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疍家渔排奇观

大可为奇

<p class="ql-block">海南揽胜</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20日,到达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第二天,因受今年22号台风“雷伊”的影响,昨夜里刮风下雨的天气,午后风雨渐歇天气好转起来。傍晚,我们沿着门前的新建路,向西步行大约300多米,穿过一片错落低矮的楼群,迎面扑来的是波浪起伏的浩瀚大海。</p> <p class="ql-block">我国有著名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海南的四周皆为南海环绕,也只有南海处在热带地区。这里的海望上去,显得格外湛蓝清澈。在松软的海滩上,吹拂着和煦的椰风,听着一阵阵的涛声,近半个月来的一路风尘鞍马劳顿,顿觉随风飘散。</p> <p class="ql-block">台风过后的天空,还有大块的浮动云朵,一片一片的,在夕阳的照映下,显得绯红耀眼。海面上远处的渔船一艘一艘,在海上好像正在进行捕鱼作业,桅杆高耸,渔火点点。海浪一排一排哗哗地涌上沙滩,翻卷着白色的泡沫,喧嚣着大海的气势。站着这个位置,向左前方的海岛望去,苍翠如茵,青山如黛。</p> <p class="ql-block">海滩上来来往往的,多数是旅居在附近过冬的东北人。听他们说,这一带海湾都叫清水湾,这一片渔场是新村镇南湾渔场,南边长满绿树的海岛就是猴岛。看到这周围地貌海景,特别是那一艘一艘渔船和网箱穿连起来的渔排,我一下子想起来,十多年前曾从空中乘缆车去猴岛时,俯瞰了下面密密匝匝的渔排,当时拍了一些照片,也曾在渔排上吃了顿午饭,记忆很深。今天来到近前,有种故地重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午乘一艘小船,登上了十多年在空中俯瞰的一片一片的渔排,走进渔排船家。这片渔排标准的称谓应该是“疍家渔排”。这个“疍”字发音也读作“旦”音。为什么叫“疍家渔排”?带着诸多的疑惑,我们在渔排的“海上人家”饭店,点了条珊瑚斑鱼,在慢条斯理的品味鲜鱼美味时,我与渔排上的老伙计慢慢聊起来后,方知一二。回头又查阅资料,晓得大体原委。</p> <p class="ql-block">一排排浪花冲刷着岸边礁石,哗啦啦的涛声诉说着如烟往事。疍家人从何时何地来此安营扎寨,撒网打渔,海上升起袅袅炊烟,左邻右舍船头船尾,一派浓郁的海上乐享图。现在的种种版本的传说,大体上可得知的是,相传在清乾隆年间,福建和广东两地的疍家人,顺着风向和海流划过汹涌的琼州海峡,沿海南岛东岸南下,直至现在的陵水南湾。</p> <p class="ql-block">他们选择的这个地域,南面是猴岛等一连串东西走向的海岛,北面的海南岛本岛一望无际的山川大地,南北两面的屏障,挡住了南北两个方向的季风和海浪,形成了良好的避风港。从此他们安顿下来,一代又一代在海上生活繁衍生存。久而久之就被称为“海上人家”。</p> <p class="ql-block">在新村镇的码头,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疍”字立体造型。这个字,不到这里,也许不会轻易看到,听人家介绍时这个字的发音,就觉得有些懵圈,到这一看,就更有些狐疑。“疍家”听起来有些怪异,而这名字却正说明了疍家人生活的不确定性。他们常年靠捕鱼为生,时常遭遇台风、海浪的袭击,在四顾茫然、无依无靠的大海上,疍家人的生命如蛋壳一般脆弱,“疍”同“蛋”。</p> <p class="ql-block">在南湾码头由北向南望去,从西侧的猴岛下面开始向东,海面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大约600多个船屋,红色屋顶的小木屋排成行连成片,在海上漂浮着,绵延整个内海湾。疍家渔排有两个用途,一部分是人居住的房子,一部分则是网箱养殖区域,一条条木板拼接成框架纵横交错,一个个渔排网箱呈网状相连,网格间搭着的一个个木制房子,船对船、屋连屋,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可称得上是奇观。</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渔排后,特意观察一下漂浮在海面上大大小小的房子情况。他们的房子四周被网状木板固定住,把一个个疍家人的家连接在一起,连接成一座小镇,形成一个一个街道。在缆车上高空处俯瞰,不难发现,渔排中间的缝隙就是整齐的街道,渔船在中间可以自由穿梭。</p> <p class="ql-block">随着旅游业的兴旺,疍家人也开放了他们的神秘的面纱。在新村镇的码头,有来回穿梭的小机动船,将游人送上疍家渔排的“水上人家”的鱼馆。在一排排网箱里放养着各种海鱼,我们到渔排上时,里面多数是斑鱼类的鱼,他们的鱼从网箱里捞出来,后厨师傅烧鱼手艺精湛,一条鱼三种做法,现做现吃,味道鲜美。</p> <p class="ql-block">在岸堤上,我仔细观察了靠岸渔船上的渔民,他们都赤裸双脚,粗壮的臂膀,皮肤黝黑。在他们扬帆远航时,疍家女人们则在渔排上或收渔网、或晒鱼干。对于在海上作业的疍家渔民来说,也许渔排上的家和女人就是心中的灯塔。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指引他们前行的,就是家的方向。在外人看来,这种生活真是应了那句话,女人柔情似水来织网,男人出海远航壮如山,这里绝不是那种富有诗意的远方,而是实实在在的搏击风浪。</p> <p class="ql-block">在随波起伏不定的渔排上,疍家人的生活设施自然与陆地上有所差距。但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疍家渔排上的各种生活条件也不断改善。同陆地上的村落一样,这里家家户户也有也有WIFI,也有网络电视。白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桅杆的旗帜分外醒目,晚上,也是一片灯火通明。只是因为一片大海做背景,这一排排房子,在一湾碧水下,多了几分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人类为了生存,围绕着土地和房产而常常疲于奔命。当今社会,又为了选房和交易而费尽心思。在水泥和钢筋的高楼大厦中,呼吸污染的空气,压抑着难以舒展的心情。这些或许没有比疍家人看得更加清楚。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蓝色的大海上,这里似乎没有太多的烦恼。</p> <p class="ql-block">海上朝日夕阳落山,每天循环往复简捷生活,无忧无虑。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大海,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接纳并养育了这个勤劳、勇敢的人群。千百年来,在与海浪起起伏伏相伴相生的日子里,疍家人早就习惯了大海的脉搏,感受到大海的气息。湛蓝的天空和蔚蓝的大海,就是他们值得骄傲无穷无尽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从历史走来的古老疍家渔排,由于传统材料等因素所限,网箱养鱼的规模不会太大。有一天,我在陵水新村镇的海滩散步时,看到工人师傅正在制造现代渔排。用现代硬塑材料制作的渔排,叫我大开眼界。在一个巨大长方形的浮筒框上,有6个8米多见方的网箱,每个网箱之间有栈道相通。</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大型网箱养鱼的渔排,造价几十万元。制造完成后,拖入大海中,下网放鱼苗,等到收获的季节,其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历史总是不断翻新,时代也创造一个又一个精彩。古老的疍家渔排飘泊到今天,这里的人们,又将其展示一幅幅绚丽的画面。为了让历史告诉后人,大海承载着疍家渔排的风雨岁月,在新村镇南湾码头北边,正在兴建一个疍家人博物馆,他们海上生活的经历,将永久被人们所关注和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