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志洁先生是兰州大学文学院资深学者,曾担任兰州大学中文系</p><p class="ql-block">副系主任、中国写作学会甘肃写作分会副会长、中国秘书学会常务理</p><p class="ql-block">事。</p> <p class="ql-block">马志洁1934年生于中卫市海原县高崖乡的回民家中,1949年小学毕业后来到兰州,在兰州市立中学(现兰州七中)读初中,后保送到兰州一中,1955年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四十多年一直在中文系教授《语言学》、《文学写作》、《老舍研究》、《公文写作》等课程,著有《秘书实用大全》一书。</p> <p class="ql-block">先生于2022年7月16日下午2时与世长辞。由于兰州疫情管控正严,当日只有直系亲属护送先生到穆斯林墓地进行安葬。他的众多好友学生亲属是那样崇拜景仰先生的学识人品,惊闻噩耗,已是十分悲痛,因疫情阻隔无法为自已爱戴的师长挚友亲自送行更是倍感伤痛。</p> <p class="ql-block">兰州大学文学院</p><p class="ql-block">唁 函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尊敬的马志洁先生家属: </p><p class="ql-block"> 惊悉马志洁先生辞世,兰州大学文学院全体同仁深感悲痛,特此</p><p class="ql-block">致哀! </p><p class="ql-block">马志洁先生是兰州大学文学院资深学者,曾担任兰州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中国写作学会甘肃写作分会副会长、中国秘书学会常务理事,其间参与我院《秘书之友》杂志的创办,并出版有《文秘知识》 《写作概论》《基层秘书手册》等著作,在语言文字的研究和运用方</p><p class="ql-block">面积累了深厚的成果与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写作人才、秘书人才的培r一养付出了毕生心血!</p><p class="ql-block">先生既有飘风急雨之妙笔,复有源浚流长之学问。世之学者受其沾溉,胸中日新;随其问学,才识日深。至今手泽如新,往事如诉,</p><p class="ql-block">一见无期,回首万端!泮水思清容,士林有幸迩德宇;黄钟绝余响,学子无由聆洪音! </p><p class="ql-block">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观先生之所培植,嘉木葱茏;观先生之所</p><p class="ql-block">树立,懿范丰功! </p><p class="ql-block"> 先生千古!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兰州大学文学院 </p><p class="ql-block"> 2022 年 7 月 17 日</p> <p class="ql-block">这是去年三月“发表在《头条》上的一篇访问记</p><p class="ql-block">打开 App</p><p class="ql-block">比翼双飞志高远,三尺讲台数十载。 省少促会看望 近九旬老教授</p><p class="ql-block">龙盘∥‘</p><p class="ql-block">比翼双飞志高远,三尺讲台数十载</p><p class="ql-block">甘肃省少促会 看望年近九旬老教授</p><p class="ql-block">春风拂面 天朗气清,春阳融融。春分第三天即2021年3月22日 下午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促进会一行来到兰州大学家属院看望马志洁、张芸缃夫妇。</p><p class="ql-block">马志洁教授1934年出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1949年小学毕业后来兰,在兰州市立中学(现兰州七中)读初中,后保送到兰州一中,1955年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四十多年一直在中文系教授《语言学》、《文学写作》、《老舍研究》、《公文写作》等课程,著有《秘书实用大全》一书。马教授的个人魅力还在于师德高尚,默默耕耘桑/,不计功名,在这一点上,西北民族大学的杨志平老师深受惠泽。杨老师深情地回忆说,在她转岗进入大学的初始,马教授就教诲她“一定要站稳讲台,不谋行政职位,专心学问,再做科研”,杨老师认为这几句话她十分受益。</p><p class="ql-block">张芸缃老师193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支持下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大学毕业后,时逢北京大学校长江隆基调任兰州大学校长,江校长治学严谨,威望很高,一大批北京大学的莘莘学子在江校长的感召下追随至兰州大学,张老师便是其中一位。至此,这个北京姑娘就扎根于大西北教育界,在兰州大学生物系教授《组织学》、《胚胎学》和《普通生物学》等课程。1985年因工作需要离开讲台转入兰州大学出版社担任编辑工作,职称晋升为副编审。</p><p class="ql-block">二位老师退休后并未安享清福,而是开启了为民族文化服务的文化之旅。马志洁教授先后在三家民族杂志社担任编审,不仅为杂志的内容质量、语言文字把关,还为杂志的文化方向、政策理论把关,提出了诸如发掘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发展全国作者和发行员队伍等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和保证杂志的质量水准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七十多岁高龄时,还主动担纲一专著的副主编、策划,以及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这套著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装帧精美,被列为中国给阿拉伯国家的礼物名单。张芸湘老师退休后先是进入甘肃省文化出版社担任编审,之后在马志洁教授的感染下,开始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发挥余热,她夫唱妇随,也帮助马教授编审、校对、撰写杂志文章。在上世纪末期的几年里不计报酬,担任一民族专著繁体转简体字的编辑、校正工作,由于张老师文字功底扎实、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这本经典在全国发行后得到了很高的认可和赞誉,至今未发现任何差错。在八十多岁高龄时,还练习书法,临写的唐诗宋词、刘智的《五更月》写得一手隽秀的小楷,受到了大家的赞誉。</p><p class="ql-block">二位老师一辈子默默奉献、甘为人梯、不问功名、不计得失、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助人成功的精神是值得后来者学习的。</p><p class="ql-block">撰稿:杨志平、马小兰</p><p class="ql-block">摄影:刘康龙,</p><p class="ql-block">(图为甘肃省少促会成员访问期间照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其中的一部学术论著,他还赠我一本是考证边塞诗歌的书。</p><p class="ql-block">从第一次相识,我就感到他浓浓的乡情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他虽然很小就离开了家乡,但并不影响他对家乡的热爱。他也曾几次回乡。他家乡的亲友也经常上门走动。家乡永远在他心中。</p><p class="ql-block">他说喜欢我们家乡的红沙果(大果子),我也曾给他捎去过一次。现在沙果又到飘香的季节。然而他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字迹娟秀,不疾不厉而风规自远。</p> <p class="ql-block">我认识老人已30余年。首次见面就给我留下深刻影响,他儒雅风趣,谈吐幽默、生动形象,逻辑严谨,常有妙语如珠,深深的感染了我。每到兰州,都会去拜访他,而每次都有新的收获。</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两家部分成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前,我到兰州,,携儿女一同着望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虽行动不便,但精神鑊烁,谈笑风生仍不失风趣幽默,达观快乐,完全不像年近九旬行动不便的老人。他的谈话总是轻松愉悦的。时间没过半年,竟成永诀。而且又无法送老人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先生是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山,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