孔可以控制城墙正面的防守死角,形成立体的防御网。</p> <p class="ql-block">从城外看城墙。</p> <p class="ql-block">荆州关帝庙,也称关公庙,亦称关公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门。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万历年间重建,清顺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重修并扩建。荆州关帝庙为全国四大关庙之一(另三座分别在解州、当阳、洛阳)。据史料记载,此关帝庙是在蜀汉大将关羽镇守荆州的府邸故基上修建的,关羽总督荆襄九郡诸事时曾在此地居住十年有余。三国蜀汉名将关羽关二爷的大名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镇守荆州时,北伐襄樊、威震华夏,达到其人生之顶峰。其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俘杀,最后身首异处,人生以悲剧收场。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p><p class="ql-block">关羽死后,历代封谥显赫。</p><p class="ql-block">荆州关帝庙自建后,规模不断扩大。至清雍正十年,庙内除奉祀关羽外,其曾祖、祖、父亦受祀,其子关平、部将周仓及杨仪、马良皆从祀。一时,荆州关帝庙庙宇森严、规模宏伟。遗憾的是,日军侵华期间,庙宇遭到了致命一击,殿宇毁失殆尽。</p><p class="ql-block">1987年,江陵县政府按清乾隆县志载古关庙建筑布局图样,在原关庙遗址上复建荆州关帝庙。</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庙宇数经改造,虽早已大非原貌,但庙内元末明初所植的“夫妻银杏”,尽管雄树已毁,雌树依然枝虬叶茂、苍劲挺拔。整个庙宇仿原关庙风格,殿宇分仪门、正殿、结义楼、陈列馆等。所有建筑,一律灰瓦红墙、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恢弘、独具魅力。步入仪门,上方高悬清乾隆御匾“泽安南纪”;大殿正门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赐匾额“威震华夏”;殿内挂着清雍正御赐的“乾坤正气”匾额。大殿内关羽塑像高丈余,身披重铠,长髯飘飘、威风凛凛;关公两侧的关平、周仓,亦显得粗犷矫健、彪悍勇猛。</p><p class="ql-block">大殿两旁内壁上,有关羽“镇守荆州”、“迎亲救主”、“义释曹操”、“单刀赴会”、“驰援当阳”、“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父子忠魂”等巨幅壁画,再现了关羽忠、义、仁、勇的高大形象和荆州人对他的景仰之情。大殿和结义楼之间的甬道上,有一尊威严的关帝石雕像。[1]</p> <p class="ql-block">(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故居</p><p class="ql-block">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北江陵(即荆州)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被称为“宰相之杰”,是中国历史上“能臣”和“权臣”的杰出代表,也是史上颇富争议的宰相。</p><p class="ql-block"> 出生在秀才之家的张居正天资聪颖,5岁入学开蒙,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就考中了秀才。13岁时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再次乡试中了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时考中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他“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从1573年出任内阁首辅而“权倾朝野”,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的“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从而使暮气沉沉的大明王朝回光返照,出现了最后一抹辉煌。</p><p class="ql-block"> 1582年,张居正去世。过去因攻击他而受到处分的人纷纷官复原职,开始反攻倒算。中官张诚在神宗面前说他与冯保“交结恣横”。神宗听信谗言,下令削去他的官秩,剥夺谥号,查抄家产。其长子张敬修被捕人狱,其他亲属被发送到“烟瘴地面充军”。直至万历皇帝驾崩,新皇帝继位。天启皇帝才在天启二年(1622年),为张居正平反,复官复荫。</p><p class="ql-block"> 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城内东隅一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内,原名“张大学士府”。公元1572年,张居正为尊藏万厉皇帝褒奖他的手书而兴建。明末改为“张文忠公祠”,清初称“张相旧府”。后几经兴废,民国时毁于战火,20世纪80年代又陆续修复。现故居为仿明代四重院落、东房西园的建筑格局,占地十余亩。 院内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高低错落、布局严整。有明神宗御书楼名的“捧日楼”、太师居、太岳堂、纯忠堂、捧日楼、张文忠公祠、西花园、照壁、文昌阁、神龟池、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等建筑错落有致,小花园内小桥、流水、假山等园林景观小巧灵动,犹如世外桃源。游客游于园内,既能了解历史先贤的传奇人生,凭吊先贤的丰功伟绩;又能领略南国古典园林之秀色,使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张居正故居,湖北行程结束。驱车350公里到湖南娄底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