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离乡10个月后又回老家避暑了。傍晚下楼散步,来到近在咫尺的老街。呼吸老家空气,感受故乡烟火。活动筋骨之余也做点脑力负重,想拍点、写点什么……。</p><p class="ql-block"> 故乡情怀,冰城夏都,老街夜色,漫步采风,追寻历史,致敬经典。</p><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哈尔滨”——不仅是小说的名字。其实哈尔滨在夜幕下更尽显绚丽多姿……。漫步蓝夜下的哈尔滨中央大街,追忆老街故事……。这里是我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是国家4A级景区,首批入选的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街,有远东第一街著称。始建于1898年。这个有120余年历史的街区,荟萃了许多经典的欧式建筑,是哈尔滨号称“东方小巴黎”的西洋风情所在。整个街区包罗了欧洲15—16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中央大街不只是主街,而是一个广义的街区,整个街区称为“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现存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各级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主街24栋。主街“老、仿、新”建筑各占1/3。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中央大街街区获得了国家授予的“建筑艺术博物馆”称号。</p><p class="ql-block"> 街道空间规划设计是中央大街特点之一。全长1450米,街道宽21.34米,路面宽10.8米。沿街老建筑普遍为2—3层,马路中线和两侧建筑高度相等,与侧面天际线形成45度最佳仰角,行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给人以亲和放松、安全庇护、舒展适宜的感受。人们“逛街”的愉悦心情会油然而生。愉悦会导致“上瘾”,这也是中央大街步行街总是游人如织,不购物也到中央大街“闲逛”的原因,是心理学的不自觉潜意识驱使。这种感受与那些街道两旁高楼耸立,虽给人以壮观,但缺少依靠,要么是空旷的不安全感,要么是狭窄的压迫感有极大的心理反差。街道空间规划的优秀,也是中央大街被授予“联合国建筑成就奖”的重要因素之一。</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整条街路面是用花岗岩方形石块砌筑,每块石头长18cm,宽10cm ,高20cm。其形状和大小如俄式小面包,石面呈浑圆型,精巧、密实、光亮、圆润。于1924年由街区内商铺集资铺设。据说,当时的一块方石价钱相当于一块银元,整条街大约铺有方石87万块,真可谓是黄金铺路。1997年改造步行街时,中央大街的路面以保护文物的共识。原有的马路和人行道的上下沿,完整的保留下来,仍是原有的横断面形式,有别于其它新建步行街普遍采用的一块板形式。</p><p class="ql-block"> 这条街的路面和建筑吸引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很多国内外友人虽然没来过这条街,但多会在电影中看到过这里的街景,自上世纪40代开始,至此已有百余部中外影视作品在这条街上拍摄。</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真正改造为步行街是1997年,时任哈尔滨市长汪光涛(原建设部部长)亲自带领哈尔滨人,进行大规模的保护性抢救修缮,同时把中央大街改造成中国的第一条步行街。</p><p class="ql-block"> 2004年之后,中央大街在原主街保护修缮变成步行街的基础上,又陆续对辅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建设……。</p><p class="ql-block"> 1997年因工作岗位,我有幸参与和亲历了“中央大街保护修缮、改造步行街”的过程。同时中央大街街区也是我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我曾工作的单位和直属单位也是辅街里的保护建筑。这里本是我人生经历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南起经纬街交口,中央大街1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北至松花江畔,著名的防洪纪念塔。与之隔江相望的就是驰名中外的“太阳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主街最南端出发,一路向北,1450米,至防洪纪念塔广场,松花江畔。我家就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主街最初名称是“中国大街”,路东侧的辅街有18条,由北至南顺序称为“警察街、商铺街、中国头道街至中国十六道街”,路西侧的辅街有10条,由北至南顺序称为“警察街、外国头道街至外国九道街”。可见东侧比西侧多8条辅街。</p><p class="ql-block"> 1926年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成立后,中国大街主街改名为中央大街,东西所有辅街,都不再称“中国……街”和“外国……街”,而是关联街道的某一特征,都分别起了一个“中文名字”。</p><p class="ql-block"> 1959年又一次重新命名,东侧对应尚志大街东侧辅街,恢复街序数字命名。西侧不再关联街道特征,重新用中文命名,多数街都带个“红”字,如“红…街”至今。</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1967年曾改名为“防修大街”,1973年恢复中央大街名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入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最南端路东侧的第一个建筑。</p><p class="ql-block"> 万国储蓄会旧址。二类保护建筑。建成于1925年。仿古典主义风格。位于中央大街1号,西十六道街(中国十六道街、西田地街)与西十五道街(中国十五道街、学堂街)及中央大街(中国大街)三街交汇处。法国人创办,也称“法国万国储金会”。作过鲁艺校舍,老年大学,哈尔滨市教育局,纪检委,珠宝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最南端路西侧的第一个建筑。</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一等邮局旧址。二类保护建筑。建成于1914年。折中主义风格。位于中央大街2号,经纬街(斜纹街)与中央大街(中国大街)交角处。哈尔滨一等邮局相当于省邮政局,上级是东北邮局,可以承接国际邮寄业务。作过瓦特涅尔药房,大众药铺,道里区牙病防治所,商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民同泰药店,新建筑。位于红星街(外国九道街、自治会街)与中央大街西南转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格洛夫洋行。二类保护建筑。建成于1923。 折衷主义风格。位于中央大街21号,西十四道街(中国十四道街、西透笼街)与中央大街东北转角。是由一位非常著名的设计师,俄罗斯犹太人日丹诺夫设计。他为哈尔滨设计过很多精美的建筑,一曼街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地段街的兆麟小学,果戈里大街的黑龙江省外事办,中山路的少年宫,东大直街的圣母守护教堂和文庙以及通江街的鞑靼清真寺等十几栋建筑都是他的杰作,这位杰出的设计师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26岁来哈,他还做过哈尔滨城市开发处处长,最早的道里区和南岗区的街道规划都出自他手。1940年64岁的日丹诺夫故于哈尔滨,葬于东大直街的外国人墓地。他故去时有很多市民主动到教堂为他送行。</p><p class="ql-block"> 阿格洛夫洋行这个建筑,后来作过美国保险银行,莫斯科大药房,省商业厅,商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格洛夫洋行大楼,现在的艾豪丽西餐厅歌手在阳台上吟唱,让游人在这个不经意的阳台转角就能邂逅美丽的瞬间。演艺为中央大街营造夜晚的浪漫和精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丰大药房。新建筑。中央大街与西十四道街(中国十四道街、西透笼街)东北角。原址是布尔斯马德洋行的建筑,早已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旧址。二类保护建筑。1925年建成。折中主义风格。哈尔滨历史上很重要的建筑,位于中央大街32 号,红星街(外国九道街、自治会街)与中央大街西北转角。哈尔滨特别市公署开始只管辖埠头区(道里区)和新市街(南岗中心)。直接归东省特别行政区领导。解放前与位于商市街的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合并,开始管辖哈尔滨全市,相当于民国时期的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大楼。解放后去“特别”,改称“哈尔滨市政府”。搬迁后这个大楼是市公安局办公楼,后来公安局迁出后变成了宾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四大怪之一,“秋林面包如锅盖”,说的就是这个。真正的名称是“俄罗斯全麦大列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兴记呢绒店旧址,二类保护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新艺术风格。位于端街(外国八道街、短街)与中央大街西南转角处,作过埠头药铺,匈牙利远东商业公司,兴记呢绒店,哈尔滨缝纫机商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端街(外国八道街、短街)与中央大街西北转角处。新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满洲中央银行分行旧址。二类保护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折中主义风格。中央大街50号(端街与霞曼街之间)。这里最早是中资银行“奉天官银号”。1932年被日本人强行接管。改为满洲银行哈尔滨分行。这家银行与众不同,它具有发行货币和金融监管的职能,是日本侵华期间控制东北金融的机构。1936年迁往田地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的夜晚,冰激凌总是游客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泰楼原址,新建筑。位于西十三道街(中国十三道街、宽街)与中央大街东南转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花园原址,西十三道街路中间,新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十三道街与中央大街东北转角,新建筑。据史料记载,这里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的旧址。1905年俄国人创建的柯波采夫法国电影院。30年代就已经变成了小商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松滨饭店旧址。后翻建。西十二道街(中国十二道街、石头道街)与中央大街东南转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旧址 。一类保护建筑。建于1927年。新艺术运动风格。位于中央大街58号,霞曼街(外国七道街、沙曼街)与中央大街西南转角处松雷商厦南邻。米尼阿久尔俄文翻译过来是“精美艺术品“的意思,建筑为竖琴造型,每个柱头上都有裸体女神的雕像,后来被毁。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是当年的哈尔滨非常有名的西餐店,90年代被焚毁的江北太阳岛的米尼阿久尔西餐厅是和它的分号(前些年在哈尔滨东郊的伏尔加庄园,又1:1仿建了,太阳岛被焚毁的米尼阿久尔西餐厅的建筑)。米尼阿久尔西餐厅也是哈尔滨最早的十大西餐厅之一,这里汇聚了很多非常出名的厨师。后来与中国人合资后,改名“维多利亚西餐馆”,建国前完全由中国人独资叫“紫罗兰西餐馆”(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经常提到)。作过服装店,摄影社,老上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米尼阿久尔原来的老建筑。</p> <div><br></div> 90年代被焚毁的江北太阳岛的米尼阿久尔西餐厅。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床上用品商店原址,新建筑。 位于霞曼街(外国七道街、沙曼街)与中央大街西北转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伊格莱维仟商店旧址。二类保护建筑。建于1925年,90年代翻建。折中主义风格。大安街与霞曼街之间,大安商店南邻。作过鞋料店、毛皮店、北方照相馆、中央大街药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安商厦旧址。二类保护建筑。建于1930年,1992年翻建。折中主义风格。位于大安街(外国六道街、大坑街)与中央大街西南转角。作过别特罗夫毛皮商店,市商业局,大安商厦。现在是全球高端美妆HAYDON (黑洞)品牌公司的零售分店。</p> <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 <div><br></div> 本世纪初的大安商店 <div><br></div> 1930年别特罗夫毛皮商店刚建成时的样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犹太国民银行旧址。二类保护建筑。建于1923年。文艺复兴风格。位于中央大街57 号,西十一道街(中国十一道街、市场街)与中央大街东南转角。犹太人集资创办的外侨银行,解放后改组为哈尔滨人民银行外侨储蓄所。</p><p class="ql-block"> 犹太银行的发起人德里金是第一个来哈尔滨的犹太商人,中东铁路开建前4年1894年就来到哈尔滨,1949年100岁在哈尔滨无疾而逝,葬于东大直街外国人公墓。</p><p class="ql-block"> 犹太国民银行见证了犹太人在哈尔滨形成社区,65年打拼生活的全部过程。2013年国务院以这个犹太人活动集中的建筑“犹太国民银行旧址”为核心,连同其他13个犹太人活动旧址群的建筑,一起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十一道街(中国十一道街、市场街),西起中央大街东至尚志大街,这条街曾经是历史上哈尔滨商业最繁华的街道,临街一直以来都是商铺,堪称“寸土尺金”的经商地段,1926年改名为“市场街”。</p><p class="ql-block"> 1996年改造步行街时,由于这条街两侧老建筑密集,很多楼房院落与西十二道街相通,而且商业和住宅混杂,改造影响和压力太大。所以当时只对占道经营的市场进行了“退路进厅”,没有涉及辅街的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2004年以后这条街陆续进行了只保留临街立面“颇有争议拆迁改造”……,之后已是繁荣不再,好像多数也没恢复营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条街的老建筑,在2004年改造时,只保留了临街的一面墙是原来的,里面已经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伊德商船公司旧址。二类保护建筑。1920年建设。折中主义风格。西十一道街路北。是西十一道街里,唯一整体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作过五金进口公司,现在闲置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十一道街(中国十一道街、市场街)与西十道街(中国十道街、俄国街)之间临中央大街,照猫画虎的新建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原来是中央大街西十道街(中国十道街、俄国街)的路口,2004年改造时,不知怎么居然被这么个不伦不类的东西给封上了。永久性截断历史名街,显然这是违法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奥昆大楼旧址(原中央大街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二类保护建筑。建于1917年。文艺复兴风格的折中主义建筑。中央大街73号。西十道街(中国十道街、俄国街)与西九道街(中国九道街、保险街)之间的整栋建筑。犹太人奥昆投资修建, 所以叫“奥昆大楼”,上世纪末入选中国百年100幢优秀建筑之一。 </p><p class="ql-block"> 奥昆是个投资商。这栋大楼后来主要是出租。有俄侨开办的协和银行,捷克人开办的巴甲皮鞋店,日本人开办的明治制果店,哈尔滨之光服装店,弗拉谢夫成衣店,新药药店。解放后是第十一百货商店,1956年建成哈尔滨最大的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之后40年的经营蜚声全国,于是完全取代了原来“奥昆大楼”的名称,人们只知道这里是妇女儿童商店。那时候家长逢年过节都会带孩子来这里买新衣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妇女儿童用品商店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商城。新建筑。位于大安街(外国六道街、大坑街)与东风街(外国五道街、马街)之间的整栋建筑。原址靠南边大安街一侧,是1932年由5家俄国人开办的日内瓦珠宝钟表店和门市小店,主要以经营珠宝、钟表、药材等商品为主。靠北边一侧是阿基谢耶夫兄弟商会。1956年公私合营,这里成为中央大街很有名的“东风百货商店”。1994年重建的这个新建筑,改名“中央商城。这幢大楼建成时蓝色是现代玻璃幕墙的建筑,与中央大街的风格极不协调。1997年建设步行街时对中央商城建筑外立面和造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这个建筑形象尽量融入周边环境。</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央商城的前身,东风百货商店大楼原建筑。东风百货商店大楼,最初是阿基谢耶夫兄弟商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址5家俄国人开办的日内瓦珠宝钟表店和门市小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商城新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安街(外国六道街、大坑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罗新”原本是老道外区的一家非常有名的老字号。它是当年哈尔滨赫赫有名的“同记洋行”的食品公司,1920年在道外开办,是秋林食品之后的哈尔滨第二家能做“洋点心”的糕点公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九道街(中国九道街、保险街),这条街上本来有很多老建筑,历史上这些建筑多数都是外国保险公司,所以1926年这条街改名“保险街”。2004年以后这个街区改造,老建筑基本都只剩下了外墙,内部已经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栋百年老建筑,准确的说是“百年老墙”。西九道街38 号,路南侧。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以古典主义为主的折中主义风格。2004年改造时建筑全拆除了,只保留了这个墙,整体平移出15米,用时九个月,新建筑建成后,又把这个墙移回原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九道街“开封灌汤包”,“张飞扒肉”,“老砂锅坛肉”,这些老字号小吃,是老哈尔滨人舌尖上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尤以灌汤包有故事,这是个有60多年历史的国营饭店,居然还是个小吃部,仍然是计划经济经营模式,饭店环境极为简陋,犹如县城的小饭店,与中央大街周边环境极不相称。现在从原来的一层搬迁,变成了两层,几十张桌,你什么时候去,都需要等位,晚8点,就“不伺候”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光顾灌汤包,张飞扒肉。😂😂</p> <div><br></div><div><br></div> 有人在此买房子把离包子铺近也作为炫耀的资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北电影院旧址。新建筑。</p><p class="ql-block"> 东北电影院最早是叫“美国电影院”,位于道里西九道街路北侧,“百年老墙”对面。于1929年,为美籍犹太人阿列克什泰因创办,号称是哈尔滨当时最大,放映设备最好的电影院。而且这里也经常会有外国歌舞剧表演。当时号称男低音歌王的俄罗斯演员夏里亚宾曾来此演出。</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改名东北人民剧院,后又改名文化俱乐部、大光明电影院,东北电影院。</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个建筑是后建的,业态已经是药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北电影院原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边特兄弟洋行旧址。三类保护建筑。建成于1910年之前。原为新艺术运动风格,后改造成折中主义风格。位于东风街(外国五道街、马街)与中央大街西北转角处。作过阿基谢耶夫兄弟商会、伏尔加.贝尔加银行、工业产品展览馆、中央大街服装商店、精品商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华梅西餐厅。二类保护建筑。建于1925年。折中主义风格。中央大街112号,东风街(外国五道街、马街)与红专街(外国四道街、面包街)之间,马迭尔宾馆对门。其实这栋建筑最早不是西餐厅,而是日本人开办的熊泽洋行。后来位于西八道街的俄籍犹太人马尔斯西餐茶食店。迁址过来成为这栋建筑的第二个主人。马尔斯西餐茶食店声望很高,它与上海雅克红房子西餐厅,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以经营俄式西餐为主,兼营法意式菜系。马尔斯西餐茶食换过很多次老板,有俄国、德国、波兰、捷克和中国人。1959年公私合营收为国有,改名为“华梅西餐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华梅面包。俄国名“沙(shai)克”全麦面包,很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市民嘉年华夜晚艺术巡游,为夜游步行街增添色彩,令人更加珍惜老街的繁荣与静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迭尔宾馆。一类保护建筑。始建于1906年,1913年落成。这幢建筑是中央大街众多历史建筑中的巅峰,新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位于西八道街(中国八道街、高丽街)和西七道街(中国七道街、蒙古街)之间的整栋建筑。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p class="ql-block"> 马迭尔由俄国犹太人约瑟夫.亚历山大洛维奇.凯斯普创办。1935年被日本人强行“购买”。解放后1946年曾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招待处,成为解放区的政治会议中心。1949年成为哈尔滨市政府招待所,1953年改称哈尔滨旅社,1967年还叫过“革委会第二招待所”,1987年才恢复马迭尔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迭尔这个名字在哈尔滨可以说是无人不晓。马迭尔在俄语里的意思为现代时髦的意思。当时的马迭尔宾馆富丽堂皇、门庭若市,是哈尔滨最豪华的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旅馆。国家旅游局指定涉外旅游四星级宾馆,中华老字号。</p><p class="ql-block"> 马迭尔已经成为哈尔滨的名片。所有在哈尔滨拍摄的电影几乎都有这个宾馆出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迭尔的创始人俄国犹太人约瑟夫.亚历山大洛维奇.凯斯普。他是参加日俄战争的一名骑兵,退伍后留在了哈尔滨。他还是个优秀的修表师,开始时经营手表和珠宝,后来经营电影院,创办电影发行公司,然后投资建设开办了马迭尔旅馆。而且是个慈善家。</p><p class="ql-block"> 凯斯普有着事业的辉煌和高调,但同时又有着让人唏嘘的结局。这就是当年曾轰动世界的马迭尔绑架案。</p><p class="ql-block"> 1933年夏天,凯斯普24岁的儿子钢琴家西蒙和女友从法国来到哈尔滨,遭到绑架。经著名的意大利私家侦探范思柏破案,绑架案的元凶是日本宪兵队和白俄法西斯党,并且哈尔滨伪警察厅督查,俄国人马丁诺夫就是绑架案的策划人之一,面对如此强大的黑恶势力,凯斯普未能成功救出儿子,西蒙惨遭撕票。丧子之痛的凯斯普两年后在巴黎郁郁而终。绑匪却逍遥法外。日本人得逞接管了马迭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幅油画“山神拯救少女”,可谓是马迭尔的镇店之宝,可是却多灾多难。现悬挂在马迭尔西餐厅通往客房的走廊墙上。原画是1906年马迭尔创建之初,老凯斯普请俄国宫廷画师老巴代夫创作。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画面被全部图上了大红油漆,1979年经国内修复大师历时一年精心修复。1998年又因火灾原画局部被焚。现在墙上这幅画是2012年俄罗斯著名画家临摹原画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迭尔宾馆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里发生过很多波澜壮阔的,或关乎国家政治经济的,甚至是影响世界的事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918事变”后,1932年英美法德意五国组成的“李顿调查团”驻地设在马迭尔。国联调查团代表、专家、工作人员、襄理员民国外交部长顾维钧、日本驻德国大使吉田三郎,众多要客入驻马迭尔旅馆。1933年2月24日在马迭尔旅馆会议室,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19国委员会关于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重申不承认伪满洲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1948年“五一”前夕,中共中央为了进一步动员全国各阶层积极参与建立新中国,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之后一批批民主人士从各地秘密辗转来到哈尔滨,入住马迭尔宾馆,筹备新政协。沈钧儒、谭平山、蔡廷锴、章伯钧、朱学范、王绍鏊、高崇民……民主人士陆续入住马迭尔后,1948年10月至11月期间,三次“新政协诸问题座谈会”就在这里召开。朱学范称这段时光,“是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关键时刻。”经过中共中央代表与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充分协商、反复讨论,一份具有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象征意义的政治文件《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于1948年11月25日在马迭尔宾馆达成。“这份文件是在哈尔滨筹备新政协活动的重要成果。”这是筹备新政协活动的第一份正式文件,也是多党合作产生的第一份重要文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马迭尔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年来马迭尔宾馆,接待过的国内外名人,巨贾,政要数不胜数,至今也一直经常有特殊宾客入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二楼曾经下榻过的要客有郭沫若、何香凝、夏里亚宾、孙起孟、贺子珍、李立三、章伯钧、谭平山、许广平、沈钧儒、蔡廷锴、李德全、朱学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3楼曾下榻过的要客有,茅盾、斯诺、宋庆龄、田汉、丁玲、徐悲鸿、刘白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接待第一次到哈尔滨的他乡贵宾,还是迎接衣锦还乡的游子,情怀所致,马迭尔宾馆都是老哈尔滨人用心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厅。10年前,我阔别30年的海内外30多位大学同班同学,曾在此房间聚会,成为绝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傍晚马迭尔阳台音乐表演,一座百年建筑,见证着专属于哈尔滨的文化碰撞与融合,管弦乐器、俄罗斯民族舞蹈和中外歌曲演出彰显着 " 相遇、互动、融合 " 的理念,以鲜花为媒以音乐为桥,共赴世界级 " 音乐之城 " 的邀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要营业,永远都有人排队买马迭尔冰棍。这已经成为风景。“你没吃过马迭尔冰棍就没来过哈尔滨”。“你吃过马迭尔冰棍也可能没来过哈尔滨”。因为现在马迭尔冰棍已经销往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迭尔的“小槽子面包”也很受游客喜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迭尔附属剧场旧址。二类保护建筑。建于1906年。折中主义风格。位于西七道街(中国七道街、蒙古街)与中央大街东北转角。这个影院在马迭尔开业之前就已经营业,而且是1920年前中国大街的六大影院之一。1908年中国最早的电影发行公司“远东影业”也是马迭尔在此创办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兆麟电影院旧址。二类保护建筑。</span>1925年建成。折衷主义风格。西<span style="font-size:18px;">七道街(中国七道街、蒙古街)55号。最初是俄国人创建的巴拉斯电影院,又称皇宫电影院。</span>1942年改称大东亚电影院。1946年改名第二电影院。1949年更名红光电影院。1950年改为哈尔滨市工人俱乐部。1953年改成儿童电影院,1960年与兆麟电影院互换名称,而后一直叫兆麟电影院。影院已停业很多年,现在这里是巴拉斯美食城,老厨家饭店。</p> <div><br></div> 兆麟电影院老照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巴拉斯美食城老厨家的金丝牛肉饼什么时候来也要排半个小时。</p> <div><br></div><div><br></div> 肉联红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央书店。原道里第三副食品店。新建筑。东风街(外国五道街、马街)与中央大街西南转角。</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原道里第三副食品店建筑。东风街(外国五道街、马街)与中央大街西南转角。</p> <div><br></div><div><br></div> 红专街(外国四道街、面包街)路南,小资太太的菠萝包,年轻人的最爱。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浦洋行。一类保护建筑。始建于1918年。 仿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位于红专街(外国四道街、面包街)与中央大街西北转角。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转角处为主入口,二层上方立一男一女大理石人像柱;三、四层贯通科林斯壁柱,窗上饰以精美的浮雕,壁柱上装点自由螺旋曲线,窗下出挑圆弧形花萼状阳台;顶层为半截阁楼层,孟莎式屋顶开老虎窗,半球型“洋葱头”顶端组成复合式穹顶。是中央大街最美建筑。设计师是俄罗斯人米亚科夫斯基。</p><p class="ql-block"> 日本商人水上俊比左投资建设,最初是日本横滨松浦商会的支店,后为松浦洋行。日本战败后,松浦洋行被没收,大楼为苏联侨民会。后交还中国,成为新华书店发行部、新华书店黑龙江分店。一层曾为国际书店,后为哈尔滨出名的外文书店。1981年用于教育书店,前几年曾经是中央大街游客服务中心,现为松浦西餐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浦西餐厅阳台小乐队临街表演。游客也可以参加演奏共同欢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道里秋林公司旧址。一类保护建筑。1909年建成。新艺术运动风格。位于西六道街(中国六道街、日本街)与中央大街东南角。最初是萨姆索诺维奇兄弟商会,又称法籍犹太人商会,由于后来破产,1919年大楼转卖给秋林商行道里分行。成为公众所知的道里秋林公司。而1914年在西头道街与花圃街之间开办的“原秋林商行道里分行”改为“秋林公司五金日杂用品商店”。</p><p class="ql-block"> 70年代道里秋林公司改名“太阳升商店”(南岗秋林公司叫“东方红”商店)。再后来又改名“第二百货商店”,1989年恢复道里秋林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格利药铺旧址。(松格利俄文是松花江的意思)。二类保护建筑。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折中主义风格。位于红专街(外国四道街、面包街)与红霞街(外国三道街、商市街)之间,松浦洋行北邻,中央大街122-124号。由俄籍犹太人拉宾诺维奇开办,主要经营进口西药和化妆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国洋行。二类保护建筑。始建于1922年,折中主义风格。位于红专街与红霞街之间,是松格利药铺北邻,中央大街128-132号。原为中国大街商场,俄文名字是“游廊”后称“万国洋行”,分租给六个独立公司。综合洋行、饭店、照相器材店、医疗器械店、鞋店。1947年曾为东北民主联军被服厂,1957年后为黑龙江省机电设备公司门市部,现为商业店铺和中俄边贸商品店。几字型建筑主体后退成凹进式院落,以腰线划分上下层,底层开落地窗,屋檐上为古典式栏杆,屋顶冠以法式方座穹顶,外墙装饰简洁、线条流畅。是中央大街最别致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拉宾诺维奇大楼旧址。 二类保护建筑。1919年建设,折中主义风格。位于西六道街(中国六道街、日本街)与中央大街东北转角。1921年大楼建成,犹太商人索思金在此二楼开办远东犹太商业银行,1933年关闭。1936年高加索风味的伦敦西餐厅在此地下室经营。三楼是乐器商分号。一楼是中央大街邮电所和商铺。上世纪曾为滨城百货商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邮电所。成立于1902年,1921年迁址到拉宾诺维奇大楼一楼中央大街铺面,最初叫“中国大街邮亭,后来叫“第一号邮亭,1937年更名为中央大街邮局,1967年随中央大街曾短期叫过“防修大街邮所”。现在仍然经常有游客光顾,在这个邮筒寄出明信片,作为中央大街旅游纪念。</p> <div><br></div><div><br></div> 年轻人喜欢的一定是排队的地方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工大中心(新开办的机构)。位于红专街与红霞街之间,万国洋行北邻。是全国高校第一个在主城市核心商业区建设的大学品牌形象店。设有“门厅”“杰出人才厅”“国之重器厅”“哈工大文创”“哈工大课堂”五大展示区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霞街(外国三道街、商市街)与中央大街西南转角。新建筑。原址是杰克斯坦影院,1906年犹太人开办,1922年改建后成为德国人经营的“孔氏洋行”建筑多次翻建,原始建筑已无从考证。</p> <div><br></div><div> 红霞街(外国三道街、商市街)。现在是餐饮一条街。</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戈洛布斯(地球仪)犹太电影院旧址。二类保护建筑。1919年落成营业。仿文艺复兴风格。位于中央大街与西五道街(中国五道街、商市街)东南转角。影院之后1935年捷克人古鲁金在此开办巴甲皮鞋店,上世纪市物资贸易公司在此办公。现在是由周生生经营的金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大生的夜色阳台,激情澎湃的流行音乐,充溢在百年老街,用浪漫与音乐为中央大街献上一份独有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别尔科维奇洋行大楼。二类保护建筑。始建于1907年。折衷主义风格。位于西五道街(中国五道街、商市街)与中央大街东北转角。又称犹太大楼。是由一位做出口生意,在东北最早经营植物油出口的犹太富商建设。</p><p class="ql-block"> 大楼南端地下室20年代是赫赫有名的塔道斯西餐厅,30年代时,一层用于格鲁吉亚药店和一家理发店,二层为万国商店、妇女用品店和制油大亨犹太人卡尔巴金开办的东方贸易公司。解放后长期是哈尔滨最大规模的五金商场。现为商铺,南端地下室又由中国人开办了塔道斯西餐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塔道斯西餐厅。1901年亚美尼亚人来哈尔滨先后在炮队街(通江街)和外国三道街(面包街、红专街)开办塔道斯西餐厅。1910年迁址到别尔科维奇大楼南端地下室。是中央大街第一家西餐厅,也是哈尔滨的第一家西餐厅。而且是中国最早的高加索餐厅。是当时哈尔滨餐饮界的大佬级人物之一。以高加索烤肉为其特色。塔道斯家族在哈尔滨餐饮业摸爬滚打半个世纪,可谓大名鼎鼎。这家餐厅后来之所以不如马迭尔,华梅出名,是因为1949年塔道斯餐厅悄然转手。塔道斯一家离开了生活近半个世纪的哈尔滨,塔道斯西餐改名为金角饭店,后来又叫联谊饭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世纪,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消失56年后的塔道斯西餐,突然于2005年在原址别尔科维奇大楼南端地下室原塔道斯西餐厅的原址,由中国人悄然开业……</p><p class="ql-block"> 这家餐厅的陈设有很多老物件,很有博物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职业原因,我特别选出了中央大街辅街内,五个与哈尔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相关联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哈尔滨市卫生局旧址。我曾经的工作单位。三类保护建筑。始建于1937年。折衷主义风格。位于中医街51号,中医街最早叫“外国二道街”,1926年改为“药铺街”,1959年改称“红旗街”,因已香坊区已经有“红旗大街”,总被重名困惑,后来不久又改名“中医街”。这个建筑最初是新世界旅馆,解放后是哈尔滨市中医院,1998年为哈尔滨市卫生局,2004年后曾为哈尔滨地方病防治院,哈尔滨眼科医院,现为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哈尔滨市防疫站旧址。哈尔滨市卫生局直属单位。二类保护建筑。始建于1921年。古典主义风格。位于红霞街(外国三道街、商市街)64号。</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暖黄色的外观,高度为二层,规模不是很大,坐落在厚重的基座上,四根巨大的科林斯柱式撑起层层屋檐,具有十分明显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起初为“ 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办公楼。当时的市政管理局不是现在主管市容市政的机构,而是东省特别区政府的职能部门,管辖的地域是除哈尔滨特别市以外的中东铁路两侧的黑龙江和吉林辖地。也就是和中央大街32号的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是并列机构。相当于两个并列的同级市政府,后来合并为一个。</p><p class="ql-block"> 1941年,由哈医大的创始人伍连德博士,把他创办的位于道外保障街的滨江防疫机构、卫生试验机构与市工务处下属的市卫生救护队合并,在这个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搬走后的建筑内,组建了哈尔市防疫站,前些年改名为哈尔滨市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搬迁新址道外区后,这里在修缮改造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哈尔滨市眼科医院旧址。哈尔滨市卫生局直属单位。一类保护建筑。建于1933年。犹太风格建筑。位于西五道街(中国五道街、商市街)路南侧36号。</p><p class="ql-block"> 这里最初是犹太医院。第一任院长是阿·伊·卡乌弗玛恩博士。医院设有外科、内科、放射线科、口腔科、手术室、化验室及药房。这里集中了哈尔滨最知名的医学专家。医护人员大多是犹太人,医疗水平很高,是当时哈尔滨很重要的一流医院。虽然是犹太医院,但向全市人民开放,广做慈善,收费根据患者经济条件实行全费,成本费和免费治疗。对于哈尔滨的医疗发展史和对全市的医疗服务都有着精彩贡献。1958年后医院成为哈尔滨市卫生局直属医院,仍叫犹太医院。1984年,这里成为哈尔滨市眼科医院。前些年哈尔滨市卫生局从中医街搬迁到江北市政府大楼后,眼科医院先后搬入中医街原市卫生局大楼,后来又搬迁至新阳路的原朝鲜医院,现在这里仍属于市眼科医院,但已是危房闲置,待修缮状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犹太私人医院旧址。二类保护建筑。建成于1931年。装饰运动艺术风格。位于红专街(外国四道街、面包街)路北侧43号。1942年一位名叫“弗里茨·古斯塔诺维奇·罗森达里”的德籍犹太人买下了这栋建筑,作为私人医院使用。与西五道街的犹太医院,共同服务于犹太社区。</p><p class="ql-block"> 这栋建筑的内部装饰非常有特点且精美。著名的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设计师之一李光耀先生就曾在这栋建筑的主楼居住过。</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是“鹿鱼咖啡馆”,由于这栋建筑内部装饰古典精美,咖啡馆也很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美国远东贸易公司旧址。历史建筑。建于1927年,古典主义风格。红专街(外国四道街、面包街)路北侧27号。这座建筑的档案缺失,老地图显示在此大概位置有过一家美国远东贸易公司。其它信息不详。</p><p class="ql-block"> 这栋建筑的重要故事是,俄国著名医生B.A.卡扎姆-贝克博士曾居住在这里。这是一位伟大的医生。1932年他抢救一位患白喉而无法呼吸的小女孩,由于情况紧急,卡扎姆-贝克用一根鸡尾酒吸管帮小女孩吸吮脓痰,小女孩得救了,但是卡扎姆-贝克却被传染上猩红热。39岁的卡扎姆-贝克不治身亡。1932年8月5日卡扎姆-贝克下葬,哈尔滨市民民自发为他送行。为了纪念他,其工作的俄国侨民会医院改称“卡扎姆-贝克纪念医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四道街(中国四道街、巴杂市街)、中医街(外国二道街、药铺街)、西三道街(中国三道街、高加索街)、西二道街(中国二道街、商务街)街口的几个新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三道街(中国三道街、高加索街)与中央大街东北转角的新建筑。</p> <p class="ql-block"> 西三道街(中国三道街、高加索街)与中央大街东北转角已拆除的老建筑。松旅百货商店。1989年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三道街(中国三道街、高加索街),法国、比利时领事馆在此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烧烤。西四道街道街(中国四道街、八杂市街)西三道街(中国三道街、高加索街)之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林洋行道里分行最早的旧址。二类保护建筑。始建于1910年。仿文艺复兴风格。位于西头道街(中国头道街、监狱街)与花圃街(商铺街)之间的临中央大街的整栋建筑,顶端是巴洛克式浮雕,干净华丽。中央大街最早的百货商场之一。秋林洋商行道里分行1919年迁址到西六道街,这里改为秋林商行五金日杂用品商店。1949年江沿小学在此创建,80年代后期,中央大街百货商店租用这栋大楼南端经营。1999年江沿小学扩建,这栋大楼才全部恢复商业,大楼北端的一部分仍是沿江小学的校舍。现在临中央大街一侧和南端是商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栋建筑,花圃街与中央大街转角处有重要的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中央大街水准点”。标记是1910和No2。我曾经在据此点直线距离大约300米的兆麟公园西门(尚志大街路东侧,正对着西二道街)的右侧门柱下看见过同样的水准点,上边标记的是1905和301的字样。这两个点的其中一组数字应是建立年份的含义;另一组数字不知是标志什么。据讲这个点是整条街的测量点,说明那个时候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已经是有规划可循。后来哈尔滨这种点就很多了。</p> <div><br></div> 兆麟公园西门(尚志大街路东侧,正对着西二道街)的右侧门柱下看见过同样的水准点,上边标记的是哈15和301的字样。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沿小学(哈师大艺术附小、全国短道速滑训练学校)。二类保护建筑。建于1914年。文艺复兴风格。位于花圃街(商铺街)路南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游街(外国头道街、商务街)与中央大街西北转角。新建筑。原址是1901年建立的监狱,1950年——1954年溥仪曾关押在此。本世纪初监狱迁往香坊区。</p><p class="ql-block"> “中国头道街”因路口对着哈尔滨监狱,1926年改名时因此叫“监狱街”,1959年改为“西头道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工商银行。新建筑。位于友谊路(警察街)与中央大街西南转角之间。原址是1899设立的哈尔滨首个警察局(警察局南邻是监狱)。</p><p class="ql-block"> 友谊路最早叫“警察街”。1955年因“友谊宫”建成,改名“友谊路”,1967年改“反修路”,1973年恢复“友谊路”名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艺术肖像画廊。位于友谊路(警察街)与上游街(外国头道街、商务街)之间中央大街人行道,工商银行门前广场。这里每天有40多位画师为游客现场画肖像,也是老街的艺术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市直机关家属楼旧址。位于中央大街与友谊路转角处。孩子的外公曾居住在这里。上世纪末拆迁,建成了苏宁家电商城。</p> <div><br></div><div><br></div> 防洪纪念塔广场公交总站。位于友谊路南侧,中央大街路口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圣母领抱教堂旧址,新建筑。位于中央大街北端,友谊路北,凯莱酒店东邻。圣母领抱教堂初建于1903年,70年代毁于浩劫。拆除教堂时因坚固的骨架无法拆毁,只得砌在这个大板楼里。现在是哈尔滨建筑设计院。</p> <div><br></div> 圣母领抱教堂原建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花江饭店旧址。新建筑。位于友谊路与防洪纪念塔广场之间。现在是凯莱酒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达广场食品街。新建筑。位于友谊路与防洪纪念塔广场之间西侧,凯莱酒店对面。原公交车总站车库旧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防洪纪念塔广场,古典主义风格。一类保护建筑。中央大街北端终点,松花江畔。防洪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半圆形环廊采用20根科林斯柱,是最大的亮点,象征20世纪人民的胜利。哈尔滨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防洪纪念塔基座水池有两个平面,下边的平面水位是1932年哈尔滨洪水的水位,上边的平面水位是1957年哈尔滨洪水的水位。而上边那个钢管是后加上去的,标志的是1998年的洪水水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之夏”市民音乐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防洪纪念塔广场嘉年华露天舞台演出。</p> <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步行街往返7000步,又回到松花江畔,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拍摄中央大街风光、街景、老建筑,追寻老故事。不难看出,中央大街是19世纪末,由伴随中东铁路建设而进入哈尔滨的欧洲犹太人开创,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这30年犹太社区的形成过程,使中央大街成为东北亚一个功能完整的“小城”。与其说是现实中的“小城”,她更像一个模拟城市建设的大号沙盘,摆布着银行保险、金融投资、洋行商店、邮局储蓄、宾馆餐饮、金银珠宝、钟表首饰,洗浴理发、药品器械、医院诊所、教育学校,影院剧场、美术画廊、民宅公寓、使馆商会、政府机关、警局监狱……。典型的具有规范政府治理的,第三产业发达的现代城市。那时候的哈尔滨是“东北亚重要的枢纽城市”,“远东经贸重镇”……,真不是浪得虚名。现实中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典范,这也是哈尔滨建国后入选全国十大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很显然30年代后期日本侵占东北,大肆掠夺财富,使中央大街社区的繁荣发展戛然而止,而后……。</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哈尔滨,年轻人都喜欢搬到新区去住了。而老城区只有老年人愿意留下来生活,因为这有他们儿时的记忆,有烟火气。这些年好多离开哈尔滨的老年人,又有些夏季回到中央大街街区居住避暑,寻找老街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不仅是一个街道,一个社区,她是代表哈尔滨近代历史文化的缩影。堪称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至今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饮食、服饰、文化、艺术……,欧陆风情,也源于中央大街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央大街街区是老哈尔滨人不能割舍的记忆、家园和眷恋……</p><p class="ql-block"> 衷心祝愿家乡哈尔滨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 于哈尔滨中央大街街区</p><p class="ql-block"> 2022.7.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