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饼

平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说了四川的锅盔,福州有一种饼与之很像,叫光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结婚那年第一次到福州,与同事结伴一路走走玩玩,过三峡,上庐山,下杭州,好不快乐!因为福州是温泉之城,初到那天就到澡堂去洗温泉。洗去一路风尘出来,在门口见到卖鱼丸和光饼的。南方人生活得细致在意,洗了温泉认定会体乏当进补,有些老年人甚至带着煤油炉与吃食,洗好躺在竹椅上休息,顺便煮点吃的,体力恢复了再去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俺那时年轻,没啥乏不乏的,但是见到吃食就乏了,挪不动了,即刻点了一碗初次见到的鱼丸,五毛钱,大大的四粒,中间有细肉馅,汤里有虾油与芹菜碎香葱花,鲜香无比,连汤都喝下,肚子饱了,于是光饼弃权,因为觉得光饼类似北京的火烧,不太稀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几天逛街又看到卖光饼的,绝不放过了。光饼个子比锅盔小,直径就是火烧那么大,中间有一个小孔,据说当年戚继光率兵打仗时,士兵把面饼做为干粮用绳子串起来背在身上,所以叫光饼。现在虽然不用背在身上,但是为了符合商用名还保留了中间的孔。粗看其貌不扬,难怪第一次首选不是它,买的时候才知道内里乾坤,原来要夹糟肉,就是用红酒糟制作的五花肉。顶着戚将军名头的饼,外面经烤制后有一个黄壳,像装备停当的兵士,威风凛凛,整整齐齐排在筐里,糟肉们也油光满面地列队在一个小笼屉里,像待嫁的新娘,笼屉上方微微有些忐忑的热气,很烘托气氛的。买时,用刀切开一个饼,挟一块红红亮亮层次分明的糟肉放在饼中,饼便一把把肉揑住使其动弹不得,只能相依相拥荣辱与共。咬一口,鲜香美味携手共进,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面而不哏,士兵的厚道通透与新娘的酥软妩媚有机结合,只一口下去便欲罢不能,瞬间胃子就把它们全部斩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光饼夹肉在口味好清淡的福州算是异军突起,剑走偏锋,一般人不接受的肥肉通统被接纳,显见洗温泉、逛街后确应补补,如果吃素饼,还可以夹类似海带一样的海菜,则另有一番风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见过光饼的现场制作,如果有当场烤出来的一定增香。现在街头很少见了,饭店吃往往皮上有芝麻并且油炸过,有点画蛇添足,反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再品味不到迷漫的历史硝烟,而变成流量小鲜肉的演绎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