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寒冬围炉夜,风雪送信人,</p><p class="ql-block"> 孤胆匪中越,何惧险且阻。</p><p class="ql-block"> —— 送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母回忆录(四)</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接上篇)</p><p class="ql-block"> 父亲十六岁那年,遭到土匪殴打,因此跑出去要参加八路军报仇。首长嫌他年龄小,先让他给八路军送信,对他也是一种考验。当时这位八路军的首长告诉他,参加革命是为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那时起,父亲就萌生了革命到底的信仰,坚持为八路军送信,一送就是五六年。</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段经历,我曾在上初中时替父亲写过回忆录。当时父亲收到临沂市邮政局的信函,应临沂市邮政局和沂蒙革命纪念馆的要求,请抗战老兵帮助回忆一下解放前沂蒙山区邮政工作的革命历史。父亲口述,我记录,大约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完成,最后我理顺文字,誊写成稿,寄往临沂市邮政局。临沂市邮政局过后赠送了一本印有邮票的台历作为纪念。很遗憾没有留存底稿,现在只能凭着印象最深的记忆,记下父亲当年为八路军送信的历程片段。</p><p class="ql-block"> 1939年,八路军115师挺进冀鲁苏,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郑城、白彦一带,是沂蒙山南部山区八路军115师新开辟的根据地。奶奶去世后的第二年,即1940年,父亲十八岁,就为驻扎在郑城的八路军送信。黄昏赶到平邑,拿上信,连夜把信从平邑送到郑城,路程约七十华里,一个往返,夜行百余里,没有十几个小时跑不下来。沿途要经过我们村,因本村又是土匪加汉奸刘黑七的匪巢,为了安全,只能夜晚赶路。过去的山路,都是羊肠小道,如羊肠子一般搭在山上,蜿蜒曲折,崎岖不平,乱石遍布,荆棘丛生。夜行最怕下雨和下雪。雪夜行人难以找到路而容易迷路;下雨天,山路泥泞湿滑,费鞋,穿的是奶奶纳的布鞋,更是心疼而舍不得穿,父亲就把布鞋脱下换上草鞋。穷人家的孩子,什么苦都能吃得,行路难,也只有像父亲这样的夜行人更有体会吧。</p><p class="ql-block"> 村子南面,有一座山,叫轿子山,是从村子里能望见的最高的一座山。关于这座山,与其说是一座山,不如说是一条山脉,东西走向,主峰名轿子顶。这是一座神奇的山,山清水秀,物产丰美,山顶有一对泉子,名叫“吹泉”,有两个拳头大小的泉眼,割草和放羊的小伙伴爬到山顶喝水,必须俩人配合才成,我在这边吹,你在那边喝,所以叫吹泉。山里面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许多或悲或喜的故事,小时候最喜欢听母亲讲“狐狸娶亲”的故事。父亲送信的途中要翻过此山,每次送信爬上山顶,他就找块石头坐下来休息一会,抽袋烟。他说,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抽口烟,一是提提神,二是壮壮胆,夜晚,山上不仅有狐狸,也有狼,有时也会听到远处传来狼的嚎叫声。我想,再美丽的传说,在这样月黑风高的山顶荒野,对父亲来说,想起来都令人毛骨悚然,何况,还有狼的嚎叫声不时传过来。父亲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抽烟。用的烟袋,烟窝烟嘴是铜的,烟囊是特意缝制的,有夹层,信,就藏在烟囊的夹层里。翻过这座山,下面就是贺山庄,父亲的姥娘家就是这个村,当年因鬼子扫荡,父亲和爷爷藏粮食就是挑着担子连夜翻山越岭藏到了他的姥娘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当年如果有一个玉嘴的烟袋,应该爱不释手</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雪下的很大,根本找不到路,送完信返回的途中父亲迷了路,经过一片小树林(应该是一块墓地),转了一圈又一圈,明显看得见雪地上自己的脚印,但是怎么也走不出那个圈。他意识到,是遭遇“鬼领路”了,虽然心里害怕,但好在大脑清醒,再走也是徒劳,甚至有危险(譬如从高处摔下来),就干脆找了个地儿坐下来,装上一烟锅旱烟叶,用火镰(能擦出火星的石头和铁片)点着烟,一边抽,一边打火镰壮胆。慢慢的,远处传来鸡叫声,再过一会,能看见灯光了,他知道那个有灯光的方向是村庄,早起的人家点上了油灯起来推磨。然后他就朝着有灯光的村子奔去。</p><p class="ql-block"> 晴天,靠北斗星指引方向,难不到父亲,可碰到雨雪天,迷路就很正常了。 披星戴月,披荆斩棘,风雨无阻,风雪夜行,用来形容父亲当年送信的情景,应该再贴切不过了。1943年11月,土匪刘黑七被八路军剿灭,彻底打通了平邑到郑城之间的联络通道,使两方面的八路军根据地连成一片,南北之间可以自由穿行,父亲才不用夜间送信了。从1940年到1945年,五年时间里,一边送信,一边种田磨豆腐,一直到八路军115师开赴东北离开沂蒙根据地。父亲的脚力,就是在这段时间炼出来的,后来南征北战,作为邮递员和交通员,跑的路要比一般战士多,每次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应该庆幸这段披星戴月的经历,为他炼出了腿脚上的功夫。</p><p class="ql-block"> 1945年1月的一天,那位首长对他说:“经过这几年对你的考验,证明你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同志,当时你要求参军年龄还小,现在正式同意你参加八路军。”父亲讲,他往郑城送信的那几年,身份是村里的民兵。后来我猜想,这位领导不过早接纳父亲参加八路军,应该是为了保护父亲,先做隐蔽性工作,更有利于送信安全。毕竟送信的途中要穿过汉奸土匪刘黑七的匪巢,恶匪刘黑七不仅残暴祸害百姓,而且帮着日本鬼子扫荡根据地残害追杀八路军更是恶贯满盈。因此父亲1945年1月正式参加八路军,在沂蒙军分区(此时山东根据地已经整编为山东军区)做邮递员和交通员。这位首长既是他的上级领导又是他的入党介绍人。父亲讲,他入过两次党,后来转入华东野战军,因组织关系无法转走,于1948年又重新申请入党,组织关系也以这一次为准。提起这位领导,可谓是父亲人生路上的贵人、参加革命的引路人。父亲没上过学,许多革命的道理,都是从这位领导那里学的,领导有时间了还教父亲识字,转入华野前,能识500多字。父亲的大名是他起的,后来大哥出生,父亲又找这位领导赐名,他说:孩子们长大了种田、造林、放牧、打渔都要有,老大种田,就叫田吧,以后有了老二老三老四,就叫林、牧、渔。于是,大哥叫德田,我叫德林,三弟叫德牧。看来在我尚未来到人间的二十年前,我的名字就已经神奇般的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1946年,父亲所在的部队转战山东潍县、坊子、黄县一带,父亲随部队离开家乡,这一年,大哥出生,他挥泪告别我的母亲,告别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告别家乡的父老乡亲,从此踏上了解放战争的征程。解放上海后,被选派到华东军政大学学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又返回老部队入朝作战,一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光荣回国。万里奔袭、南征北战,这一去整整八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8日 于岱下</p>