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如人生 人生如棋—— 由围棋引发的回忆和思考

狂飙

<p class="ql-block">原创文字</p><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来自百度</p><p class="ql-block">音乐来自美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下了十多盘棋,引起了我对围棋的一定思考,也回忆起一些往事。</p><p class="ql-block">今年高考作文有一材料作文,讲得是围棋中的术语:本手、妙手和俗手。我因为喜欢围棋,也凑了个热闹,谈谈我对于围棋术语的理解。其实,围棋的术语远远不止于这些,它有很多很多。从大处着眼,人们总结了围棋十诫:贪不得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取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就是告诫人们下好围棋应该注意的十个方面。围棋与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不同,围棋的对弈结果必然有胜负。这增强了它的趣味性和竞争性。</p><p class="ql-block">围棋与人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我就先从围棋说起,然后再谈谈我对人生的理解。我们下围棋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日久天长不断在围棋的输赢中下出来的,在观看高手对弈中学来的。</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南航家属大院有个教职工俱乐部。每天那里热闹非凡,特别是周末更是如此。俱乐部面积较大,大门朝南,被隔成两半,西侧是阅览室,书刊报纸杂志样样都有。东面是个大厅,北侧放有两张乒乓球桌,往南一点散放着十来张方型的棋牌桌子。打牌的、下棋的,各人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玩耍。我们那时还小,打四十分是我们的一项爱好之一,也常常下围棋或在一旁观战。与我们一般大小的都喜欢凑热闹,因此,有高手对弈时,观战者头碰头地围成一圈,不时说上两句俏皮话,便会引来我们那个年龄既单纯幼稚又缺乏一定修养的阵阵哄闹笑声。回想当年情景,犹在眼前,心中充满了童趣和欢乐。</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小孩都在外面学围棋,老师先从围棋的定式讲起。什么叫围棋定式?围棋定式其实是数千年年来,从古至今,人们在不断的围棋对弈中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率的下法。比如围棋棋盘中,星位的定式、小目的定式、星小目定式的不同特点和应对走法。星位注重棋盘的外势及向外扩张发展;小目则关注对于实地空的获取。但定式在围棋的行走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棋局的进展发生变化。尤其,当人工智能进入围棋的教学与实践之后,有些定式甚至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再变也离不开对围棋基本思路的认识,用最少的棋子,围住最大的地域。因此围绕这种对于棋盘围守地域(围棋称之为空,空就是目,目就是空)的战斗,展开激烈的争夺。棋盘上听不见呐喊声、加油声,但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对抗性强的球类项目,可谓步步惊心,此处无声胜有声。特别是遇到生死关头、又无计可施情况下,常常令奕者心跳加速、大汗淋漓、面红耳赤。</p> <p class="ql-block">但各人表现不一。小时候十三、四岁看南航高手(南京市前三名)娄老师他们下棋,就有这种情况出现。他是南航数学老师,江南口音,面庞清秀、白皙,一般人下不过他。与他下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下让子棋,让三子、五子、六子不等。即使让字棋,他也是胜多负少。盘面优势下,他春风得意,轻松自然,面露喜色;一旦陷入困境,作为观者,我们不看棋,就看他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就能知道盘面的大致情况了。形势不妙落后时,他面色略有潮红,陷入窘境。但这需要熟悉他风格的人才能窥见他内心的翻江倒海和紧张焦灼。娄老师是一位极其敏感的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听说他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还有纽老师,微胖的身材,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为人和善,总面带着微笑。应该讲,从我们自身的成长看,因为有了娄老师和钮老师等,我们才下起了围棋,学会了围棋。因此,可以自认为,他们就是我们的入门老师。进门靠师傅,修行看自己。娄老师、钮老师对于围棋的热爱和执着精神,至少对于我来讲,对于我的人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p> <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p> <p class="ql-block">李世石与古力巅峰之战前的握手、较劲。</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4年初开始的轰动当时的李世石古力十番棋赛事。棋圣聂卫平担任裁判长。</p> <p class="ql-block">李世石与古力十番棋之一的一局棋。高手在研究室探讨变化图。</p> <p class="ql-block">因为前面说到计算机程序AI进入围棋教学与实践,那么,就让我们先一起回顾李世石与“阿法狗”的第四局棋吧。AI进入围棋的竞技与教学之后,当时天下第一、孤独求败的棋王韩国的李世石心血来潮,要与机器人“阿法狗”进行一番七局四胜制的较量,吸引了全世界围棋爱好者的目光。大家都很好奇,人类研究了计算机,那么,人类能否在竞技比赛中战胜计算机机器人?比赛结果,“阿法狗”四比一完胜,实践证明,人类几乎不可战胜机器人。前三局阿法狗连下三城。第四盘棋,被人津津乐道,难以忘怀。因为李世石背水一战执白棋赢下此局。棋下至中盘,李世石盘面堪忧,他棋盘上面四子白棋被黑棋团团围住,陷入困境。经过长考,李世石下出石破天惊的一步“挖”(wa第四声)。这步“挖”一下子使得“阿法狗”行棋步调开始陷入混乱。白棋利用黑棋棋型的相对薄味儿,开始发力,不仅上面被阿法狗认为可以吃掉的棋做活,而且顺便破了对方的空。盘面形成逆转。眼见目数不够,阿法狗随便应了几招便投子认输。李世石的这步“挖”实乃天外飞仙、神来之笔,技惊四座。这是人类唯一赢过的一盘棋,可谓千金难得,只此一手。也许阿法狗连赢三局后有点飘吧?我估计阿法狗如果真有感知,(好像听说机器人的神经系统已经被植入)恐怕也会面色凝重、面红耳赤汗水湿透了吧。</p> <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四局盘面形势李世石白棋落后时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黑棋阿法狗继续加强巩固即将到手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李世石下出天外飞仙的一步神仙棋</p> <p class="ql-block">之后的发展,由于白棋神来之笔、凌空一“挖”,做活了最初被认为的死棋,实现局势大逆转。阿法狗几步之后,停表认负。</p> <p class="ql-block">围棋中有一个俗语叫着金角银边草肚皮,什么意思呢?围棋是以围空、围目的多寡判定胜负的。相对而言,所谓的金角,是针对围空而言,金角可以利用它的角上特殊性,用最少的棋子围住更多的空。同样,银边,指得也是这个道理。草肚皮是在形容棋盘中腹、对弈者很难围住大片的空和目,所以叫着草肚皮。但实践行棋中,又未必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有个超一流棋手叫武宫正树,通常情况下他执黑棋布局阶段是要下成“三连星”、甚至四连星的,目的就是利用中腹开阔的空间围空。他的棋被称之为“宇宙流”,可见他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武宫正树的宇宙流是凭着厚实的围棋功底才能下出来的,但凡功底不够,“宇宙流”就会变得千疮百孔,处处漏风。有人会问,那么武宫正树的“宇宙流”棋下得如何?日本围棋由于有吴清源等老一辈围棋职业棋手的引领,曾经在世界职业围棋中独领风骚。武宫正树曾经仗着他的“宇宙流”先后四次获得日本职业最高赛事“本因坊”比赛冠军。我看棋谱,武宫正树在与聂卫平的一场重要比赛中,竟然下出过四连星加天元;年仅31岁的聂卫平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准“宇宙流”逆势而上,也罕见地下出四连星。双方前九招棋全部下在了棋盘上仅有的九个星位上。这盘棋,聂卫平中盘认输,以己之短碰对手之长,耶有不败之理?真是鬼使神差,血气方刚的聂卫平竟如此之倔犟。(那时中国韩国与日本围棋相比差了一个档次。之后随着陈祖德、聂卫平的先后崛起,尤其是是后者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连挫日本九段职业高手轰动整个中国,也从此引发带动了中国围棋的发展和进步。若干年后,聂卫平在中国被授予“棋圣”称号。)由此可见,当年武宫正树的“宇宙流”是何等的霸气,笑傲江湖,一统江山。武宫正树的“宇宙流”曾经一度引领世界围棋布局新潮流。</p> <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九八四年武宫正树与聂卫平所下出的开局罕见的九连星图。武宫正树执黑</p> <p class="ql-block">九连星之后的变化图</p> <p class="ql-block">围棋定式只是一个方向性的行棋步奏,它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围棋盘面的情况变化而变化的,目的就是提高子力的行棋效率。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围棋中“急所”的出现。“急所”指得是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手而言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谓的敌之要点我之要点。“急所”在围棋中大于一般的围空。换言之,棋手一旦发现“急所”,对于自身的围空、棋形的出头、围剿对手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急所”有点像妙手,但相对而言,“急所”又比妙手更重要。“急所”往往出现在围棋行棋的前半盘,而“妙手”通常出现在中盘阶段和收官阶段。妙手从某些方面认识就是“手筋”。没有一定的长期积累,这些围棋妙手技巧都是很难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p> <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曾经跟我学棋的学生,现在是苏州很有名气的围棋老师。水平达到业余五段。图中的章老师曾经是江苏省队赫赫有名的专业六段职业棋手章德辉老师</p> <p class="ql-block">围棋俗语中的“收官”,已经成为一个生活中的常用词。人们在即将完成某项工作时,往往用“收官”来表达。但围棋中的“收官”并不像人们在总结工作时的那么轻松。围棋 中的“收官”常常伴随着惊心动魄的颠覆性结果。所谓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时常会在“收官”中发生。一盘自始至终牢牢控制住盘面优势的棋局,往往会因为“收官”阶段的草率、随手棋而乾坤颠倒,葬送大好棋局。由此可见,围棋从开局始,到中盘,到收官,都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有时开局二三十步棋之后,双方便进入缠斗,场面惊心动魄、暗藏杀机,甚至早早发生一边倒的局面。</p><p class="ql-block">行棋中,我们常常会用“胜负手”来形容双方最后关头的角力。一方中盘点目时,一旦发现目数不够,就会放出所谓的“胜负手”,“胜负手”是在计算盘面目数不够情况下的一种搏杀。胜负手一旦放出,就看对手的应对了,稍有差错、应对有误,就会形成逆转,由盛而衰,从而输掉比赛。</p><p class="ql-block">围棋的棋形厚薄往往会对棋局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棋形厚实,在对弈双方博弈中就可以利用棋的厚势展开攻杀;相反,棋形太薄,行棋中发不出力,就像一个单薄的人,在与人格斗中很难取胜是一样的道理。因此,下好围棋,在于勤奋努力,在不断地勤学苦练中,厚实对于围棋的理解。所谓的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其实,大家一定也看出来,围棋中的许多道理与做人的道理有很大相似的地方。当然人生更复杂,更令人难以琢磨。</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特定的环境也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人生是个大命题,通常情况下 人们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来谈人生。但这并不妨碍人生共同的价值观。原因在于,人不是孤立的人,社会是每个人生活的一个独特的环境。环境造成人们思想上的差异;又构成大致相同的做人理念。生活在西方美国环境,和生活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人们的思维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人生的理解就会有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人类共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不妨碍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遵循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写到这里,想起了日本围棋九段高手大竹英雄。他的棋追求棋型的美,为此,即使输棋也在所不惜。所以职业围棋界把他称之为“美学大竹”。</p><p class="ql-block">以个人的经验来认识,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奋斗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追求。当然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人们只有在追求中、在挫折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才能不断地进步。过去我们一直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这就是一种通过失败的积累过程。没有谁能轻轻松松走向成功,人们只要能克服人固有的惰性、坚持住,那么,人们就一定能逐渐走向成功。所谓的坚持,就是韧性、毅力,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甚至自找苦吃,在坚持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感悟事物的内在联系以及究竟在何处出了问题从而导致的失败。我们暂且不论是否成功,这种不断刻苦学习的过程就值得人们学习。有人说天才出于勤奋,99%的努力加上1%的智商造就了天才的产生。就像围棋一样,刻苦钻研矢志不移,你就会在行棋中明白围棋的棋理。棋形要厚实,不就是人生中的积累形成的厚积薄发吗?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只有真正沉下心来,才能专心致志,学以致用,不断把所学到的知识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随着学习的不断地深入,难度会不断增强,这种不断增强的难度,其实也就是证明你的学习知识的能力的不断提高。</p> <p class="ql-block">学习是有方法的,除了你的勇气和韧性,方法对于人们的成长同样重要。比如善于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比如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等。围棋也是这个道理。高手(业余棋手同样如此)下棋结束后,双方是要复盘的,相互之间点评所下之棋,何处行棋过缓抑或过激,行棋步调次序是否有误?复盘的目的就是一个过程的小结,为的是汲取经验教训,引起今后的注意。复盘的过程又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学习中,厚积薄发在围棋中得到充分体现。前面我们也谈了所谓的棋形厚实,就是这个意思。所谓的四两拨千斤,指得就是这种厚实下的借力,有了厚实的棋形,人们就会发现围棋中的“妙手”和手筋。而他们的发现,表明了棋手的悟性得到了提高,发现的越多,表明你对于围棋的理解越深入。</p><p class="ql-block">但围棋的厚实是在与博弈对手攻守转换及围空中自然形成,而不是呆板的重复所形成的愚型。愚型是没有任何效率的。做人做事不也是这样的吗?既要厚实稳重诚实,也要防止迂腐、笨拙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人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都是从不会开始,从不断的错误中前进,没有人不犯错误。我们看到有些人成功时的辉煌,殊不知背后所付出的艰难、汗水甚至挣扎。光鲜背后一定是人格,是人性的光芒在做坚强的后盾。</p><p class="ql-block">围棋世界,黑白分明。如果有人认为是不是可以为了增加观赏性,把围棋的颜色改成红绿色不更好吗?非也。围棋是中华民族国粹之一,数千年流传至今,黑白棋子,泾渭分明。如果想当然的改成其他任何颜色,那就不是围棋了。黑白围棋隐含哲理。难道不是吗?围棋有它的棋理,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坦坦荡荡,为人光明磊落,绝不搞阴谋诡计,一是一,二是二,黑是黑,白是白,不可混淆是非。……</p><p class="ql-block">棋品如人品。在下围棋的过程中,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围棋爱好者。棋确实下得不错。据传,他在无锡轻工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阶段,独霸一方,不可战胜。后来分到我们学校,我与他有过两次对弈“手谈”。对于业余棋手而言,一局棋所用的毛时间大约两小时左右,属于正常时间。但与其对弈,常常三个多小时。他下棋有个特点,就是一旦盘面落后时,便开始频频长考。偶然长考数次,也属正常。但盘面明显落后时,收官阶段,即使一路板粘,他也要想个半小时,迟迟不走棋。(如果像比赛那样用个记时钟,不知还有何招?)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我都不屑于说出。不就是想赢棋吗?也不能这么没底线吧?我就在想啊,难怪在轻工业大学打遍天下无敌手,感觉是用了这种不入流的下三滥手段?也未曾不是?经此一番,我再也无意与其交流了。围棋本是一项智力竞技游戏,把胜负看得那么重,斤斤计较的,这样的棋品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围棋中有个术语叫着“中盘认负”。外行恐怕会认为就是双方水平差距大才造成这种情况的。其实不然,相反与此想法大相径庭。“中盘认负”是在两个棋力相当的棋手之间下到中盘或收官阶段,一方认为已经落后便自动终止比赛的一种行为风度。无论职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这种风度是被提倡的也是被广泛赞赏的。假如一方明明已经输掉比赛,还在毫无机会的地方寻求对方走错,在我看来,那是令人极不舒服的一种遗憾。</p> <p class="ql-block">我们归纳一下围棋与人生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围棋讲谋开局走定式看大势抢先手,人生亦然,凡事从大局着想,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负韶华走好先手棋,把好人生大方向;锲而不舍学无止境刻苦专研持之以恒;厚重、诚实、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遵循规律,又不囿于成规,敢于创新;棋要出头气要争先,向外发展,人要争气,奋发图强,蓬勃向上;谨言慎行至始至终谦虚谨慎,人品端正光明磊落,明辨是非,黑白分明。</p><p class="ql-block">正所谓:棋如人生,人生如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