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塞罕坝展览馆纪实 塞罕坝赋 散文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京城北眺,内蒙南望,赫然映目,唯此林场。自古极尽繁茂,近世几番祸殃。水断流而干涸,地无绿而荒凉。哀花残叶败,惊风卷沙狂,感冬寒秋肃,叹人稀鸟亡。悲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今朝看,百卉丛生兮春绽芬芳,赤日炎炎兮夏呈荫凉,硕果累累兮秋高气爽,枝繁叶茂兮冬赛温床。百万亩浩瀚林海,唯北半球无双。数世纪无垠荒原,恰屈指间绿装。远尘世之喧嚣,得桃源之和祥。截风沙以屏京津,蓄水源而泽城乡。夺世上之奇迹,筑人间之天堂。美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沧桑之巨变,英雄而共创。蓝图绘于六二,先驱建场坝上。满蒙回汉,男女轻壮。干部中坚,学子主将。再造青山,重绿林场。战荒原艰苦创业,斗苦寒奋发图强。栖窝棚以为房,饮浆汤而当粮。罹重病犹无畏,数星辰免思娘。六女上坝,留传奇故事。夫妻防火,舍子女抚养。场长冻创双足,书记魂归坝上。惜人众而难枚举,俱事佳而非寻常。熠熠乎耀千古,灼灼乎垂华章。苍天应有泪,英雄子无悔。万难无屈服,百折不彷徨。韶华凝热血,信念铸诗行。风雨赢伟业,奋斗绽光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且喜山川染绿,更庆新人担纲。秉现代林业理念,逐生态文明巨浪。求三大效益统一,引科学发展远航。继传统而心齐气壮,建新城而场兴业旺。</b></p> 地球卫士奖杯 当年的住所 塞罕坝机械林场简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东西长51.46千米,南北宽17.84千米,区域海拔高度1500-1939.6米,面积20029公顷。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从黄沙蔽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b></p> 塞罕坝精神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他们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将荒山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再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林场的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使命担当,以艰苦奋斗构筑京津绿色生态屏障1962年,为改善自然环境、修复生态,国家决定在河北北部建设大型国有机械林场。林场第一任党委班子带领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369名干部职工,啃窝头、喝雪水、住窝棚、睡马架,开启了塞罕坝艰苦创业征程。然而,因开头两年造林失败,林场刮起了“下马风”。关键时刻,首任党委班子成员毅然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举家搬到条件异常艰苦的坝上,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们顶风冒雪、忍饥受冻,对造林机械进行了3项技术改革,几经探索培育出了适合坝上地区生长的造林苗木,随即又展开了机械造林技术大练兵。1964年,马蹄坑机械造林大会战一举成功,开创了国内机械栽植针叶树的先河。在高寒荒原上种树谈何容易。1977年,雨凇灾害,折损树木57万亩;1980年又遇特大干旱,旱死树木12万亩。面对自然灾害,林场党委坚信:人倒了可以站起来,树倒了可以扶起来,只要信念不倒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到1982年,塞罕坝的绿色版图迅速扩张,完成造林任务96万亩,实现了从茫茫荒原到绿水青山的跨越。60年来,几代塞罕坝人时刻谨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政治使命,发扬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精神,克服高寒、干旱、大风等恶劣环境,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攻克了高寒地区育苗造林等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茫茫荒原上营造起了百万亩林海。事实证明,塞罕坝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与建场初期相比,林场有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林木蓄积量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74亿立方米,固碳81.41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近10年,与建场初期10年相比,年均无霜期增加16天,年均降水量增加60毫米,大风日数减少30天。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资源总价值为206亿元,每年产出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45.8亿元,成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绿水青山”。塞罕坝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奇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机械林场已成为林草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获得了地球卫士奖、最美奋斗者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时代楷模、全国国有林场建设标兵等诸多荣誉,受到了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责任担当,以实干精神守好生态建设绿色本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b></p> 奖杯 习近平主席视察塞罕坝 当年的六姐妹花 第一任党委书记 雄鹰 反拍照片 狼标本 山鸡标本 反拍的照片 工具 东方红拖拉机 当年的电机 团队合影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