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杀虎口,也称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紧邻晋蒙两省交接处,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p> <p class="ql-block">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建于明朝,是明长城北部的关口之一,古称“参合口″。</p> <p class="ql-block">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杀虎口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关税日进“斗金斗银”。</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杀虎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杀虎口。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p> <p class="ql-block">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p> <p class="ql-block">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清代以前,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南扰中原的入口,也是中原历代封建王朝出兵征计的必经之路。历代王朝都在这里屯兵扼守,这里曾发生过无数次战争。杀虎口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常常四面边声连角起。</p> <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由于灾害频繁和战乱不断等原因,迫于生计,晋西北大批贫苦汉子,三五成群或单强匹马,历尽艰辛,奔波流离,像一片浮萍,怀着沉重的悲伤,凭一份信念 ,背井离乡,远走”口外”谋求生存。</p> <p class="ql-block">当时口外有广阔土地而且还有大明政府设置的边防,因此 宜农宜商。在明末清初,走西口的流民和移民数量达到了历史高峰。</p> <p class="ql-block">历代山西人走哪里就是西口,地理概念已经泛化北方,苍茫草原经过几代走西口人的艰苦耕耘,麦垄成行,植柳成园,开创了水力事业 __水磨,用布、茶、烟、糖、火柴换牛、马、羊、驼,皮毛,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包头的兴盛,当时流传着“没有山西人,就没有包头城”,一代代山西人靠诚信、辛勤发展商业贸易,以致后来的票号,创造了西口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谱写了一页页光辉篇章。</p> <p class="ql-block">西口古道,也称杀虎口,就是几百年来被山西人咀嚼烂熟的“西口”。</p> <p class="ql-block">它位于今晋、蒙两省区交界处的右玉县西北杀虎口乡,距县城35公里,与内蒙古一墙(古长城,俗称边墙)之隔,是一条由山西通往内蒙、通往西域的陆路关口通道。</p> <p class="ql-block">西口古道是晋商发迹的重要通道。明末清初,口外有广阔土地而且还有大明政府设置的边防,宜农宜商,走西口的流民和移民数量达到了历史高峰。</p> <p class="ql-block">这使得明清时候的西口经济繁荣无比,店铺林立,客栈遍布街巷,达到鼎盛时期。晋商的走西口,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经济文化的通道 ,带动了落后的北部地区农耕文化繁荣发展。同时也开启了中国通往中亚,俄罗斯茶叶商贸之路。著名的民歌《走西口》中的西口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杀虎堡坐落于明中国万里长城杀虎口关西南2里许,由杀虎堡(亦称旧堡)、中关、平集堡(亦称新堡)三一部分构成。</p> <p class="ql-block">杀虎堡在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周2里,高3丈5尺;平集堡在南,始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大小高矮与旧堡同样。</p> <p class="ql-block">之后因为边贸的兴盛和人口数量繁荣昌盛,在两堡正中间筑东西二墙,将两堡相互连接。</p> <p class="ql-block">称之为中关,上下左右开关门,东南西北四通,变成周3里的一个大堡,习惯性上通称杀虎堡。</p> <p class="ql-block">杀虎堡的战备影响力与口岸一样,十分主要,相互之间长角,屯兵养民,驻守口岸。</p> <p class="ql-block">古城堡在明朝始建时适用于屯兵,曾称过兔毛河堡;明正统三年(1438)后堡内开设马市后,汉蒙边贸刚开始,之后边贸时关时停,至隆庆年里,马市才趋于稳定。</p> <p class="ql-block">明末马市相对性兴盛,变成云上五堡(杀胡堡、镇羌堡、得胜堡、弘赐堡、新平堡)中第一要地。</p> <p class="ql-block">清朝汉蒙一家,其会堡內外还驻下设巡检司署、监管署、驿传道署、守备署、中军都司署、协镇署,别名“八大县衙”,驻兵、县衙、住户、富贾、灾民等人口总数超过近4数万人,各种各样衙署,庙宇、学馆、民宿客栈分布小巷,寺庙达50余座,居民近3600户,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繁荣昌盛极其,还称“小北京”。</p> <p class="ql-block">西口古道,承载着千百年山西儿女生离死别的情感,记忆着“丝绸之路”的晋商文化的传承。如今,这里已成为令四方游客心醉的避暑、赏景之胜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