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某报重提一件旧闻:学界泰斗季羡林在1992年7月7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寿作人》的文章,述说了他与美术大师吴作人40多年的深情厚谊。文章从他收到某出版社张先生的一封来信说起。张先生在信中告诉季老,他遇到一件让自己十分激动的事情:有一天,张先生应约前往吴作人(时年84岁)家中,为吴老拍照。当时,吴老在患中风,病情较重,神志不清。拍完照后,张先生还让吴老签个名。于是,便发生了下边的事情(尽管百度上这件事已有人说过,自己还是想再说说)一一</p><p class="ql-block">张先生把签名册送到吴老手上,一页一页翻过。当见到季羡林(时年81岁)签的那页时,吴老十分激动,用手指着季老签字直抖,双唇发颤,眼含泪花。吴老执笔非要签在季老的名字旁,吴老夫人萧淑芳怕他弄损了季老的签字不好制版,便请他在另一页上签,吴老固执不签,样子十分生气,最后他还是在另页上去签。但令人悲伤的是,尽管夫人一再提醒,一代美术大师吴老竟然连自己的名字也签不起来了(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倒写了一堆介乎美术线条的草字,杂乱,但十分清楚可辨的是季羡林的“林”字。写着写着,吴老流了泪,他的签名始终没有完成……张先生感到,当时的吴老完全沉浸在对季老美好的回忆中,情境非常感人,他便决定把这件事马上写信告诉季老。季老见到这封信,心颤抖起来,次日便写下《寿作人》一文,文中写道:难道还有人看了这样发自内心的真挚的行动而不受感动吗?我也流泪了。我为老友祝福,祝他早日康复!接下来,季老用大篇幅回忆了与吴老从1947年开始的友谊历程。</p><p class="ql-block">自己感悟:人与人有着明显的个体的外在差别,但人与人的友谊却发自内心,属“身内之物”。一位年逾八旬、已经写不出自己名字的病中老人,当看到老友的名字时,竟然激动不已,神志不清却能写下老友名中的一个字,这情景、这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情谊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吴老于1997年春去世,5年前他以这种特殊方式表达了对老友的感情,真是难能可贵;而季老与吴老心心相印,闻讯即写下长文述说两人友情,并打破历来不登门访人的习惯,随后便前往吴家看望病中老友,同样令人感动。李白有诗句人们耳熟能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么,汪伦那比千尺桃花潭水更深的情是怎样的一种情呢?古今之人会有丰富的想象。但我想,在吴老那儿就有答案,那儿就有当代友情的完美版本。真挚的友谊,应培植,应推介,应珍惜;珍惜友谊,即是珍视精神世界、珍爱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