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眉山,古称眉州,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城,位于成都之南。眉山是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仨的故乡,苏东坡一生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1037年1月8日,苏东坡生于眉山纱縠行(今三苏祠内)。自出生起至1056年,苏东坡一直在眉山生活。作为苏东坡的出生地、成长地,眉山处处都留下了苏东坡的足迹,连空气都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眉山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p><p class="ql-block">在眉山,处处都能感受到东坡文化的浸润。东坡区、东坡湖、东坡竹园、苏轼公园、苏母公园、苏辙公园……子由路、子瞻路、苏洵路......有形的东坡名片印在了城市建设中。东坡城市湿地公园里,公园与城区连接的三座桥分别叫老泉桥、醉月桥、颖滨桥,都与三苏父子有关。苏洵号老泉,苏辙自号颍滨遗老,醉月桥则是根据苏轼《赤壁赋》和《明月几时有》意境而命名的。而公园里嘉祐桥、喜雨桥、徐州桥、明月桥等10座桥,都与苏东坡有关,每座桥上,都刻有苏东坡的诗词赏析。</p> <p class="ql-block">三苏祠是在苏家父子的故居原址上重建的,这里原为约五亩的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模拟重建,后又经历年添修扩建,现为占地百余亩的古典园林。</p><p class="ql-block">三苏祠,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参天,翠竹掩映;亭台楼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p><p class="ql-block">盛夏难得的相对阴凉的天气,不时有清凉之风轻抚肌肤。漫步于曲径通幽的园林之中,感受东坡气息与千年文化,不甚惬意。</p> <p class="ql-block">诗人陆游来眉州,游环湖,登披风榭,拜苏东坡遗像,并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由衷赞叹“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眉山被称为“诗书城”,就出自此诗句。</p> <p class="ql-block">夏日,一片片荷塘里,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更添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眉山苏氏家族靠纺纱营生</p> <p class="ql-block">苏轼苏辙之父,苏洵塑像</p> <p class="ql-block">论历史最美兄弟情,首推苏东坡与弟弟子由的兄弟之情 ,绝对是完美的典范,令世人赞叹与羡慕。</p> <p class="ql-block">因其刚正不阿的性格,苏东坡一生几度被贬,起起落落,浮浮沉沉,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格局,重新点亮了生活,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乐观与洒脱。</p><p class="ql-block">一贬黄州,因为著名的“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黄州。黄州是个长江边上的穷苦小镇,苏东坡带着一家老小二十多人来到黄州,四十四岁又开始从头再来。在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苏东坡开始当农民种地,还筑水坝、建鱼池,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写出了《赤壁赋》、《定风波》等千古佳作。“东坡肉”就是他在被贬黄州期间创造出来的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二贬惠州,五十八岁时,苏东坡被贬到惠州。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他依旧因地制宜制作美食,且不失风趣幽默,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p><p class="ql-block">三贬儋州,六十一岁时,苏东坡被流放到了海南儋州,在儋州三年间,苏东坡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改良他们的生活习俗,还教百姓农耕和种水稻。在儋州期间完成了《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著作。他还开办学堂,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教出了海南史上的第一个进士。</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是历史上无人能及的一颗璀璨之星,一生豁达,胸襟开阔,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珍贵的稀世作品和思想宝藏。</p><p class="ql-block">霸气的人生,是能够在顺境时一路高歌,在逆境时从容自得。</p><p class="ql-block">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快乐的能力,这和富贵贫穷没有关系,它需要良好的心态和善于发现乐趣的心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