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文澄阁四库全书》论坛发布《洛阳宣言》

来学斋

2022年7月16日,由《文澄阁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主办,《文澄阁四库全书》洛阳工作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文澄阁四库全书》洛阳论坛在洛阳市孟津区魏家坡景区花筑奢·魏紫别院举行。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结合编纂《文澄阁四库全书》的实践,畅谈心得,交流经验,会后发布首届中国《文澄阁四库全书》论坛《洛阳宣言》,全文如下:<br> 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己任的《文澄阁四库全书》编纂工作,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在海内外均产生积极反响。随着编纂工作的深入推进,将会有更多的地区和城市加入进来,共同完成这一旷世杰作。<br> 今天,来自河北、山东、江西、上海等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千年古都洛阳,就中国历史上编纂的最大丛书《四库全书》进行有关学术问题研讨,对新时代编纂《文澄阁四库全书》的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聚焦《四库全书》与洛阳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达成如下共识:<br><b>一、 明确重大意义,确立方向定位</b><br> 《文澄阁四库全书》这部包罗宏大、卷帙浩瀚的丛书,最初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倡导,由《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的沧州同乡,并拥有三十多年四库全书学研究成果的著名学者何香久先生担纲总编纂,国内顶级的四库学专家全程参与指导。新编古籍取“文澄”之名,意重一脉相承,澄清学术根本,还原历史原貌,是对库书文献价值、学术价值的重要开发利用,也是中国当代工楷书法艺术的一次无与伦比的集中展示。<br> 《文澄阁四库全书》,拟收录上自先秦,下至1911年历代典籍14000余种,近32万卷,6000余幅插图及460余方印鉴,分装15万册,约32亿字(《四库全书》总计8亿字)。这既是对中华古籍整理出版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的大胆尝试。<br><b>二、广泛招徕人才,建强两支队伍</b><br> 从对典籍的调查、鉴别、分类,到典籍的著录、校勘、审核等项工作,是一项繁琐、枯燥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还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意见》明确提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典籍人才队伍,以适应工作需要。<br> 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学术机构和出版社的互相联系和密切合作,通过开展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重点在历史、文化、哲学、宗教、艺术、医药、历法、农业、科技、文学、戏曲等多个领域和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一批编纂出版成果。<br> 《四库全书》问世230多年来第一次重订重抄,采用手工缮录的方式,是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准的集中展示。在遴选书法家方面,要选择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的书法家,并制定严格的抄录规范。充分尊重典籍的整理原则,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根据现代阅读的需要,可适当增添一些绘画插图,加深对作品的直观认识。抄录以居家为主,适当集中展示。在每一缮录项目启动前,书法家都要接受严格培训,以保证缮录的高质量。<br><b>三、精心组织谋划,确保编纂质量</b><br> 《意见》明确提出,既要求“传世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基础古籍深度整理出版”,还要“加快出土文献整理研究成果出版利用”,让精品益精,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结合互补,相得益彰。要紧盯从典籍的征集、甄别、编辑到缮写、校勘、印刷等全流程关键环节,确保《文澄阁四库全书》编纂质量。<br>《文澄阁四库全书》是新时代中国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必须精心规划,并有效地组织实施,做到精选精编,精益求精 ,让每一部入库的典籍都成为精品。<br>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是最早的中国,是蜚声中外的十三朝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奠基的主要区域,华夏族的摇篮。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母文化和主流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产生了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人物,诞生了一大批奠定中华文化基因、传播华夏文明思想的华彩典籍。《文澄阁四库全书》编委会同意冠以“河洛文库”命名这些历代典籍,并分门别类地编入《文澄阁四库全书》中,既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这不仅是对河洛文化的完美诠释,也是对《文澄阁四库全书》的增色添彩。希望洛阳工作中心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国各地的编纂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br> “河洛文库”要优先策划一批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具有民族精神和当代价值的典籍。譬如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居洛十五年撰写的《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史学巨著,蕴含大量的为政爱民、选贤任能、文德武略、创业守成、纳谏改过、为人处世、和谐社会、居安思危、精忠报国的经典故事,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及普通百姓争读不止。毛泽东对于《资治通鉴》爱不释手,通读了17遍。首先要精心挑选版本,然后邀请功力深厚的书法家参与抄写,期间还可以举办与《资治通鉴》内容以及抄写工作相关的系列活动,以便扩大影响。<br> 又如洛阳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迁出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可以在《文澄阁四库全书》“河洛文库”中开辟“客家古籍文献”专题,将那些由著名客家人写的重要典籍或以客家为主要内容的典籍整理出来,在客家人中招募书法家缮写,于2025年第3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洛阳召开之际,举行隆重的出版首发仪式,这无论是对《文澄阁四库全书》或是世界影响都是巨大的。<br><b>四、强化工作保障,加快转化利用</b><br> 《意见》就强化古籍工作保障、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做了全面部署。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机制,鼓励、支持和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更多中国古籍走进大众视野,“飞入”寻常百姓家。<br> 建立健全编纂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是关键。一是要尽快立项,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将编纂经费列入年度财务预算;二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每年都要公布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要通过出版社,将收入四库里的具有重大价值的典籍作为申报选题;三是争取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那些热爱传统文化的企业家,让他们从获得相同价值的赠书和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br> 《意见》提出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包括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促进古籍有效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古籍普及传播。一是通过古籍再生性保护这一崭新的编纂出版形式,建设《文澄阁四库全书》大数据库及信息化数字平台,实现一键检索和可视化呈现,打造兼具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的读者体验品牌项目,在品味优美诗文典籍的同时,又欣赏苍劲刚健、大气磅礴的书法佳作;二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推动古籍走向大众,传播大众;三是通过举办类似“书写典籍里的文字,讲好典籍里的故事”系列活动,以讲好典籍中的中国故事为切入点,烘托和营造现场的书写氛围,带动读者深入了解典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让书写在典籍中的文字“活”起来。<br> 编纂《文澄阁四库全书》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让我们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久久为功,打造这一新时代的文化高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推动编纂工作走深走实。<br> <br> 《文澄阁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br> 2022年7月16日<br>   中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