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民国在大陆地区不足四十年,是文史研究绕不过去的一个时代,在那个军阀割据、抗日救国、国民党溃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全国解放开创新的时代。</h1><h1><br></h1><h1> 历七十多年后,再回顾历史,民国知事陈书丹,在受到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前后,任职行事判若两人,特别是任蓬溪知事清廉为民,政声卓著,时年所作依旧惠泽后世。</h1> <h1> 陈书丹,男,1891~1951,四川开县中和乡洪禧寺人,今重庆市开州区中和镇白果村七社,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民国十二年(1923)二月,在讨袁混战中,任川军第一军第二混成旅少校参谋。受第二混旅旅长张冲所命令,前往东防行营第一团团长(兼指挥官)刘伯承营中,送去张冲私章并协同军事行动。九月,刘伯承率第二混成旅转战在大足七星庵,右腿中枪,生命危急,即送往内江野战医院救治,后又转到成都、五通桥等处医治疗养。刘伯承负伤八天后陈书丹被第二混成旅旅长张冲委任铜梁知事,任上为了军队自治征收军饷,曾以“抗缴军费”四字罪名杀人示威。随着第二混成旅主将刘伯承脱离旧军队,又遭八个营兵变,该旅名存实亡,也导致熊克武败北,第六师余际唐部取代第二混成旅。陈书丹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调离铜梁,二十二日被第六师余际唐部委任大足知事,不久卸职成都。民国十三年(1924)他在这儿与养伤的刘伯承再次相逢,并通过刘伯承认识到早期中共四川省委领导杨闇公、吴玉章等人。杨闇公烈士身前留下三本日记,是他英勇就义后,由他夫人赵宗楷带回潼南双江老家藏于阁楼墙洞里,解放后才取出整理发行,杨闇公为了革命事业力揽英才,刘伯承在他和吴玉章介绍下,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杨闇公日记》里,1924年1月20日至3月14日,有11篇日记提及陈书丹,50多天里见面就有10余次,并送别友人刘伯承、陈书丹,陈书丹前一天因故未走,第二天再送,可见二人关系甚密。</h1> <h1> 民国十五年(1926),川军官派系异军突起,李家钰将军入驻遂宁,辖下遂宁、安岳、乐至、潼南、蓬溪等县。李家钰在遂宁十一年间,自委地方官吏,掌握防区内一切军政大权。他按当时省政府“驻防外县军队就近拨领薪饷”的训令,自筹经费以维持其庞大的军费开支。李家钰在建设方面有一定的业绩。在城市建设上比较重视改造旧城,填平了干涸的城河,修建了环城马路,新修了一条大街,并扩建了东南西北四条主要街道,拓宽了路面,划一了楼房,整修了部分街巷,新创了城市发展的格局。用七县资金,新建了一所“七高中”,又创办了聋哑学校。兴建了遂州公园、戏院、电影院。主持编纂了《遂宁县志》。修筑了遂乐、遂简、遂安、遂潼、遂蓬公路,新设了马路局负责交通管理工作,从上海买回了遂宁有史以来的第一批汽车三辆,使遂宁的陆路交通进入了新的阶段。他还敷设了遂宁至简阳的电话线,使遂宁与成都以及全省的线路连成一片。为遂宁城市建设和交通邮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h1> <h1> 民国十七年(1928)至十九年(1930),陈书丹任蓬溪县知事。在民国《蓬溪近志》记载他拟办育婴堂募本筹款五百余元。</h1><h1> 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县知事陈书丹奉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命令,建设乡村电话,集众议决,在全县宗祠会业项下抽收经费,每田谷一挑派银三元、山土出产在田业二分之一以者上,每山粮一石派银三元。非田谷山粮之动产及房屋,估量时值价目,每三十元派银三元,如在二十元以下者免议。全县查报各姓祠会,实有田谷一万一千八百三十余挑外,山粮房屋约计派银二千五百余元, 综计约实收银三万八千余元。厥后(其后)复派员调查隐匿,又约实收银七千元。收款筹办,由马路局彭蔚文经理代办。实际总收款四万五千余元,可见筹款之艰难。次年5月31日全县31个场镇架通电话。</h1> <h1> 唐朝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清未的川汉铁路、辛亥保路运动,以及民国十三年(1924)杨森督理四川军务,驻成都兴街市,建马路,汽车急驰,由此马路全川推行。蓬溪民国十六年三月,知事李信伯奉总部令筹备马路事宜,设筹备处;七月,知事王秉枢接任,驻军团长杨特生为协办,知事为会办,清附生彭蔚文为经理。因遂简路修筑,遂绅以财力枯竭转让路权,蓬溪到仁里镇为蓬溪马路局修筑,南充罗泽洲闻息后,亦要求李家钰沿修蓬遂路之例,迫蓬溪上修延伸至南充甘草岭(今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所在地,邻南充城区,全程路长达七十多公里)。蓬溪筑路任务超过1.1倍,占遂、蓬、南路段总里程的78%,县民怨声载道。县财委给省政府的报告也称“越境修路,民力几何?恭忠国事,无与伦比。”此路段于十六年十月动工,民国十九年五月告竣,历任知事兼会办,凡五人唯陈知事书丹督率最力。路宽22尺,坡度为6.7寸,桥31座,涵洞323道,投工76万余个,耗资30万元(银币);但标准低、质量差,行车困难。建国后几经加宽整治,路宽达12米;1950年12月至1951年2月,调集民工1万余人进行抢修恢复,用石料1..4万方,翻修路面5.23公里。1972~1977年,路面全部铺设为油路。陈书丹民国十三年在成都杨闇公送行,实为前往唐山铁道学院,托其交通部任职技师的四哥、唐山铁道学院教务长陈自靖,任职图书管理员,对于交通重要,包括回乡任县参议员,对万开路的力主修筑,陈书丹定受其影响。这个家族也秉承了交通建设强国的信念,中铁二局有百岁老人陈祖闛(2003寿终)三代传承,成昆、南昆等铁路都有他们几代人勤劳的足迹。</h1><h1><br></h1><h1> 注:这条路,民国时称万(县)梁(平)顺(庆,今南充)蓬(溪)遂(宁)乐(至)简(阳)蓉(成都)公路,建国后称川鄂路,318国道,此路在遂宁市城区境内多次更改,其318国道2222的道路里程碑更换从原红海迁到蓬溪向南充方向十多公里处,路没变,只是道路更为优化。</h1> <h1> 民国十五年(1926),蓬溪县设修志局,续修《蓬溪近志》,县知事伍彝章兼局长,清优贡曾世礼(字修五)任编辑主任,次年曾世礼病逝。民国十七年(1928),第二次设修志局,县长陈书丹兼任局长。清举人、礼部员外郎纪大经(字澄九)任总编纂员,不久纪去职,由曾任叙永县、乐至县知事庄喜泉(字廉夫)任总编纂员。民国二十四年(1935)近志成书,前后约10年之久,有知事、县长8人兼任修志局长。除总编纂员外,还有襄辑员、校勘员各1人,釆访员40人,绘图员2人,经费收拔员4人,眷录员、督梓员各1人,共计51人组成修志阵容。修志经费来源于粮、肉、契税附加。《蓬溪近志》记载自光绪廿五年(1899)修成《蓬溪续志》以来近40年之史迹,全书共14卷,7本,约10万字,由县长钟雨涛、肖应明作叙,庄喜泉作序传。经费以契税所加之省志费,大契一元,小契五角,除解款(上交)外,余存拔作局用,因世礼病故,费又奇绌,局遂停闭,及(到)陈县长奉令复开,积存经费仅二百余元,陈(书丹)规定预算由第三课酌剂支付,而采访无款设专员(专职人员)。</h1> <h3></h3><h1> 民国十九年(1930),蓬溪国家主义派的骨干王子野、王启文、张伯华等,向遂宁密告南充西区中共党员苏俊以及张默生、王武林、戴明德、颜守恂、杨蕴朴、陈擅初等人为中共党员,送遂宁到逮捕入狱,由于敌人未掌握苏俊等是共产党员的证据,蓬溪各界人土纷纷为他们鸣不平,县长陈书丹和县内知名人士庄廉夫、周治安、罗绍暹、李青芝等均多次到遂宁找李家钰,愿保苏俊等出狱,后因无据释放。</h1><h1> 民国十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夜(1929/06/29),旷继勋率川军二十八军江防军第七混成旅从遂宁射洪嘴(永兴场),以“打野外”为名来到蓬遂交界的牛角沟,树起四川红军第一路的旗帜,攻打蓬溪县城,宣布起义。民国十二年“讨袁战争”中,刘伯承为东防行营指挥官时,李萼旅受其指挥,时年旷继勋任营长亦在行营中,后期刘伯承回忆录中也印证此事,从前面陈书丹协同刘伯承军事行动,可见旷继勋与陈书丹应该是熟悉的,只是事件随着岁月流逝而湮灭无闻。</h1> <h1> 民国二十二年(1933),陈书丹任川军二十九军第四师第一团团长。面对川军围剿川陕红军,见双方伤亡甚多,悲天怜惜遂退出军界。民国二十六年(1937),任南充禁烟局督察长,后来面对抗日赴国难,毅然出任川军抗日培训教官,台儿庄一役后晋升川康绥署少将参军。民国二十九年解职归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被开县中和乡选为参议员,与当时地下党开县中共县委书记黄楠材相交甚密,多次利用其身份保护留宿江里片区地下党员及进步人士,1949年8月,中共中和总支书记潘重言、余本鑑到陈书丹家商议,次月奇袭三汇口乡公所,夺取枪支弹药。1951年3月15日,以官僚地主之名被捕,卒于开县中和场,时年60岁。</h1> <h1> 注:民国初年知县改为民政长,不久即改为知事,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将知事改为县长。</h1><h1><br> 五位修筑顺蓬遂公路的知事兼会办:<br> 李信伯,阆中县人,五师书记官。<br> 王秉枢,字璧光,蒲江县人,中学校学生,边防军军需处长。<br> 骆毓骐,字伯良,蒲江县人,法政学生,边防军军法处长。<br> 夏一乾,字健龄,潼南县人,中学校学生。<br> 陈书丹,以字行,开县人,川军官学校毕业生,边防军营长。</h1> <h1> 附:求证甘草岭地址,得到成都文旅刘骕铭,蓬溪胡传淮、薛恒渊三位老师相助,特致谢!本文参照多个版本《蓬溪县志》,民国《遂宁县志》等书。</h1><h1> </h1><h1> 壬寅观音会於川中斗城广济坝寓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